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55章 恍然大悟(2/2)

莫非是太祖皇帝的错了?

想到这里恨恨的道:“骂也就骂了,反正钦宗是回不来了。

当今大宋天子也听不见,想必听见了也不管。

太祖皇帝如何会想到他的子孙是不肖子孙呢?

太上皇与钦宗,二人也非完全昏庸无道,偏偏就不任用张叔夜,让他到海州做什么知州,实乃大材小用。

李纲本可力挽狂澜,偏偏就贬黜。

宗泽也不错,可还是一个地方官。

种师道老将军更是厉害的不得了,偏偏被活活气死。

我也算看明白了,咱大宋在二帝手中时,有本事的文臣武将都在地方,这蔡京、童贯之辈都作威作福。

连高俅这般蹴鞠的街头泼皮都做了大官,可见朝廷有多稀里糊涂。

且不说太上皇的‘花石纲’导致方腊与宋江造反,就拿钦宗来说,受命于危难之际,本可力挽狂澜,可偏偏害怕太上皇复位,就搞起内讧。

这下好了,太上皇被钦宗软禁在东京,跑不了了,和钦宗一道被俘虏而去。

钦宗本要逃跑,可李纲劝阻了。

李纲劝阻不无道理,可钦宗偏偏不听李纲的,把李纲贬黜 。

世人可能会埋怨李纲,你看人家钦宗皇上要跑,你干嘛拦着不放,结果成了阶下囚。

这话就冤枉李纲了。

世人皆知,没了李纲的东京,钦宗待着就危险,如若有李纲,自然万事大吉。

太上皇与钦宗都留在东京,本没什么不妥,既然张叔夜来了,就任命张叔夜拒敌便可,偏偏就害怕张叔夜尾大不掉,偏偏用郭京装神弄鬼。

自然就功败垂成了。

被金人俘虏的钦宗居然想起李纲,可为时已晚,如之奈何?

想一想看,太祖皇帝当年告诫后代防止尾大不掉,这是对内,好在太祖皇帝他是武将出身,如何知道子孙后代皆是文质彬彬的文人墨客呢?

太上皇整日舞文弄墨,金兵一到,他就慌了神。

钦宗之所以唯唯诺诺,瞻前顾后,也是太上皇的原因。

做太子的,提心吊胆就怕自己的太子不保,毕竟太上皇喜欢郓王多一些。

这长此以往,钦宗便成了唯唯诺诺。

临危受命还是害怕太上皇复位,他想与金人议和,可保自己的帝位。

为何不信任张叔夜、李纲等人,便是害怕尾大不掉。”

子午听了这话,顿时恍然大悟,可为时已晚,不觉叹道:“如今明白这些又有何用?

靖康耻早已过去,二帝在金国度日如年,虽说日子不至于忍饥挨饿,可阶下囚的日子能好过么?

也是得过且过了。”

余下低下头,不再回想,如若这般就越想越生气了,马上话锋一转:“不说这个了,没用。

一切都回不去了。”

普安道:“不错,为时已晚,如之奈何?”

点了点头,泪光点点。

武连早已泪流满面,突然又想起赵香云:“不知他们还好吗?”

说话间众人神情肃穆,都喝了杯酒,愈加惆怅无比。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