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24章 龙舟争标(1/2)

子午四人看去,湖面有人划船。

赵香云对武连耳语道:“你可知道,这划船之人,皆是皇城司精挑细选之人。

如若有人为非作歹,皇城司就地正法,绝不会心慈手软。”

武连听了这话,愣了愣,不知这赵香云为何对自己泄露如此朝廷机密。

可见赵香云对自己如今很是友善近乎亲密无间,无话不说。

普安看去,又有两条船。

赵香云又对武连耳语道:“这些飞鱼船,非比寻常,皆是高太尉从禁军里千挑万选出来的能工巧匠,将他们派遣到作坊里,花费许多日子才制作完毕,他们实乃技艺精湛,无出其右。

父皇都夸飞鱼船,妙不可言。”

余下看去,那船上有人左右挥舞,敲锣打鼓,声声作响。

子午再看,又有两条船,不过,每条只能容一个人划。

武连追问赵香云,赵香云笑了笑,低声道:“真笨,这种船是用一根大木制成的。

那‘花石纲’运送者功不可没。”

随即指了指朱勔。

见赵香云对自己微微一笑,朱勔也笑容满面回应。

武连却暗骂道:“你这狗贼,恬不知耻。

高俅与朱勔,可谓狼狈为奸。”

突然,赵香云叫道:“大龙出来了,快看,快看。”

随即伸手拽了拽武连的胳膊。

武连乐个不住,放眼一望,那么多船,游来游去。

子午四人顿时目瞪口呆,眼前大龙船愈来愈近,放眼一瞧,大约长三四十丈,宽三四丈,都精雕细琢,妙不可言。

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赵香云对武连介绍道:“这大龙船可是国宝,能瞧一眼也算三生有幸。”

听了这话,武连点头一笑。

高俅请宋徽宗用御笔,蘸着红色的油漆,为龙船上那龙的双眼,点上红。

这可是大宋天子的威仪所在,多年以来,马虎不得。

宋徽宗“点睛”

后,三声炮响。

有人拿起金色皮鞭,挥动之间,啪啪作响。

又听鞭炮齐鸣,人群皆鼓掌欢笑。

金明池中,无不高呼万岁,一个个喜笑颜开。

宋徽宗素闻种溪和子午四人会武艺,便让种溪去护佑“标竿”

,让子午四人,划着鳅鱼船去争标。

这相当于让子午四人围攻种溪一人。

五人听了瞠目结舌,宋徽宗却笑道:“莫非你们不愿意?”

群臣又歌功颂德,子午四人面面相觑,种溪也低下头去,默不作声。

赵香云便出面对宋徽宗耳语道:“父皇不可如此,让他们互相争斗,可不好玩。”

宋徽宗笑道:“朕料定他们不愿如此,无妨。

让我大宋皇城司的高手,与他们五人在龙船上争标如何?”

随即给高俅使个眼色。

高俅领旨而去。

大龙船便靠在宝津楼前面的岸边。

子午四人登上船去。

种溪说自己肚子不舒服,便辞别而去。

皇城司也出了五人。

那标竿是一面杏黄旗,被插在龙船的楼顶,随风飘扬。

宋徽宗道:“谁先拿到杏黄旗,便得胜,朕重重有赏。

如若落入水中,便是愿赌服输,罚白水三碗。”

随即命令龙船争标赛开始。

只见,人群看向龙船上。

子午四人与皇城司单打独斗开来。

人群里有人高呼也想参赛。

宋徽宗点了点头,高俅给皇城司使个眼色,人群里出来几个汉子,皆飞身上了龙船。

宋徽宗顿时喜上眉梢,笑道:“好,高手如云,才精彩热闹。”

群臣也随声附和,皇亲国戚一个个都全神贯注,看向龙船。

赵香云见武连与皇城司单打独斗,便握了握拳头,手心冒汗,紧张兮兮,咬了咬嘴唇。

武连被那厮踢了一脚,赵香云惊道:“父皇,快让武连下船。”

又抓着宋徽宗的胳膊,摇了摇。

宋徽宗道:“他是男子汉大丈夫,既然参赛,便是愿赌服输,哪有半途而废,中途退场之理?

云儿不可胡闹,坏了规矩可不好。”

崔贵妃见状,也劝道:“云儿,不许胡闹,快到母后这边,乖乖听话,坐下来。”

原来赵香云早已站起身来,意欲下宝津楼去。

子午的后背被人击了一掌,普安的胳膊被人踹了一脚,余下的手指头差点被人掰断,皆为抢夺那高高矗立的杏黄旗。

人群仰头去看,皆大喊大叫,只见子午四人与皇城司四人早已把七八个前来挑战的江湖武士,打下了龙船,只听噗通几声,有人落入水中,溅起白色浪花。

高俅早让人送到岸边歇息去了,一个个唉声叹气,说说笑笑。

还有一些不服气的,又来挑战,接二连三,都败下阵来。

不多时皇城司有人也被打入水中,悻悻而回。

最后只剩子午四人了,种溪回来意欲上船,宋徽宗大手一挥,予以制止,拉着他的手笑道:“你快和张择端,铺开画纸,作画,更待何时?”

种溪便来到张择端身旁。

二人便在高俅早已准备好的长桌前站立了。

朱勔、王黼、李邦彦、梁师成都围拢来看。

张择端边看边画,种溪也是紧随其后。

宋徽宗起身近前,见二人画得栩栩如生,便端着茶杯,笑道:“今日该叫画学生前来,大好机会,不可错过。”

随即让梁师成前往翰林院,叫来许多画学生,尽皆登上宝津楼的亭台,站在楼上,边看金明池上的争标赛,边作画。

朱勔道:“陛下,在宝津楼上看金明池,便是一览无余。”

蔡攸道:“不错,朱太尉所言极是,此处登高望远,就是琼林苑也看得真切。”

李邦彦道:“如若歌舞升平,更是美轮美奂。”

王黼道:“今夜可观看百戏。”

梁师成道:“宝津楼观诸军百戏,可是金明池多年以来的老规矩,洒家回想十年前,便操办过此事,如今高太尉全权负责便是更上一层楼。”

高俅笑道:“多谢梁太尉提点,本官自当为陛下分忧。

金明池操练水师,也是不敢怠慢。

我大宋水师,从金明池操练后,便可前往黄河、长江,至于登州、明州、泉州,更是海邱大船畅行无阻之地。”

宋徽宗笑道:“如今天下太平,水军也英雄无用武之地。

金明池闲着也是闲着,用来争标也是极好。”

郑皇后道:“陛下,有备无患,水军还是要有的。”

乔贵妃道:“姐姐所言极是,陛下当忧国忧民。

岂不闻孟夫子所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之理?

’”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