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章 东坡之风(3/3)
故舟入海以过沙尾为难,当数用铅硾,时其深浅,不可不谨也。
黑水洋即北海洋也,其色黯湛渊沦,正黑如墨。
猝然视之,心胆俱丧。
怒涛喷薄,屹如万山。
遇夜则波间熠熠,其明如火。
方其舟之升在波上也,不觉有海,惟见天日明快。
及降在洼中,仰望前后水势,其高蔽空,肠胃腾倒,喘息仅存,颠仆呕吐,粒米不下咽。
其困卧于茵褥上者,必使四维隆起,当中如槽;
不尔,则倾侧辊转,伤败形体,当是求脱身于万死之中,可谓危矣!
槟榔焦以形似得名。
大抵海中之焦,远望多作此状,唯春草苫相近者,舟人谓之槟榔焦。
夜深潮落,舟随水退,几复入洋,举舟恐惧,亟鸣橹以助其势,黎明尚在春草苫。
六月四日乙酉。
天日晴霁,风静浪平,俯视水色,澄碧如监,可以见底。
复有海鱼数百,其大数丈,随舟往来,夷犹鼓鬣,洋洋自适,殊不顾有舟楫过也。
是日午后,过菩萨苫。
丽人谓其上曾有显异,因以名之。
申后风静,随潮而进。
是日酉后,舟至竹岛抛泊。
其山数重,林木翠茂。
其上亦有居民,民亦有长。
山前有白石焦数百块,大小不等,宛如堆玉。
使者回程至此,适值中秋月出,夜静水平,明霞映带,斜光千丈,山岛林壑,舟楫器物,尽作金色。
人人起舞弄影,酌酒吹笛,心目欣快,不知前有海洋之隔也。
六月五日丙戌晴明,过苦苫。
苫距竹岛不远,其山相类,亦有居民。
丽人俗谓刺蝟毛为“苦苫”
。
此山林木茂盛而不大,正如蝟毛,故以名之。
是日抛泊此苫,丽人拿舟载水来献,以米谢之。
东风大作,不能前进,遂宿焉。
看了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 ,张明远、费无极等人赞不绝口,夜色深深,都歇息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