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13章 中原魂魄(2/2)

此物,乃药材,枝、叶、果均可入药,春、夏采摘,晒干或鲜用,可祛风通络,活血消肿。

治腰肢关节酸痛,跌打闪挫伤,疮疖,疥癣。

叶色绿、花色白、果熟时又鲜红。

春可观花又可观果,秋还可观红叶。

如此野花,嵩山上自然成为一景。

如若赶上了算是造化,也算微幅不浅。”

随即采摘一些,捏在手里,细细看来。

明哲追问道:“这少林寺,可有什么来历?

还望师父指点,弟子素闻大名,如雷贯耳,如今前来更是喜出望外。”

玄空洋洋洒洒道:“少林寺为北魏孝文帝拓跋元宏敕建,这天竺僧人跋跎在此落迹传教。

因天竺高僧菩提达摩在这里首传禅宗,后来禅宗成为佛教中的重要宗派,由此少林寺被称为禅宗祖庭。

禅宗祖师达摩在传教中留下了‘一苇渡江’、‘面壁九年’的故事,确立了‘明心见性,一切皆空’的修道禅法。

可以说,少林寺非中原人所建,乃拓跋氏孝文帝所建。

这北魏孝文帝,想必你们也略知一二。”

张明远喜道:“北魏孝文帝的确厉害。

冯太后也是巾帼不让须眉。”

说话间神情肃穆,好似见过孝文帝与冯太后一般。

费无极喜笑颜开道:“在西夏,说到孝文帝。

你们是没看到,乾顺的眼睛都热泪盈眶了,好像孝文帝是他父王或者王兄一般。”

不觉回想开来。

明哲道:“我想北魏孝文帝是拓跋家族。

西夏乾顺也是拓跋家族,他们应该有渊源。”

看向张明远和费无极。

惠松道:“北魏在北方。

西夏党项人来自高原,地域并不相同。

我看这其中,恐怕不可捉摸,难以搞清楚。”

伸手比划开来。

道空道:“北魏孝文帝是雄才大略。

乾顺也是雄才大略,但愿西夏不会被契丹灭了。

我大宋可能一时间顾不上它。

就看西夏会不会自生自灭也未可知。”

看过不少史书,故而记忆犹新。

玄空笑道:“这个说法未免牵强附合了。

管他孝文帝和乾顺是不是同姓同族,反正这北魏和西夏都信佛,这就有意思了。”

众人听了都点头。

张明远问道:“不知这嵩山有何历史?

还望玄空道长教诲。”

说话间拱手一笑。

玄空想起往事,难以忘怀,不觉缓缓道:“贫道与少林寺方丈空远大师是故交。

曾与他彻夜长谈,听他介绍,嵩山实为名山大川。

鲁昭公四年,晋国司马侯曰:太室,九州之险也。

又楚椒举,即武举,伍子胥的祖父曰:周幽王为太室之盟,戎狄叛之。

汉武帝礼祭中岳太室。

晋永康二年,八王之乱,赵王司马伦篡权,齐王司马冏等自许昌起兵讨之。

司马伦惧,夜使人披羽衣上嵩山,伪称仙人王乔,陈述符命。

永嘉三年,刘渊遣子刘聪等犯洛阳,刘聪亲祈嵩山,留军围洛,洛中乘虚出击聪军,败之。

北魏泰常八年,北魏明元帝拓跋嗣入洛阳,遣使祠嵩高。

太和二十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祭嵩高。

永平中,择嵩山形胜地,北魏宣武帝元恪立闲居寺。

北魏孝明帝元诩神龟二年,胡太后游嵩高。

永熙二年,北魏孝武帝元修狩于嵩高。

永淳初,唐高宗于山南作奉天宫。

垂拱四年,武则天封嵩高为神岳,禅少室。

圣历二年,武则天幸嵩山。

次年,武则天复幸嵩山。”

听了这话,众人叹了口气,暗自佩服。

没曾料想玄空道长如此博闻强识,头头是道。

费无极心中暗想,就目瞪口呆道:“这和尚如何知道这么许多。

岂不匪夷所思?”

明哲道:“弟子也觉得不可思议。

过去之事,如何知道?”

惠松也摇摇头,笑道:“不大相信方丈知道这么许多。”

道空道:“莫非少林寺方丈大师有通灵之术,可以回到远古不成?

岂不可笑?

难道古人梦里对他介绍过了不成?

他怕是在胡编乱造也未可知。”

张明远疑惑道:“对啊,方丈如何知道这些。

还望玄空道长教诲。

这可匪夷所思,不可思议。”

玄空道:“你们这些晚辈,真是少见多怪。

这此却有了疑惑,不知是对年代有疑惑,还是对这发生之事有疑惑?

岂不闻史书可载。

这历朝历代修史乃国家举措,何况帝王到名山大川,如何没有记载。”

众人恍然大悟,尴尬一笑。

费无极不觉点点头,深以为然。

张明远也拍了拍脑门,笑出声来。

费无极饶有兴致之际,问道:“玄空道长,请问嵩阳书院如何?

想必大有来头。”

看向玄空。

玄空笑道:“嵩阳书院?

我且介绍一番,之后我等去看看,如何?

只说怕是难以知晓,去看看,想必你们就了然不惑了。

再说,你费无极也是头头是道,出口成章,想必与嵩阳书院的学子可以谈经论道也是你大显身手了,你们不是喜欢文武双全么?”

费无极喜道,“好,去看看也好。”

明哲掷地有声道:“我也去!”

道空与惠松对视一笑,齐声道:“自然去看看。”

张明远紧随其后,笑道:“大家都去,我张明远自然不甘落后。”

玄空在前,众人随后,信步开来。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