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7章 嵩阳书院(3/4)

陆九舟前面且走且引路,说说笑笑,好不热闹。

许多学生都到书院旁边的住所午睡去了,故而没有人声鼎沸,吵吵闹闹。

陆九舟见玄空看的仔细,便放慢脚步一一介绍。

张明远等人也紧随其后。

张明远四处张望,转过头,指着一个石碑,饶有兴趣之际,问道:“这是什么石碑,还望院长指教。”

陆九舟边指边说,介绍道:“此乃大唐碑,大唐天宝三年刻立。

内容主要叙述嵩阳观道士孙太冲为唐玄宗李隆基炼丹九转的故事。

李林甫撰文,裴迥篆额,徐浩的八分隶书。

字态端正,刚柔适度,毛法遒雅,是唐代隶书的代表作品。”

费无极指着前面,笑道:“这参天古树,一定很有来历了?”

但见三株古柏,不觉若有所思。

陆九舟笑道:“西汉元封六年,汉武帝刘彻游嵩岳时,见这柏树高大茂盛,遂封为‘大将军’,‘二将军’和‘三将军’。”

道空叹道:“这汉武帝真有意思,对古树也喜欢封什么将军。

看来做皇帝做出感觉了,想封谁将军就封了,可见也是随性而为了。”

费无极笑道:“三国有个刘关张,关云长便是二将军,张翼德便是三将军。

刘玄德嘛,窝囊废一个,我平生不大喜欢这人。”

张明远又问道:“大将军又是谁?”

费无极冷笑道:“大将军乃何进也!

此人飞扬跋扈,把持朝政,可太过小儿科,居然被十常侍所杀,乃是个大大的草包!”

明哲问道:“十常侍,何许人也?”

费无极道:“这都不知道,真笨,梁师成和童贯是做什么的,你可知道?”

惠松挠了挠后脑勺,道空笑了笑。

明哲先伸出左手来,后伸出右手来,一起往前一推,乐道:“童贯是当朝枢密使,梁师成是当朝太尉。

世人皆知,你何必多问。”

费无极叹了口气,摇摇头,问道:“他们之前,何等人出身,你可知道?”

明哲摇摇头,玄空叹道:“宦官出身,与秦朝赵高,大唐高力士差不多。

汉唐的宦官可是名扬天下,皇帝皆怕得要命。”

众人默然,一言不发。

惠松见众人如此光景,便打圆场道:“说到大汉,不得不提汉武帝。

汉武帝,雄才大略,他手下的人也是好生了得。

有一句话说的颇为气势磅礴。”

明哲挠了挠后脑勺,缓缓道:“叫什么,我也忘记了。”

张明远道:“陈汤!”

费无极也追问道:“说什么了?”

玄空捋了捋胡须,掷地有声道:“他这人,口出狂言,语惊四座,正所谓:‘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

费无极疑惑道:“难道不是汉武帝说的?”

陆九舟笑道:“汉武帝虽没说过,可他手下人说过,岂不是更显示出他作为皇帝的威名了么?”

明哲笑道:“汉朝皇帝一般都比较雄才大略,喜欢动武。”

惠松问道:“难道还有比汉武帝更厉害的不成?”

道空道:“当然有,光武帝就不错。”

玄空笑道:“虽远必诛是一个大将所言,可汉朝皇帝也是口出狂言,你们可知?”

张明远一怔,追问道:“道长请赐教,是谁?”

费无极笑道:“说什么了?

莫非又是惊天动地,天下无敌的话不成?”

陆九舟笑道:“汉宣帝曾口出狂言说,‘凡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为汉土。

’这便是口出狂言,狂言妄语。”

众人大惊失色,莫不叹服。

费无极也瞠目结舌,心中胡思乱想,好厉害的一句话。

张明远看向一边,问道:“这两棵槐,不知何人所种,看上去很是年轻气盛。”

陆九舟笑道:“神宗熙宁,元丰年间, 程颢,程颐二人,到嵩阳书院讲学时,亲手栽种槐柏多株,装点院景。”

费无极微微一笑,问道:“藏书楼在何处?

晚辈很想去看一看。

天下闻名的藏经阁乃是嵩山少林寺的,那里都是佛学经卷,想必你们嵩阳书院的藏书楼,不仅仅只是道学经卷,一定有些武功秘籍了。”

陆九舟应声道:“眼下是先师祠,供奉与书院有关的先师先贤,其后为讲堂,讲堂后为道统祠,最后是藏书楼。

武功秘籍怎么可能在藏书楼放着,那不是引狼入室,引火烧身?

既然是武功秘籍,自当秘而不宣,不足为外人道也。

至于放于何处,自然是神鬼莫测了。

岂能让人知晓。”

此言一出,众人破涕一笑。

玄空朝陆九舟眨了眨眼睛,伸手指向前方,拱手笑道:“直接去藏书楼好了。

不好多加打扰!”

陆九舟点头一笑,叹道:“所言极是,学生们下午还有功课实属不便。

还望见谅!”

费无极喜道:“到藏书楼,留下墨宝也好,我们就去少室山了。”

明哲不服气道:“看把你能耐的,好似我们跟你走一般。”

玄空笑道:“所言极是,为师所想便是如此。

费无极说出心里话,妙不可言。”

一语落地,众人点点头。

不觉来到藏书楼,只见这藏书楼,果然古朴典雅,好大楼阁。

众人登上藏书楼,里面皆是书架,许多理学书籍琳琅满目,目不暇接。

许多诸子百家也是应有尽有。

还有儒释道,三教九流,无不齐备。

一股檀香飘飘荡荡,令人神清气爽,宠辱皆忘,心旷神怡,超然物外。

陆九舟拿出笔墨纸砚,看向费无极,随即问道:“费无极,你要写么?

不必客气,本院希望你们以后常来此处,我等做个忘年交,也是极好。”

费无极见了那书帖,翻阅一遍,叹道:“不写了,还是让玄空道长代替晚辈如何?

晚辈才疏学浅,不敢班门弄斧。

我自己几斤几两还是心中有数的。”

顿时尴尬一笑,原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留下墨宝,皆是长辈,还未见一个晚辈。

张明远推心置腹道:“算你小子聪明,你可知玄空道长,实乃得道高人。

做晚辈的理当谦恭再三,不可造次。”

玄空不以为然,笑道:“此言差矣,费无极虽说油嘴滑舌,可也是机明过人。

不可泼冷水,让他垂头丧气。

什么前辈晚辈的,须知,‘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之理。

贫道以为,人生在世,可做出一番大事,与年龄并无多大妨碍。

须知,自古英雄出少年。

尔等可知王子安为初唐四杰之首,他留下《滕王阁序》这篇大作,为后人仰慕,岂不是青春俊杰么?”

费无极听得此言,羞愧难耐,没曾料想,玄空有如此心胸,堪为一代宗师。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