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3章 斋堂(1/3)

次日清早,终南山太平草庐弟子开始习武操练起来,一个个精神抖擞,朝气蓬勃,皆是青春俊杰。

片刻,终南山曙光普照,顿时阳光明媚,弟子们已开始洒扫草庐庭院,只听咣叽咣叽,声声入耳,扁头、阿长带领弟子们拎着水桶给菜地和花圃浇水。

那枝叶绿油油,花瓣湿答答,花蕾金灿灿,在晨光沐浴下,露出孩子般笑脸。

不时有俗客往来,问候之间,但见大嘴乐此不彼,那些老头老太太都簇拥大嘴左右,说说笑笑。

原来山下百姓送来的茶食和糕点实在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有许多蜡烛和笔墨纸砚,还有许多锅碗瓢盆。

小孩子也蹦蹦跳跳,乐得拍起小手,站在山坡上,望着茫茫云海,像个小猴子跑来跑去。

顷刻,众人前往斋堂用早饭。

走进斋堂大门,有一照壁。

迎面便是一幅高山流水的水墨画卷。

绕过照壁,只见食堂内三壁分别悬挂着老子、孔子、孟子,这三张古人画像,栩栩如生,肃穆庄严。

转过身再看照壁,便是庄子的画像。

食堂布局落落大方,古朴典雅。

弟子们说说笑笑好不欢畅,素日里的庄严有所缓和,原来李长安为张明远、费无极的平安归来早已喜出望外,哪里会约束那么许多。

弟子们也如释重负,难得一见李长安如此喜笑颜开,神采飞扬。

“你们,你们居然活着回来了。

这些年可受苦了,小小年纪,不简单。

常言道,‘大难不死,必有后福。

’师叔好想你们,你们有没有想师叔。”

大嘴走进斋堂,见到张明远、费无极之时,揉了揉眼睛,仿佛幻境一般,一时之间,不敢想象。

如若不是李长安细细说来,大嘴恐怕以为白日做梦了。

如今爱徒归来,师徒团圆,乃是一大喜事。

山下百姓送来茶食糕点,更是喜上加喜,大嘴自然乐此不彼。

张明远热泪盈眶,抱着大嘴哭道:“师叔,我们好想你,我们终于回来了。”

“师叔,听说你为了我们还打了扁头、阿长,师叔素日最疼他们,为了我们这样做,实在是我们的错。

师叔如此,弟子受宠若惊了。”

费无极拉着大嘴的胳膊也泪光点点。

大嘴喜极而泣道:“这些年,你们是死是活,不为人知。

师叔和你们师父也是一筹莫展。

想你二人吉人自有天相,定会逢凶化吉。

不过时日太久,难免担惊受怕。

如今好了,你们相安无事归来,实乃可喜可贺。”

话虽如此,大嘴依然神情恍惚,思念心切,不在话下,拉着二人的手,久久不忍松开。

李长安给扁头和阿长使眼色,示意他们劝慰。

二人却也抱着大嘴哭道:“师叔,我们也好想你。”

此言一出,大嘴和李长安,以及张明远、费无极,倍觉奇怪。

弟子们也目瞪口呆。

不知扁头、阿长为何如此,不知他们这样说,是何道理。

扁头见众人疑惑不解,就解释道:“虽说这些年,师叔近在眼前,却远在天边。

他都不理俺了。

如今明远、无极回来了,想必师叔也就会理俺们了。

十年好长,俺度日如年。

十年好短,俺恍然如梦。”

不觉唏唏不已,仰天长叹。

阿长也推心置腹开来:“不错,扁头师兄所言极是。

我们当年不懂事,如今才算大彻大悟,幡然悔悟。

还望师父、师叔,明远、无极,谅解我们。”

一语落地,众人一怔,李长安和大嘴欣慰之余喜上眉梢,点点头微微一笑。

张明远和费无极也笑容满面,感慨万千。

往事如烟,时光荏苒。

众人又说笑片刻,吃完早饭,大嘴带领扁头、阿长以及众弟子走了出去,意欲让李长安和张明远、费无极好好说话,不打扰他们师徒重逢的情深意切。

“为师此番去往长安京兆府就是为了去见一个故人。

这故人非比寻常,待为师慢慢道来。

话说太祖皇帝与陈转老祖下棋时定下了个惊天动地的大赌约,结果太祖把个华山输了。

陈抟老祖见太祖闷闷不乐,便将武艺传于太祖,后来便成为太祖长拳和盘龙棍法。

太祖凭一身武艺,走南闯北,建功立业,建立我大宋基业。

华山虽不在京兆府,可却在关中。

这故事自然世人皆知。

太祖之初本想在洛阳或长安建都,只因华山输给陈抟老祖,故而心中不快便留在了东京开封府。

如今天子尊崇道家,况且老子他老人家的事迹又多出自我终南山,所谓仙界所在便是这般道理。”

李长安一语落地,张明远和费无极轻轻点了点头,将信将疑。

李长安又道:“终南山下,渭水之畔,便是关中长安京兆府。

京兆府到如今也是换了许多地方大员。

为了以示皇恩浩荡,如今皇上立下法令,无论谁镇守都要与道家交善。

朝廷有朝廷的法度,道家有道家的门规。

朝廷尊崇道家,其中原委实在一言难尽。

虽说我终南派并非道家教派,可也融合儒佛道,取各家之长。

这道学,我等也略知一二,故而和皇上也算有些共通之处。”

张明远听了这话,不觉若有所思,却不知师父所说有何道理,碍于情面不好反驳,便沉默不语。

费无极笑道:“师父,你这故人到底是谁,拐弯抹角可不好。”

“臭小子,急什么。”

李长安道:“且说这京兆府目下有个将军,名叫种师道,乃是四代满门忠烈。

已是年逾五十,还拉得开三百石的弓,舞得一手好枪法,跨马而去,威风凛凛。

言谈举止,不输青春。

他祖父便是大名鼎鼎的种世衡老将军,祖上有大儒种放。

这种放与陈抟老祖是故交,据说当年陈抟老祖曾把先天图、无极图、太极图传授给了种放。

种放曾与其母归隐我终南山豹林谷东明峰,结草为庐,仅能遮避风雨。

他也教书育人,归园田居。

看看吧,这故人祖上还是与我终南山有缘分不是,为师也是效仿种放罢了,只不过他只教书,而为师还要习武,正所谓文武双全。”

费无极听了这话,愣了愣,点了点头,了然不惑,原来师父也是效仿别人。

张明远道:“师父,种师道这个名字挺有趣。”

李长安道:“要说这种师道,他的名字也是颇有故事,种氏是太原府的大族,种师道祖上迁徙到洛阳多年,后来种世衡缔造种家军,又到关中大西北抵御西夏,便把京兆府当作了第二故乡,眼下便是这京兆府人了。

种世衡以后,种家军名扬天下,现到如今便是种师道和其弟种师中挑起了种家军的大梁。

种师道他原名叫做种建中,只因避讳了当今皇上这建中靖国的年号,就改名师极,后来皇上御赐他为师道。”

张明远和费无极听了这话,都大为不解。

李长安道:“皇上喜好道教,起个名字也是道,种建中也无可奈何,只好接受。

不过为师却劝他说,‘王师之道,也可称之为师道。

’种师道很以为然。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