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合家团聚(1/2)
次日午时,雪停日出,那瓦檐上的积雪,滴答滴答,落下水珠。种溪归来,脸蛋冻得红扑扑的,好似猴屁股。尹氏一把搂入怀里,心呀肝啊肉啊,叫个不停。
种师道笑道:“回来就好。”种浩道:“这红棉袄真好看。”那种雪早拿去披在自己身上,走来走去,威风凛凛。姚月看到哈哈大笑,原来种雪好似威风凛凛的大将军。
种师道笑道:“我女儿好似萧太后御驾出征。”李长安道:“这话如若传出去,可要惹出祸端。”
费无极道:“不妨,长安如今又不是帝都。”张明远道:“可我心中一直以为长安才是帝都。”
大嘴道:“我也以为,的确如此,故而离开东京,来到长安。”
扁头道:“俺也一样,师叔所言极是。这长安就是汉唐雄风,听说杨贵妃当年在华清池洗澡,那水也香香的,故而到此一游。”众人都笑。
阿长道:“这话真恶心,洗澡水还能香?我看杨贵妃一点也不香。”种溪道:“我听画院的学政师父说,杨贵妃有狐臭。”
费无极道:“一派胡言。”扁头朝费无极后背一拍,道:“你才一派胡言,种溪所言极是。”
种溪道:“因此杨贵妃爱洗澡。”尹氏道:“都是野史,不足为信。如若杨玉环的确如此,唐玄宗还能受得了?岂不可笑?”
张明远道:“那要问唐玄宗本人。”种师道笑道:“如此说来李太白脚臭,杨贵妃狐臭了。”
李长安道:“莫非大唐臭气熏天不成?”大嘴道:“难怪长安城城墙高大,原来要挡住那股味道。”众人都乐。
费无极道:“谁说李太白脚臭?”种浩道:“高力士。”姚月道:“他闻过不成?”种雪道:“那是自然。”
张明远道:“妹妹如何知道?”扁头道:“俺也知道,李太白定有自知之明,故而‘仰天大笑出门去。’如若不然便要被赶出去,那脚丫子该多冷。”种雪早乐得前仰后合。
阿长道:“我知道了,难怪那日扁头做梦喊着高力士别脱你袜子,原来你和李太白在梦里喝酒呢。不知是李太白的脚熏到你了,还是你的脚熏到李太白了,那可无人知晓,高力士也不知道。”
扁头纳闷道:“那是为何?”阿长道:“高力士早被熏晕,四脚朝天。”众人哈哈大笑。
种雪道:“上元节热热闹闹,就是这样了。”环顾四周,摇摇头,喝了一杯茶。张明远道:“妹妹莫非不开心?”
种溪道:“二哥我回来了,妹妹还不开心么?”种雪道:“有什么可开心的,一年很快过去了,我掐指一算,没做什么大事,没写多少词作。还要挑灯夜战,不可怠慢。”说话间捏着手指头,比划开来。
费无极道:“妹妹可有什么佳作,何不让我等欣赏一番?”种雪淡淡的道:“我写词,可不是人前卖弄的。”
种溪道:“二哥看看,可好?”种雪摇摇头。费无极道:“你明远哥哥看看,又当如何?”扁头道:“俺看看,可好?”阿长道:“我又如何?”种雪头也不回,跑了出去。
种师道和李长安面面相觑,尹氏与姚月笑了笑。种浩紧随其后,就怕妹妹种雪不开心。
张明远道:“你们别为难雪儿妹妹。”种溪道:“瞧瞧,这就护上了。”费无极道:“可不是,真有趣。”
扁头叹了口气,边走边说道:“不给面子,俺吃果子去。”阿长转过头,去拽扁头,道:“死胖子,你有个屁面子。你屁股有面子。”二人逗闹之际,坐在一边,大嘴也喝了一杯茶,默然不语。
费无极道:“快说说看,皇上留下你,你为何偷偷跑回长安来了,抗旨不遵,那可是罪过不轻。”
张明远道:“我等离开东京,你可是口口声声说,上元节后,回来?”种溪道:“这是朝廷机密,不告诉你们。”神秘兮兮的环顾四周,笑了笑。
费无极道:“真是孩子气,又在故弄玄虚。”
种溪心想,翰林图画院如今有机密大事,在画西夏山川地图和燕云十六州地图,还有高丽地图,此乃皇上与童贯交代的任务,不可透漏出去,便叹道:“那倒不是,不该问的别问。”
张明远道:“好,既然是朝廷机密,那就不问了。”费无极道:“作画能有什么机密,别听溪弟开玩笑,就知道吹牛。”
种溪伸手一指,看着自己的脚,笑道:“不错,作画没什么了不起,无极哥哥你倒是画一副,我瞧瞧?看看,能不能够得着图画院画学生的脚指头?”此言一出,费无极又好气又好笑,闷闷不乐,欲言又止。
扁头和阿长面面相觑,只怪费无极自讨没趣。尹氏近前,责备种溪几句。李长安近前安抚费无极几句。大嘴欲言又止,喝起茶来。
费无极笑道:“不必如此,技不如人,此乃实情。”张明远道:“世人皆知,正道是‘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无极何必黯然神伤。”
种溪道:“开个玩笑,不必伤心难过。”种师道叹道:“苏东坡有云‘江山如画’,但愿天下太平,我大宋国泰民安,五谷丰登。”
李长安笑道:“苏东坡还说‘人生如梦’,一切皆是浮云。上元节,就不说心烦意乱了。”
大嘴道:“苏东坡可是乐天派,我等至此上元佳节,自当谈笑风生,聊以忘忧。”
尹氏道:“不错,上元节要欢天喜地,辞旧迎新。明日烟花爆竹不能少。”姚月道:“不错,我早已吩咐下去,准备妥当。”
众人忘却不快,坐了下来,谈天说地,回望历历往事,皆悠然自得。但见烛光柔美,那檀香徐徐,暖炉里红彤彤,茶水也冒着白气。
次日午时,长安城里,张灯结彩。那小孩子在雪地里跑来跑去,脸蛋通红,却不怕冷。雪花点点,下的不大不小。老头和老太太也走在街市,笑容满面。那富贵人家,坐着马车,穿行在渭水边。长安城眼下有个习俗是,上元节要拜河神,祈求风调雨顺。
种师道本不信,李长安也从未参与,偏偏尹氏深信不疑,引众抵达渭水边。大嘴,扁头和阿长却不曾跟来。众人一起焚香祈福。
尹氏念念有词道:“我是延安府人氏,来到长安几十载。我官人乃种家军传人,为大宋镇守边庭。如今老身携家带口前来祈福,还望苍天保佑,我合家团圆,万事大吉。”随即三跪九叩,趴在雪地。
种师道使个眼色,示意种浩和种溪扶起尹氏。尹氏偏偏不起身,众人执拗不过,也依葫芦画瓢,跪在雪地。
礼毕,众人站在渭水边,但见一马平川,银装素裹。那河水哗哗作响。芦苇丛泛黄,白雪落在里面,寒气逼人。
岸边结冰很薄,却有小孩子在上面嬉戏打闹。种师道和李长安带着尹氏、姚月离去。张明远、费无极、种浩、种雪、种溪留了下来。
白雪又飘零开来,种雪披着种溪的红斗篷,眨了眨大眼睛,伸手去捧,叫道:“这雪真美。”原地缓缓转个圈子,笑容满面。
张明远盯着看,种雪美极了,樱桃小口,面如满月,一对眸子水汪汪。种雪走了几步,依然原地转圈,张明远惊得呆了,就怕她摔倒了,笑道:“雪儿妹妹,何不赋诗一首?如此好雪,不可错过。”
费无极道:“谁先来?”种溪身披绿色斗篷背着手,走在河边,看着干枯发黄的芦苇荡,道:“我先来。”
种浩身披蓝色斗篷,笑道:“你为何先来?从东京急匆匆回来,乃是客人?”
种溪道:“那更应该先来,你们要以礼相待。我要客随主便,故而我先来。”
费无极身披紫色斗篷,笑道:“古人对雪,爱不释手,汉唐皆有名言名句。”
张明远身披宋徽宗御赐的天青色斗篷,来到芦苇丛便,伸出折下一根,道:“溪弟,眼前此情此景,恐怕入画很好,你可不能错过。”
种雪笑道:“你们是作画还是赋诗?”
费无极道:“也不能在此作画,没笔墨纸砚,如何是好?”
种溪笑道:“那倒未必,你们看,眼前雪地,好似画纸,我等何不拿苇子杆写字?毕竟作画对你们来说,难于上青天。”
张明远等人听了这话,闷闷不乐,都很不服气。尽皆取来苇子杆,探下身子作画。张明远在地上画了一匹马,费无极画了一头小毛驴,种浩画了一朵荷花,种雪画了几朵梅花。
种溪近前一一瞧了瞧,惊道:“你们居然画得不错。”四人拱手齐声道:“还望学政大人多多栽培。”种溪昂首挺胸,笑道:“好,孺子可教也。”众人面对渭水,笑出声来。
此时此刻,雪下得多了,种雪看着远处山峦起伏,白雪皑皑,顿时心潮澎湃道:“我倒想作一句诗。你们都紧随其后。如此诗情画意,岂不很美?”随即吟诵道:
长安万里雪花飞,飞向汉唐天地美。
张明远看向终南山,缓缓道:“雪儿妹妹果然冰雪聪明,这句气势磅礴,恢宏大气,极好。我等男儿如若不对上一句,便羞愧难当了。”随即走了几步,回过头来,目不转睛看向种雪,吟诵道:
渭水长流关中情,终南不老长安人。
种浩一怔,这二人的诗句,对的如此好,不觉手心冒汗,笑道:“你们真厉害,有李太白的气派,好,如若我不好好想一想,就丢人现眼了。”随即想了想,缓缓吟诵道:
昭君远去琵琶声,拨动长安儿女心。
费无极看向芦苇摇曳,不觉想起萧燕,心中颇多感慨,就笑道:“浩兄这句厉害,你是和姚月情深似海,我等愧不敢当。献丑了。”便吟诵道:
火树银花长安风,辞旧迎新关中情。
种溪念念不忘那党项人嵬名白云,顿时笑了笑,叹道:“哥哥们这话真厉害,我自愧不如。只好献丑了。”随即笑道:
渭水滔滔故乡情,长安万里盼佳人。
费无极听了,如何不心领神会,毕竟自己也在想着萧燕,便也懂得种溪这诗句之情。二人面面相觑,同病相怜。张明远和种浩自然看在眼里,都心知肚明,就默然不语了。费无极嘴里呼出口气,搓下手,合了合衣衫。张明远也极目远眺,合下衣衫。
不多时,雪下的急了,众人依依不舍,离开渭水,渐行渐远。那芦苇随风轻轻摇曳,雪花不觉慢慢飘落,如诗如画,不在话下。种雪转过头,远远一望,一双大眼睛眨了眨,笑得极甜。
张明远无意间看到,怦然心动,却默然不语。费无极和种溪说说笑笑,不曾见到这一幕。种浩在想着驻守西北怀德军的边关将士,故而也不曾见到这一幕。
进入城门,将士迎着风雪,走来走去。有那好心的人,送些吃食,他们也不要,就怕误事。种浩见礼,将士们都知道种家军,故而笑容满面。一路上,小孩子早被大人们叫回了家,那房前袅袅炊烟,红灯笼早挂得密了。小商小贩就在那些大户员外的门口守着,虽说天寒地冻,可买的人多,那人心里便暖融融的。
夜色初上,小商小贩散去,都回家团聚去了。长安城,灯火耀眼,流光溢彩。无不喜悦,无不眉开眼笑。花灯在街面高挂,欢笑在四处流淌,长安人家都等着吃过饭,出来玩耍,小孩子自然等不及,没吃几口,都蹦蹦跳跳出了小院,你追我赶,在大街小巷跑来跑去,一个个乐得咯咯作响。
回到府邸,脱下棉袄,张明远等人落座。种师道、李长安、大嘴、扁头、阿长等人早已围坐一桌。尹氏和姚月还在张罗饭菜,亲手做的好几道菜,也是名不虚传。厨房里,欢声笑语。
从酒家买来的一两碟肉菜也早已放在蒸锅里了,篝火烧的越来越旺,不多时,屋里便红光满面。白雾也起的越来越多,众人好似在神仙境界。种浩、种溪、种雪都来帮忙。
张明远、费无极、扁头、阿长虽说是客人,但也想去厨房,偏偏尹氏不许,就让他们规规矩矩坐在厅堂。众人说说笑笑,围着暖炉,回忆往事,其乐融融。
种师道笑道:“这上元节,每年一次,那是少不了的。还记得小时候,虽说战火纷飞,很苦,可祖父和爹爹总讲故事,那便很开心了。”
李长安笑道:“不错,我小时候也是如此,娘在渭水边的老宅子,一年四季就靠麦子为生。到了上元节,团子吃的味美香甜甜。”
尹氏道:“我小时候不爱吃,就爱吃那羊肉。吃不起,也爱吃。延安府那边,羊肉是必不可少的。”
大嘴道:“离开东京,来到长安,早听说长安的羊肉好吃。这些年来,一打听,都来自西夏兴庆府。”
扁头道:“俺也知道,保安军和高平寨,都是宋夏榷场,那榷场里,羊是宝贝。俺去过高平寨,羊群像渭河水,哗哗作响。”
阿长道:“成都府也有养羊的。吐蕃人在成都府贩卖牛羊肉,不可胜数。”
张明远道:“去西夏和辽国后,才知道,牛羊和马群在贺兰山下,在燕山下。”
费无极道:“可不是,西夏羊肉不错,兴庆府的宴会上,乾顺命人送来羊肉,味道不错。”此言一出,扁头早咽了口水三两回。
阿长喝了一口茶,笑道:“死胖子又在白日做梦。”
尹氏道:“今晚有羊肉吃,用白萝卜炖羊肉,味道好极了。多喝几口汤,也是极好。”说话间,种浩等人早已端菜来了。
张明远等人也去帮忙。不多时,众人都回到厅堂,门外灯笼高挂,红光扑面。
只见众人坐了下来,桌上有肥羊、嫩鸡、酿鸭、红烧鲤鱼,团子一盆。蟹酿橙、荷花酥应有尽有。就是不见黄雀鲊和蟹黄包子。还有三样菜,映入眼帘,便是东坡肉、东坡鱼、东坡豆腐。
李长安见这三样,指着道:“此乃怀念苏东坡,是也不是?”种师道叹道:“不错,我素知长安兄爱吃这三样,故而吩咐特意准备。”李长安道:“多谢,多谢。”
张明远道:“世人皆知,苏东坡是美食家。”费无极道:“黄州如今的特产,便是东坡菜。”
扁头道:“俺早听说过,黄州客栈,必有三样菜,便在眼前。”
阿长道:“无论如何,东坡肉,最解馋。”大嘴却只顾喝茶,一言不发。
种师道举杯道:“你们偏偏要上山过节,这成何体统?我等团聚,岂不可喜可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