第90章 逢场作戏(3/2)
眼看就要收船靠岸,在人群中,有一位乡村老妇人,带领一个女孩子,大约十几岁。
杜牧看了好一会,激动地说:‘这女孩子真是天姿国色,先前的那些真等于虚有其人!
’就将这母女俩接到船上来谈话。
这母女俩都很害怕。
杜牧说:‘不是马上就娶她,只是要订下迎娶的日子。
’老妇人说:‘将来若是违约失信,又当如何?
’杜牧说:‘不到十年,我必来这里做郡守。
如十年不来,就按习俗嫁给别人可好?
’老夫人勉为其难,马上同意。
杜牧便给了贵重的聘礼。
分别后,杜牧一直想念着湖州,想念着这位女孩子。
可杜牧官职较低,不能提出调任湖州的请求。
后来杜牧出任黄州、池州和睦州刺史,皆非杜牧本意。
等到杜牧的好友周墀出任宰相,杜牧便接连写了三封信,请求出任湖州刺史。
大中三年,杜牧四十七岁,出任湖州刺史。
此时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俩约定的时日,已过去了十四年。
那位女孩子已出嫁三年,生了三个孩子。
杜牧将女孩的母亲叫来。
这老妇人带了外孙来见杜牧。
杜牧责问说:‘当年你已经答应将女儿许配给我,为何要背信弃义?
’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是十年,可你十年过了,没有来。
这才出嫁的。
我都没埋怨你,你却来责备我?
是何道理?
’杜牧取出盟约看了看,想了想,说:“老人家讲得很有道理。
晚辈得罪,失礼了。”
便送给老妇人很多礼物,让她走了。
为着这件伤心事,杜牧写下了《叹花》,这首诗也不错。
我还记得,其中的诗句。”
顿时微微一笑,娓娓道来,不由吟诵开来:
自恨寻芳到已迟,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籍,绿叶成阴子满枝。
余下叹道:“看来,这是未能如愿,也怪杜牧自己,不可怨天尤人。
这便是,‘此恨绵绵无绝期了。
’素闻杜牧跟诗人张祜极为要好。
一次,作客淮南的张到官府赴宴时,看到杜也在座。
而当时,两人都爱恋座中一位漂亮的歌妓,于是决定索取骰子,赌上一赌,一决胜负,以此去博得芳心。
杜牧当下遂悠然吟道:‘骰子逡巡裹手拈,无因得见玉纤纤。
’张祜一听,也不甘示弱地接口续吟着:‘但须报道金钗落,仿佛还因露指尖。
’语音刚落,两人就不觉大笑,反而把原本赌酒取妓的事儿给忘了。”
子午指了指自己,又指向余下,笑道:“你看我二人,刚刚逃过青楼女子的羁绊,如何眼下就喋喋不休谈论与此相关之事,真是可笑。虽说我们也不小了,可毕竟是正人君子,如何可胡作非为。”
余下也感觉不妥,就话锋一转,仰天长叹:“别说了,这红颜知己,也并非皆是良家妇女。
听说许多大人物都喜欢这风尘女子,比方说曹孟德、白乐天、杜牧之、苏东坡、周邦彦、柳三变,皆是喜欢青楼女子,至于太上皇自然也是如此。
世人皆知,李白是天才,杜甫是地才,王维实乃人才。
这山水田园诗作,以王维为最佳,可我大宋偏偏有一人也剑走偏锋,不可小觑,此人便是梅尧臣。
他有一首诗,叫做《鲁山山行》。
这首诗一般人却很少知道,我却记忆犹新。
你可知我大宋也是有许多文人墨客,可比肩李唐的。
都说唐诗宋词,可我大宋诗歌也自成一派,必当流传于世。”
说话间吟诵开来:
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
好峰随处改,幽径独行迷。
霜落熊升树,林空鹿饮溪。
人家在何许?云外一声鸡。
子午若有所思,马上叹道:“要说可比肩李唐的文豪,我看苏东坡可与李太白相提并论。二人都是道家子弟,都尊崇道家。李太白会舞剑,苏东坡会做菜;李太白喜欢喝酒,苏东坡喜欢喝茶;李太白没科举过,苏东坡却科举过;李太白喜欢游山玩水,苏东坡喜欢与民同乐;李太白主要是诗歌,而苏东坡却不同,诗、词、文、书、画、乐,无所不能,可谓旷世全才。”
余下点了点头,赞不绝口:“一直以来,就感觉我大宋比大唐少些气势,不过有苏东坡对付李太白,我大宋就宽慰许多了。”
子午道:“这大唐看上去气势恢宏,天下无敌。你看出了两个男人,唐太宗和李太白,一个开创贞观之治,做皇帝做的好,一个开创浪漫诗歌,作诗做的好;大唐出了两个女人,武则天和杨贵妃,一个是女皇帝,厉害的天下无敌,硬生生把大唐的男人踩在脚下。一个是绝代佳人,把皇帝迷得团团转,玩弄于股掌之间。要说大唐,真是不简单。”
余下不以为然,不服气道:“难道我大宋就甘拜下风了不成?我大宋也出了两个男人,太祖和苏东坡,太祖为人处事堪当后世楷模,东坡琴棋书画,实乃旷世全才。我大宋出了三个女人,李清照、李师师、梁红玉,一个才女,一个歌女,一个巾帼英雄。可谓文武双全都齐全了。”
子午深以为然,却自有看法,顿时笑道:“你可知这做文章,我大宋算是占据半壁江山,想必后世无人能及。欧阳修、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东坡,这五人的文章就天下无敌了。是也不是?”
子午笑道:“好了,如此说下去恐怕没完没了,不是要看父母么,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