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太祖故事(1/2)
费无极叹道:“显德五年,太祖改任忠武军节度使。
次年,柴荣北伐,太祖担任水陆都部署。
到达莫州,先到瓦桥关,守将姚内斌投降;又打退几千名契丹骑兵,关南平定。
柴荣在行军路上,审阅各地所上文书,得到一只皮口袋,袋中有一块三尺多长的木板,上面写着‘点检作天子’,柴荣感到这件事十分奇怪。
当时张永德任殿前都点检,柴荣卧病回京,命太祖任检校太傅、殿前都点检,以接替张永德。
同年,柴荣驾崩,年仅七岁的柴宗训继位,太祖改任归德军节度使、检校太尉。”
阿长介绍道:“范仲淹曾对太祖佩服有佳,他说,祖宗以来,未尝轻杀一臣下,此盛德之事。
我太祖皇帝应天顺人,受禅于周,广南、江南、荆湖、西川,一举而下,罢诸侯之兵,革五代之暴,垂八十年,天下无祸乱之忧。”
费无极也笑道:“司马光也对太祖拜服的五体投地,他说,唐得天下一百有三十年,明皇恃其承平,荒于酒色,养其疽囊,以为子孙不治之疾,于是渔阳窃发,而四海横流矣。
肃、代以降,方镇跋扈,号令不从,朝贡不至,名为君臣,实为绚敌。
陵夷衰微至于五代,三纲颓绝,五常殄灭;怀玺未暖,处宫未安,朝成夕败,有如逆旅;祸乱相寻,战争不息,血流成川泽,聚骸成邱陵,生民之类,其不尽者无几矣。
于是太祖皇帝受命于上帝,起而拯之,躬擐甲胄,栉风沐雨,东征西伐,扫除海内。
当是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以为子孙建太平之基。
太祖皇帝受天明命,抚有大宝,当是之时,战士不过数万,北御契丹,西扞河东;以其馀威,开荆楚,包湖湘,卷五岭,吞巴蜀,扫江南,服吴越。”
子午追问道:“莫非苏东坡对太祖没什么可说的么?”
费无极认真道:“当然有,苏东坡的说法很是毕恭毕敬,他说,予观汉高祖及光武,及唐太宗,及我太祖皇帝,能一天下者四君,皆以不嗜杀人者致之,其余杀人愈多,而天下愈乱。”
余下素闻太祖的故事很多,就笑道:“‘香孩儿’的故事,不知如何?
恐怕是传说也未可知。”
费无极捋了捋胡须,笑道:“据传,太祖出生时赤红的光照满屋子,奇异的香味过了一晚上都未散去。
身体上有金色,三日都未改变。
长大后的太祖容貌威武,器度豁达,有见识的人知道他不是一般人。
后来,太祖学习骑马射箭,总是超出其他人之上。
他曾试骑一匹烈马,他不给马套上笼头,结果烈马跑到城楼的斜道上,使他的额头撞在门楣上,人也从马上掉下来。
人们以为他的脑袋一定会被撞碎,不料太祖却从地上慢慢起身,继续追赶,并跃上马背,一点也没有受伤。
太祖又曾与韩令坤在土屋里下棋,看到有麻雀在屋外打斗,就起来捉麻雀,结果屋子随后就倒塌了。
可见太祖实乃神仙护佑,真龙天子了。”
普安对太祖故事听得多了,故而记忆犹新,对太祖的诗作也曾烂熟于心,随即介绍道:“据说,太祖年少时,因得罪朝廷而闯荡江湖,走遍了天下各地,曾经路过华山,从一群强盗手里救下一个苦命女子赵京娘,太祖与赵京娘结为兄妹,并独行千里护送赵京娘回家,一路上对京娘体贴关怀。
途径武安门道川,赵京娘晨起,临渊梳妆,向太祖诉说爱慕之情。
太祖踌躇满志,婉言回绝。
是时,一轮朝阳喷薄欲出,太祖作《咏日》题于壁。”
马上吟诵道: 太阳初出光赫赫,千山万水如火发。
一轮顷刻上天衢,逐退群星逐退月。
费无极道:“后周恭帝柴宗训年幼即位,当时太祖英明而有度量,将士们都很服气他。
周军将要北上作战,京城里流言纷纷,说:‘出征时候,要立点检做皇帝。
’有的富人举家逃跑,但唯独宫中不知道这件事。
太祖害怕,就跑回家偷偷跟家里人商量:‘这可怎么办?
’他的姐姐正在厨房,听后面如铁色,举起擀面杖追着太祖就打:‘大丈夫遇事不能自己做主,跑回家吓唬女人算什么本事?
’太祖哭笑不得,默然离开。”
明浩与怡乐听了,乐个不住,哈哈大笑。
明红笑道:“太祖的结发妻子贺氏的父亲贺景思与他的父亲赵弘殷是同袍,两家都住在护圣营官舍,交情非常好,来往亲密,太祖自幼便与贺氏青梅竹马,经常在一处玩耍。
贺家有一种自酿的酒,非常香甜可口,太祖经常去她家喝酒,果然‘醉翁之意不在酒,’贺氏成了他的结发妻子,从此情系一生,至死不渝。
然而贺氏体弱多病,最终红颜薄命,没能与太祖白头到老。
太祖当了皇帝之后,思念爱妻,忆及往昔,下旨向贺家索要这种酒,贺氏族人将酒和酿法一起献了给他,他看到酒,赐名‘鉴湖春’。”
武连想起这样的故事,也笑道。
“太祖虽是武将出身,却很喜爱读书,常常手不释卷。
他跟从后周世宗柴荣平淮南时,有人向柴荣告密说,太祖用几辆车运载自己的私物,其中都是财宝。
柴荣派人去检查;车中却只有几千卷书籍。
柴荣问他:‘你是武将,要书有什么用!
’太祖回答说:‘我没有好的计谋贡献给陛下,只能多读些书以增加自己的见识。
’由此更得柴荣的信任与赏识,还有器重。”
费无极听了,心悦诚服,马上叹道:“太祖称帝后,也很尊重和重用读书人。
有一次,他遇到一个疑问,就去问宰相赵普,可赵普也回答不出。
再问读书人,翰林学士陶谷、窦仪准确地回答出,太祖深有体会地说:‘宰相须用读书人!
’对于读书不多的文臣武将,太祖也总是鼓励他们要多读书,以弥补自己的不足,赵普正是在他的鼓励下才变得手不释卷。
太祖用人不问资历。
他一面命令臣下要注意选拔有才能而缺少资历的人担当重任;另一面,他自己也随时留心内外百官,见谁有什么长处和才能,他都暗暗地记在本子上。
每当官位出缺,他就翻阅本子,选用适当的人去担任,这又使臣下都致力于提高自己。
可见太祖的细致入微与身先士卒。
做人做事如此,堪当我等楷模。”
月儿道:“太祖出兵讨伐南唐时,南唐使者徐铉对他说:‘李煜无罪,陛下师出无名。
李煜和陛下,就好比地和天,儿子和父亲一样。
天盖地,父亲庇佑儿子。
’太祖却哈哈大笑,不以为然的说:‘既然是父子,为何在两处吃饭,岂不见外了?”
众人听了,点头一笑,原来这故事早已传遍中原,世人皆知。
费无极微微一笑,马上娓娓道来:“据说,太祖喜欢在后园弹鸟雀。
一次,一个臣子声称有紧急国事求见,太祖马上接见了他。
太祖一看奏章,不过是很平常的小事,甚为生气,责问他为何要说谎。
臣子毕恭毕敬的说:‘臣以为再小的事也比弹鸟雀要紧。
’太祖大为恼火,恼羞成怒之际马上夺得身边侍卫的斧子,用斧子柄击打这人的嘴,一气之下,就打落了这厮的两颗牙齿。
臣子没有叫痛,只是慢慢俯下身,拾起牙齿置于怀中。
太祖大惊失色,马上怒问道:‘你拾起牙齿放好,是想去告朕不成?
好大的胆子,你觉得这天下人间谁敢过问此事?
’臣子不慌不忙的说:‘臣无权告陛下,自有史官会将今日之事,细致入微的记载下来,后人当铭记在心。
’太祖一听,浑身一激灵,慢慢压下怒火,顿然气消,知道他是个忠臣,命令左右宣太医前来,并赐赏他,以示褒扬。”
明浩一听,吓得脸色煞白,用手捂着牙齿,不停轻轻抚摸:“好厉害,打掉牙齿?
我换牙时,都好痛。
太祖居然拿斧头打掉别人的牙齿,这也太可怕了。”
怡乐也点点头,笑了笑:“不错,牙齿如若疼都不好受,何况是被打掉?
太祖下手也太重,这个可不好玩。”
月儿突然想起什么就问道:“我看到朝廷许多官员的帽子很有趣,为何都是长了翅膀一般,帽子好似可以飞起来一般。”
费无极介绍道:“说起这个,倒与太祖大有瓜葛。
曾几何时,太祖有一次上早朝,在听取某个大臣奏事时,发现两侧有不少官员窃窃私语,很不礼貌。
太祖心中恼火,但不露声色。
退朝后,他传旨属官,在幞头纱帽的后面分别加上长翅。
长翅用铁片、竹篾做骨架。
一顶帽子两边的铁翅各穿出一尺多,此后越来越长。
这种帽子除了朝堂和官场正式活动时须戴上,一般场合并不戴。
因为戴上它,在街上行走极不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