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2章 师徒同行(2/3)
鹳雀楼,这个好像知道的不多。”
张明远纳闷道:“老生常谈的几句,你居然说知之甚少,岂不自欺欺人?”
费无极道:“更上一层楼,是也不是?”
子午道:“可见鹳雀楼非常有名。”
马上吟诵开来: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余下仰天长叹道:“为何喜欢建楼?
原来是喜欢更上一层楼了。”
武连道:“听说黄鹤楼乃道家圣地,吕洞宾在黄鹤楼飞天了,可有此事?”
普安点点头,笑道:“我也听说了。”
费无极道:“这黄鹤楼与武当山,皆是道家圣地。
黄鹤楼临水,武当山靠山。
依山傍水,实乃道家乐土;神游物外,实为庄子境界。”
张明远道:“好比我终南山与楼观台,自然是山水相伴了。”
子午道:“东京城外无险可守。”
担惊受怕之际,看向远方,一马平川之际,小河淌水。
武连若有所思:“为何不迁都洛阳或者我京兆府长安城。”
余下闷闷不乐,挖苦开来:“你咋不说,到成都府?”
武连叹道:“到成都府恐怕不好,那叫偏安。
当年三国刘玄德,虽说三分天下有其一,可成都毕竟是成都,还是不如洛阳好。
长安也比成都好!
毕竟曹孟德在许都挟天子以令诸侯,这说话也带着王者风范,自然就名正言顺了许多。”
费无极道:“东京城防的确堪忧,太祖皇帝早有预料,可惜太祖驾崩以后,太宗就不主张了,如之奈何?”
张明远心中义愤填膺,伸手一指,叹道:“我看那些贪官污吏在东京作威作福恐怕是怕离开东京,自己的良田美宅就不值钱了。
故而一个个自私自利不愿离开东京。”
费无极道:“毕竟我大宋是半壁江山,那幽云十六州望眼欲穿。
北方受辽国虎视眈眈,西北又是西夏蠢蠢欲动。
就是大理也心怀鬼胎也未可知。”
张明远不以为然,摆了摆手,道:“我看大理国段和誉是个正人君子,再说大理国比我大宋国力就不及,他们翻不起什么浪来,放心好了。
主要是辽国与西夏。”
余下若有所思,叹道:“这个真不好说。”
武连问道:“但说无妨。”
子午马上会意,笑道:“余下的顾虑也不是没有道理。
虽说,害人之心不可有,可防人之心不可无。
陆逊打败关云长就是铁证。”
普安撇了撇嘴,尴尬一笑,道:“西夏那么小。”
张明远笑道:“再小也是一应俱全。
学我大宋有模有样。”
费无极不以为然,冷笑道:“西夏不可怕,我倒担心女真人了。”
张明远仰天长叹开来:“如若契丹人被女真人灭了,会不会南下讨伐我大宋,会不会联合西夏,便是担忧之处?”
费无极摆了摆手道:“我看为时尚早,契丹人还是兵强马壮,女真人还难成大器。
不必杞人忧天。”
张明远点点头道:“但愿如此。”
费无极道:“天祚帝昏庸无道,可耶律大石不错。”
张明远道:“萧奉先与萧勇、萧燕,在天祚帝手下算是可惜了。”
费无极道:“人各有志,不可强求。”
张明远指向远方:“我们如何就胡思乱想了。”
费无极破涕一笑,缓缓道:“我们哪里是英雄豪杰,分明是朝廷大臣。”
子午道:“忧国忧民,实为大英雄。”
武连道:“江湖中人过去是明争暗斗,打打杀杀的。
如今看来家国天下倒也大气磅礴了许多。”
余下道:“我看多管闲事也是好的,不然行走江湖就少了许多乐趣。”
普安乐道:“乐趣也伴随着不少危险。
我们一介草民,如何与契丹铁骑和西夏铁骑相搏杀,岂不多管闲事。”
张明远道:“多管闲事也看什么事,你管的事如若鸡毛蒜皮便是自寻烦恼。”
费无极不以为然道:“刘玄德说过,‘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
’”
子午笑道:“刘玄德也是英雄豪杰?”
武连点点头,掷地有声道:“刘玄德三分天下有其一,如何不是英雄豪杰。”
余下道:“刘玄德不是英雄豪杰,他是皇帝。”
普安道:“要我说,还是曹孟德来的酣畅淋漓。
反正我觉得曹孟德比刘玄德好许多。”
子午纳闷道:“为何?”
武连道:“他觉得刘玄德窝窝囊囊,是不是也哭哭啼啼。
一点男子汉大丈夫的气概也没有。”
余下不服气道:“一派胡言。”
普安道:“刘玄德当然不是窝窝囊囊,也是雄才大略。
只不过这人没曹孟德更猛。”
子午不解道:“此话怎讲?”
武连追问道:“曹孟德猛在哪里?”
余下不以为然道:“胡说八道,别听他吹牛。
总是爱吹牛,这吹牛吹多了,就麻烦了。”
普安道:“麻烦在哪里,你才吹牛大王。”
武连道:“你且说说看,如若说不出个所以然,要你好看。”
普安笑道:“多谢,不过我已好看的许多许多。
你就不要操心了,不但我不会领情,也害得你自作多情,我就罪莫大焉了,是也不是?”
余下道:“别打岔,让他说。
你们两个就知道斗嘴,没完没了,真是孩子气。
难道不会害臊不成?”
子午催促道:“快说,快说。
你们都不要婆婆妈妈,好也不好?
如若你们不打岔,普安早说了,是也不是?”
普安道:“曹孟德,曹孟德,自然猛。
刘玄德,刘玄德,这玄而又玄,故而一败再败。
再看他们的名字,曹操,自然是横扫天下,威风凛凛。
刘备,自然是背水一战,运气很背。
备者,准备也。
足够了,具备,完备,差不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