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13章 刁蛮帝姬(2/3)

众皆总算是领教了赵香云的厉害。

武连喃喃道:“大家还别说,此诗真不错,真有水平,我可不行。”

赵香云居然抓着武连的胳膊摇了摇,笑道:“你夸我的诗了。

你是我的知己,我看好你。”

武连听这话语心里颇为鼓舞,也美滋滋起来,尴尬的瞧了一眼赵香云抓他胳膊的小手,嘿嘿一笑,缓缓道:“的确不错,实乃肺腑之言,还望帝姬殿下明鉴。”

普安笑道:“我怎么就不明白公主殿下这诗的意境呢?”

武连笑道:“你笨呗,帝姬殿下的诗是说一个人。”

余下问道:“哥们,是谁?”

武连道:“是刘邦。”

太子、康王、子午、普安一个个捧腹大笑起来。

赵香云瞪了一眼几人,对武连微微一笑。

余下看了看几人又看着武连纳闷道:“武连,你说的难道不对吗?”

武连道:“那对还是不对呢?”

说话间疑惑起来,心里面嘀咕个不住。

赵香云看他那难为情的样子心里面倒是乐了,神情肃穆之际,喃喃道:“你说的对,我也一直这样认为。

太师父当年出了这么一段让我背会,太子哥哥还说,我记不住。

怎么样?

还行吧!

如今我记忆犹新,永难忘怀,哥哥就知道取笑别人,拿人家寻开心,一点当哥哥的样儿也没有。

可惜,太师父他老人家去世了,他的名字叫做李长安。

就是你们师父和师叔的师父,世人称之为太平先生。

如此说来,我们也算同门师兄妹了。

想起当年太师父来东京,在国子监教学,我小小年纪,不听话,总惹他老人家生气,我就心里好难受。

他老人家走了,再也没人考我唐诗了。”

说话间眼里含泪,叹了口气。

子午四人听了这话,顿时愣了愣,缓过神来,点了点头。

毕竟他们四人没见过李长安,自然不似张明远和费无极那般有感情。

也不如赵香云这般感情深厚。

太子赵桓自然明白,这话儿是气话,如果不把原诗说出来,她如何可以认输。

又见赵香云如此伤心难过,自然要安慰一番,笑了笑随即道:“妹妹!

这话就冤枉我了。

这诗我曾经问过太师父,原诗是如此之句,正道是: 前朝出有大诗人,会舞剑来会喝酒。

太监脱靴脚发臭,宫女扶坐不见手。

一朝出了皇城口,扬鞭东指不回头。

此言一出,众皆回想方才赵香云所说,又念叨方才太子所说,那么前后一对比,便大笑不止,一个个前仰后合,乐此不彼。

赵香云也破涕一笑,泪光点点之际,默然不语。

武连见状,马上安慰赵香云,笑道:“帝姬殿下,您可是一句也没有记对!”

赵香云已笑不出来,气呼呼之际,两个眼珠只打转转,随即气道:“太子哥哥,你,你。

横!

再不跟你们玩了,就知道欺负我。”

低下头去,撅着嘴。

太子如何不知道,她一生气又要去告状,索性说些软话也就相安无事了,便赶忙笑道:“好啦,我的帝姬妹妹。

太子哥哥我,错了还不行嘛,不过玩笑而已,何必当真。

闹得大家没有了乐趣,你不觉得反没有了意思么。

我想一语落地就一笑而过,何必斤斤计较。”

武连也缓缓道:“帝姬殿下,那我,我也向你认错!

你看你就不必如此了,你应该---”

赵香云上前问道:“你什么?”

武连又欲说话,吱唔道:“我---”

可赵香云马上说道:“我什么?”

武连立马道:“你,你。”

赵香云道:“你什么?”

他二人如此一来二去,其它人是哭笑不得,余下已笑翻了天,不过硬是给忍住了。

只见,赵香云猛一向前,武连倒惊了不小,这更是令人欲笑不止。

子午道:“诗是有了,武连,那依你看来,此诗为何是说刘邦的呢?

你就说说看!”

普安也笑道:“武连,我们几个可都愿闻其详,但说无妨!”

太子也笑道:“武连,说说吧,愿闻其详。”

康王喜笑颜开,摇摇头,笑道:“这应该不是说刘邦。”

余下又催促道:“快,快说说看,你若不能说出来,看我们如何惩罚于你!”

武连想,故意拖延一下也无妨,便说道:“好好,诸位可听好了,我可说了,真说了啊。”

余众尽皆追问道:“你就别卖关子啦,速速道来,速速道来。

但说无妨,别拐弯抹角,好不痛快,婆婆妈妈,成何体统?”

武连一看躲不过,只好掷地有声道:“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守四方,安得猛士兮归故乡。”

没等他说下去,赵香云马上打断他:“停停停,武连,武连。

你快别说了,什么大风了,什么归故乡的。

胡扯什么,我替你说。

保证让他们心服口服。”

武连微微一笑,喜上眉梢,喃喃道:“真的吗?

好,那在下就有劳帝姬殿下了!”

太子指着武连又看赵香云,叹了口气:“不是说好了,武连来解。

妹妹,你就别打岔了,如何?”

赵香云望着太子赵桓撒娇道:“不行,你就让我来解,好不好?”

康王笑道:“妹妹,听话,几位兄弟们可是远道而来的客人,我们怎么可以不谦让一些,是也不是?”

赵香云继续撒娇道:“我要说,就让我说!

你们再欺负我,我告父皇去。”

天子妥协道:“好,我们服你了,行不!”

康王赵构对子午、普安笑道:“妹妹就是如此,但凡大事小情,乃至鸡毛蒜皮之事总搬父皇,我们真服她了。”

赵香云开始了她别具特色的高谈阔论:“你们看,此中是说一位皇帝,他是大诗人,既能舞剑又能喝酒,太监、宫女,自然是皇帝才总是与这些下人打交道。”

武连问道:“那他为何出了皇城口,又不回头了?”

赵香云笑道:“自然是他不想当皇帝了。”

余下笑道:“原来如此,高见,果然高见。”

太子、康王、子午、普安都破涕一笑。

太子笑道:“够了,妹妹再说下去,我等非笑坏了不可,还是我来说好了,此诗乃是太师傅他老人家自作一诗,此诗说的是唐朝的诗仙,李太白是也,太监即指高力士,这是一个典故。”

太子还未说完,赵香云便道:“太子哥哥,那就说说这典故,我最爱听故事了。

你讲故事一点也不好听,可是我偏要你讲,治一治你结结巴巴的嘴巴,胆小如鼠的性子,好也不好?”

听了这话,太子一脸不悦,气呼呼道:“好啦,故事改日再讲,说说正事,四位兄弟,此番从恒山归来,路上定有不少危险,幸好你们相安无事。

你们离开东京回终南山去,恐怕也凶多吉少。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