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长安如梦(2/3)
到了那茶肆里边,明乐去询问。
二人四处打听,都不见太平先生。
小道童道:“这些地方,可都是太平先生,时常出入之所。
我家师父时常与他在此相会。”
说话间拍了拍小手,看向街市那小商小贩,那货郎的扁担挑着两个竹筐,好玩的很多,有拨浪鼓、小铃铛、磨喝乐(芭比娃娃)。
明乐见小道童盯着磨喝乐(芭比娃娃)发呆,小手还摸着自己的嘴唇,就笑道:“看什么看,那是小女孩玩的,你可是小小男子汉,不可玩那个,会被小朋友笑话的。”
小道童欲言又止,挠了挠后脑勺,嘻嘻一笑。
明乐道:“你师父可在山上?”
拉着小道童靠后,原来有牛车过来了。
小道童道:“在啊,不过很久没下山了,身体不好,总咳嗽。
师兄便是去请大夫去了,他火急火燎的,总让人操心。”
明乐纳闷道:“你二人为何不一块下山,为何一前一后,莫非你得罪他不成?”
小道童瞪了一眼明乐,皱眉道:“胡说八道,谁得罪他了,我们历来有说有笑,好的不得了。”
明乐道:“为何不一起下山?”
小道童嘿嘿一笑,挠了挠后脑勺,难为情道:“这个嘛,其实我骗你的。
师父没让我下山买蜡烛。
我本想跟着师兄一起去请大夫,偏偏他不许。”
明乐点头,纳闷道:“这是为何?”
小道童瞪着眼睛道:“我哪知道为何?
反正师父那么多葫芦,药丸多的不得了,可没用,偏偏替别人治病,妙手回春,轮到他自己,却束手无策,真是奇怪。”
伸手摸了摸自己的脑门,懊恼万分。
明乐素闻黄州道观都悬壶济世,从来都是给人看病,为何终南山道观的师父,还要下山请大夫,很是不解,便问道:“莫非你们师父自己不会治病?”
小道童笑道:“还说我大笨蛋,你才大笨蛋。
我家师父年事已高,也不可能天下人间的疑难杂症,他都知道。
毕竟人外有人,天外有天。
听说太平先生的师弟年纪轻轻就悬壶济世,他来长安了,机会难得,故而师兄前来寻找。”
说话间,眨了眨眼睛,伸手轻轻拍了拍明乐的胳膊。
明乐喜道:“闹了半天,我们找的一模一样。
你师兄找太平先生的师弟,我找太平先生。
找到太平先生师弟,不就找到太平先生了。”
小道童摇摇头,乐道:“说你聪明反被聪明误,你还真是。
你怎能断定他们都在一起?
再说,都怪你。”
明乐惊道:“为何又怪起我来了?”
小道童道:“你看看你,我本要跟踪师兄,偏偏你拦住我,又那么多废话。
这下跟丢了,能怪谁?”
听了这话,明乐嘿嘿一笑,挠了挠后脑勺。
二人只好坐在大慈恩寺的大雁塔下发起呆来。
这大雁塔早已不是大唐时候的样子,如今变成七层。
如若不是波斯来的富商大贾出资重修,早破败不堪了。
如今来到长安的波斯人和天竺人,都爱来此凭吊。
大慈恩寺有个故事,世人皆知,当年唐玄奘西去天竺取经,名扬天下。
大唐文人墨客也常到此游玩,瞻仰佛法。
其中大名鼎鼎的白居易都曾至此,便是登高望远,流连忘返。
后来大唐读书人,尤其士子,更是以来此题诗饮对为幸事。
如今大宋,这长安早已不是帝都,但大慈恩寺的大雁塔依然矗立,关中人便忘不了玄奘舍身求法的故事。
小道童对佛家不懂,明乐在黄州与苏东坡的老友佛印禅师有过交情,故而聆听过教诲,对大慈恩寺,很是心驰神往。
多年前离开,便在此祈祷一家人平安,如今回来,依然如此。
小道童见了,笑而不语。
不多时,二人又来到渭水边,坐在芦苇荡旁边,听着河水哗哗作响。
小道童拿着明乐购买的吃食,边吃边笑。
明乐道:“长安的好吃的,真不错。
没想到,回来以后,那味道没变。”
小道童道:“你真好。”
明乐道:“为何这样说?”
小道童道:“给我买好吃的。”
明乐道:“小菜一碟,我在黄州,可是见过一个人。
大名鼎鼎。
他做的猪肉啊,鱼肉啊,豆腐啊,味道好极了。”
小道童道:“什么人,还大名鼎鼎?
吹牛。
是个顶级大厨不成?”
一脸不屑,眯着眼睛,低下头去。
明乐翻个白眼,歪着脑袋,得意道:“苏东坡,如何?”
小道童一怔,耸了耸肩,抬头惊道:“是他?
吹牛,我却不信。”
明乐道:“爱信不信,我在道观本要承认,只是怕上当受骗,毕竟东坡先生的嘱托,不可辜负。
我答应他了,要说到做到。”
小道童翻个白眼,依然不相信。
明乐挠了挠后脑勺,尴尬一笑,撅撅嘴,缓缓道:“东坡先生和我讲故事,可好玩了,他还放个屁,一点也不臭。
当然,也没有香香的味道。
他好像老小孩一样,真好玩。”
小道童纳闷道:“我可听说乌台诗案了,苏东坡心真大,他到了黄州还乐天派么?
我听说他吃了上顿没下顿,穷的不得了呢。”
明乐翻个白眼,闷闷不乐道:“你懂什么,你不懂。
苏东坡对我说过。
他说,自古以来,文人墨客都靠一股精气神活着,他说,人生在世,意欲何为?
也不能吃喝拉撒睡嘛,让后人知道你来过这个世上,恐怕唯有舞文弄墨了。
毕竟房子会塌,衣服会破,吃饭的碗碟会摔碎。
但写的诗词歌赋,定会流芳百世,对也不对?”
小道童见他说的有鼻子有眼,就诧异道:“哎呦喂,你真见过苏东坡啊?
不会开玩笑吧,那倒是鼎鼎大名。
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都是美味可口。
我师父床头总有几本书,什么《史记》 、《道德经》 、《战国策》 ,他老人家看得最多叫做《东坡志林》 ,那里面的文字,我也倒背如流。”
明乐不大相信,嘴巴鼓了一下,嘿嘿一笑,道:“吹牛,我却不信。”
小道童道:“爱信不信,我还不背给你听。”
明乐笑道:“肯定不会。”
小道童眉毛一挑,笑道:“激将法,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