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龙飞凤舞(1/2)
次日傍晚时分,兀术派人前去开挖,直到夜色深深。
可谓连夜奋战终于把个三十里长渠通达到了长江口,并且抢来当地一千多条民船,趁着夜色一边放火一边射箭,使驻守宋军毫无防备,宋军大惊失色之余赶忙追赶,可为时已晚。
在此驻守的宋军一将领,在大帐之中正与向兀术献计之人喝着酒,此时此刻已是酩酊大醉,不省人事了,只听的是江边喊杀声震天动地,只见的是,火光冲天,宋军大营被熊熊烈火围攻,股股浓烟笼罩上空,好生了得。
兀术此时此刻已率众突出重围,急急忙忙沿长江逃往建康去了,一路上抱头鼠窜,马不停蹄,不敢怠慢,生怕韩世忠围追堵截。
“报,元帅,大事不好!
兀术挖开老灌河在江心岛潜逃而去,金贼突围而逃,还端我三座大营。”
士卒慌慌张张进帐上奏给韩世忠。
韩世忠大惊失色,握着拳头咚的一声敲在桌子上,顿时打翻了眼前的茶杯,叹道:“唉!
事到如今都怪我失算,千错万错乃是我之错矣!
怪不得兀术那厮,我用人不当,自当上奏朝廷贬职降级。”
听的如此一语,将领尽皆上前劝道:“将军,不必如此,不必如此。
贼人骄滑防不胜防。”
梁红玉寻思片刻忙道:“夫君,依我看来,此事蹊跷,其中定有隐情。”
参军一身冷汗,马上惊道:“夫人,您是说我宋军之中有内奸?
这可不能开玩笑。”
此语一出,尽皆愕然。
梁红玉气急败之际坏骂道:“什么玩笑不玩笑的,奴家从不开玩笑。
你难道感觉此事不蹊跷么?”
韩世忠道:“夫人,参军。
诸位将军,事到如今,恐怕的确如此!
那驻守老灌河的将领恐怕与那兀术私通了。
皆我之过,不该太过轻敌,倒小看了兀术这厮。”
正说着,一将领赶忙进报说:“将军,大营被大火焚烧,那厮已化为灰烬,实乃惨不忍睹。
这厮罪有应得不假,可偏偏坑害了我军,错失良机,放走了兀术。
这可如何是好?”
几个将领忙道:“看来果然如此,我军本就不如金军势大,如今错失良机,想必士气就低落了。”
韩世忠捶胸顿足,叹道:“气煞我也,本想活捉兀术献于皇上。
拿兀术交换二帝,可没想到跑了兀术,这实在令人痛心疾首,懊悔不已。
功亏一篑,皆我之过。
百密一疏,百密一疏。”
随即抽出宝剑,向半空挥去,一声咣当,砍在桌角。
看着韩世忠仰天长叹之状,梁红玉忙道:“夫君,此乃天意难违,不必如此。”
子午仰天长叹,马上安慰韩世忠:“兀术这厮果然聪明过人,将军不必如此,兀术如今侥幸逃脱想必还会南下,这贼人只要一日不被活捉,他必定一日心存侥幸。
他若还敢前来,自然会束手就擒。
这便是胜败乃兵家常事之理。”
普安也劝道:“将军神机妙算、英勇无敌,此番作战金人大败,黄天荡,四十八日。
我等大宋将士八千人把兀术十万大军打得狼狈不堪,八万大队人马被困!
实乃我大宋史无前例之事,定当大快人心,重振国威,再振军威,金人必不敢悍然南下了。”
余下气道:“如若知道这般情状,黄天荡四下应该早早派重兵严防死守,埋伏起来,兀术说不定就被我们活捉了。”
武连也心灰意冷,叹道:“正所谓,智者千虑必有一失,百密一疏,如之奈何?
也怪我大宋内部有叛国投敌之徒,如之奈何?
如若不然,谅他兀术也不会有什么好主意,他如何知道老鹳河的所在。
虽说金国搜刮了我大宋许多图志,可这地方河道与道路时常变迁,非一成不变,他们如何得知这般仔细。
如若不是我宋朝人卖国求荣,贪图荣华富贵,如何会出卖我大宋,向敌国透漏军情。”
梁红玉看向韩世忠,心里闷闷不乐,都怪夫君太也轻敌,如若不然,活捉兀术并非难事。
夫君如此粗心大意,实乃骄兵必败。
韩世忠见梁红玉这般埋怨的眼神,不觉尴尬一笑,心里暗骂自己,太也轻敌,兀术逃走皆我之过。
韩世忠、梁红玉、参军、子午、余下、普安、武连和众将出帐而去,望着遥远的远方,久久矗立。
但见黄天荡,波光粼粼,一瞬间突然风浪大作,波涛滚滚,咆哮声起,去向远处。
黄天荡之战告一段落,兀术抱头鼠窜,仓皇逃离江南,金兵一个个魂不守舍,自然心有余悸,不敢轻易扬威耀武。
不过金兵依然在江南,并未全部撤离。
子午等人也要辞别韩世忠回宋高宗处复命,再者,张明远、费无极也颇为牵挂,子午四人也想师父们了。
此番来韩世忠处,可谓见多识广,如若不是韩世忠调度有方,运筹帷幄,子午四人断然不知如何是好。
虽说单打独斗偷袭金营,不在话下,可要论带兵打仗,摆兵布阵,他们就勉为其难,差强人意了。
临行前,韩世忠与梁红玉为子午四人摆宴,席间韩世忠推心置腹了不少真知灼见,子午四人也算受益匪浅。
韩世忠微微一笑,看向子午四人,顿时眨了眨眼睛,感激不尽道:“四位小兄弟此来帮忙不少,你们身手不凡,力克女真人。
不过你们是江湖中人,带兵打仗就勉为其难了。
本将军如若说的太过直白,还望你们见谅。
我年轻时候也是胆大包天,天不怕地不怕,总以为自己什么也会,什么都懂,可与西夏交锋,才知自己只凭匹夫之勇恐怕难以克敌制胜。
凡事都要开动脑筋,想个万全之策,即便不能面面俱到,也要逢凶化吉,随机应变。
正所谓置之死地而后生,如若狭路相逢,不可当断不断,必然反受其乱。
你们以为如何?”
子午笑道:“将军不必如此,我等也是有自知之明,下山以后行走江湖,也见识了不少英雄人物和大场面。
可实言相告,带兵打仗的确是勉为其难。
将军如此坦诚,我等感激不尽,哪里会有什么闷闷不乐。
将军如此推心置腹,我等没齿难忘,可见将军是个豪爽之人,真性情中人。
男子汉大丈夫当如此,便不负凌云壮志。”
梁红玉语重心长道:“这带兵打仗非一朝一夕,江湖上论单打独斗,或许你们也很不错,可战场与江湖大有不同,你们可知有何不同?”
普安挠了挠后脑勺,追问道:“愿闻其详,还望夫人赐教。”
梁红玉笑道:“这倒不难,不过你们可知‘熟能生巧’四个字最为要紧。
带兵打仗要懂得总揽全局,熟读兵法,要会摆兵布阵,战场上瞬息万变,要有勇有谋,要当机立断,不可瞻前顾后,优柔寡断。
不似你们江湖单打独斗,这般一对一的较量。
战场上可是千军万马的厮杀。
死的人可多了!”
韩世忠饶有兴趣的介绍道:“再说,纵然江湖人士武艺高强,也抵不过千军万马。
你们四个人在道家必定学了不少武艺和道经,这《道德经》的确很好,以柔克刚,以弱胜强,运用在兵法之中也是一样的。”
余下听得入迷,不觉慨叹:“之前就感觉之乎者也,摇头晃脑,没什么趣味,没想到,还关乎兵法。”
武连曾读过不少书,知道许多带兵打仗的故事,故而笑道:“不错,要说兵法,还是《孙子兵法》天下第一。
有许多带兵打仗的故事,譬如围魏救赵、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
韩世忠笑道:“不错,居然知道许多带兵打仗的故事。
三国的故事如今妇孺皆知,这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可是颇为重要。
要说三足鼎立如何称之为三足鼎立,便道是三场战争,一决雌雄,水落石出。
官渡之战,曹孟德打败袁本初,曹魏一统北方,挟天子以令诸侯;赤壁之战,曹孟德被孙刘打败,自此南北对立,曹孟德与孙仲谋势不两立,分庭抗礼。
夷陵之战,刘玄德战败撒手人寰,孙仲谋由此免遭灭顶之灾。
此后,三足鼎立,继往开来。”
梁红玉笑道:“夫君说的不错,三国时代,这男子汉大丈夫如若不投笔从戎,跨马杀敌,就不可想象了。
当年的男人们真是厉害,要说哪个时代的男人魅力十足,奴家以为三国的男人太也魅力十足,真英雄人物。
小乔遇到周公谨,那真是三生有幸,无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