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5章 争名夺利(2/3)

正道是,天下归心,人心所向。

素闻皇上做太子时,就才华横溢,顶天立地,与林灵素斗法,世人皆知。

皇上如今登基大宝,自然大显身手,威震天下。

女真人不过浮云,一瞬间灰飞烟灭。”

宋钦宗听得如沐春风,心旷神怡,不过马上寻思,这厮一定有什么事,不然不会凭白无故,这人一向心高气傲,把童贯都不放在眼里,何况朕了,虽说朕是一国之君,可眼下,要钱没钱,要兵无兵。

就是将领也是寥寥无几,不然如何会束手无策。

既然这厮这般讨好朕,且听他有何妙策破敌。

他想邀功请赏,朕想建功立业,如此,自然有些异曲同工,岂不一拍即合。

想到此处,心血来潮,笑容满面,叹道:“爱卿如此妙语连珠,实在大可不必。

有何高见,但说无妨。

开门见山,自然很好。

不必拐弯抹角,闪烁其词。”



顿时直起身子,精神抖擞。

姚平仲欣喜若狂,寻思,皇上果然要大展宏图,随即喜出望外道:“陛下,末将有破敌之策,还望陛下恩准!”

宋钦宗本对一介武夫,不屑一顾,眼看西军更是不屑一顾,童贯带过西军,这便是宋钦宗不喜欢之处,想到这里,本不以为然,只不过姚平仲与童贯势不两立,故而喜欢,一听姚平仲要袭击金军,有些忐忑不安,随即不冷不热道:“爱卿坐下说话,赐坐。”

那朱拱之使个眼色,小太监便搬来椅子,请姚平仲坐下。

姚平仲笑道:“微臣还是站着好了。”

宋钦宗不耐烦起来,瞪了一眼姚平仲,淡淡的道:“有何妙策,不是要议和了么?

朕看就不必大动干戈了,息事宁人,让女真人赶快走,朕看着心烦意乱。”

好似姚平仲就是女真人一般。

姚平仲一看皇上不高兴,就马上喃喃道:“末将以为,种家军作战太过保守,如此拖延下去,女真人赖着不走,各地勤王之师又留在东京,恐怕要生事端。

如若勤王之师变节,与女真人一同围攻东京,如之奈何?

莫如末将夜袭金人大营,活捉完颜宗望和完颜兀术,逼迫完颜吴乞买下令退兵,大事可成。

皇上将力挽狂澜,这般岂止东京保全,大宋江山社稷也保全,皇上便高枕无忧,号令天下,莫敢不从。

皇上将无愧于列祖列宗,成就不世之功。”

此言一出,宋钦宗愣了愣,手心冒汗。

姚平仲道:“勤王之师,不日进京。

若能偷袭一番,也省去赔款,拿来修汴河漕运,岂不很好?”

宋钦宗道:“不过,议和乃当务之急,不可激怒金人。”

姚平仲道:“陛下熟思,种师道一把年纪,为何按兵不动?

就是在等勤王之师一到,他便一呼百应,作威作福。

莫如我偷袭一番,赶走金人。

那时候各地勤王军也不必进京,江山社稷得以保全。

一则稳妥,二则与金人议和,也有本钱。”

瞅了一眼宋钦宗低下头去。

听了这话,宋钦宗马上精神抖擞,喜乐无比,站起身来,随即拉着姚平仲的手,神情肃穆起来:“姚将军实乃肱骨大臣,朕如何没让你做东京四壁防御使,实在可惜了你这般人才。

朕觉得这般谋略,正和朕心。

将军可秘密行事,谋划周全,确保万无一失。

不知李纲、种家军他们知道没有?

要协商一致才好,这般大事,岂可单独行动。”

宋钦宗马上精神抖擞,喜乐无比,站起身来,随即拉着姚平仲的手,神情肃穆起来。

姚平仲寻思,这如何是好,本是自个的主意,皇上却要商议,拒绝又有违圣意,让皇上感觉自己意欲内讧,就被逼无奈,喃喃道:“事关重大,不可延误时机。

皇上,末将回去就与他们商议。”

宋钦宗暗笑之际,寻思道:“姚平仲就是想一个人显摆,如若想要掌控局面,朕自然要李纲、种师道与姚平仲,三股势力平起平坐,如若一家独大,朕就不好收拾局面了。”

想到这里,叹道:“既然如此,朕自然明白。

如此军国大事,不可拖延,快宣李纲、种师道、张邦昌,觐见!”

马上大手一挥,朱拱之领命而去。

不多时,朱拱之归来,不紧不慢道:“皇上,李纲、种师道、张邦昌前来见驾!”

禀报后,退了下去。

宋钦宗对众人,笑道:“诸位爱卿,对这议和,你们意下如何?”

种师道看宋钦宗依然执迷不悟,一心想议和,随即叹道:“老臣是主战,议和之事不懂,我们几位都不明白。

陛下,据探报,金人在运送粮草,他们粮草不多了。”

李纲看向宋钦宗,马上喜道:“陛下,微臣以为,如今天赐良机,可有三个妙策。

其一,我大军可阻断黄河两岸,将金人粮道堵死?

其二,可分兵收复河北失地,阻断金贼退路。

其三,可将东京城外金兵团团包围,逼迫他们交出割地书。”

此言一出,种师道喜上眉梢。

张邦昌捋了捋胡须忙道:“还要从长计议,不可轻举妄动。

金人如何不早有准备,断不可轻举妄动。”

姚平中寻思,“我姚家军七千人马,种师道和种师中的种家军才五千多人马,李纲不过一个文人墨客,都想邀功请赏,如若我姚平仲不出奇制胜,如何立足东京。

如若金人退去,便是论功封赏,那时,就不得了了。

此番便是出人头地的好机会,多年来我姚家军在西北都被种家军压制着,如若不抓住此番东京保卫战出人头地,一炮打响,此后恐怕没有机会了。”

顿时喜笑颜开,转过身来道:“李大人,末将有一妙策,不知当讲不当讲?”

李纲寻思:“种师道、姚平仲都是一介武夫,来自京兆府的西军。

我一个文人墨客如今做了东京留守,也是机会难得。

如若不拿出些本事,就怕皇上会临时换人,我李纲如何可以出人头地。

好不容易蔡京之辈离开东京,拨云见日,如此良机,自然要大显身手。

且看姚平仲有何妙策,如若妙策破敌,我李纲也是功不可没,如若惨败,罪过就由姚平仲、种师道,这些西军担当好了。

反正我大宋是重文轻武,金人一退兵,皇上自然不会喜欢这些一介武夫。”

随即叹道:“事到如今,但说无妨。

姚将军不必吞吞吐吐,尽管说来。”

姚平仲伸手比划开来,掷地有声道:“诸位将军,我等何不夜袭金营,出其不意,必获大胜。

毕竟金军此来,粮草不济。

我大军出城,断其粮草,贼人必会方寸大乱。

不出几日,金人必退。”

众皆忧虑重重,种师道寻思:“女真人能征惯战,从会宁打得契丹人抱头鼠窜,闻风丧胆,如今挥师南下,一路杀来。

自然对偷袭之事戒备异常,这等儿戏,女真人早已玩的团团转。

如今金人细作遍及东京城内外,不可小觑。

姚平仲实在是可笑,虽说他与我乃西军同僚,可我对他了如指掌,他就是求功心切,病急乱投医。

此时此刻关乎大宋江山社稷,自然要放下私人恩怨,保家卫国乃当务之急。”

想到这里,随即走上前来推心置腹道:“金人如何不防备,烈日当空尚且小心翼翼,夜色深深如何不提高警惕。

女真人挥师南下,自然惯于偷袭,我等偷袭女真人,岂不自讨苦吃?”

张邦昌心知肚明,姚平仲也是一员虎将,提出这等主意,也是无可奈何了,随即摇摇头叹道:“怕是自投罗网,不可冒险。

如今金人势大,不可轻举妄动。

既然议和了,就不可更改。

如若再败,就很难议和,还望陛下熟思。”

宋钦宗听了这话,叹了口气,紧锁眉头,左右为难,顿时搓了搓手心。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