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67章 幕后势力初显形(1/2)

丁义珍握着话筒的手没松,耳朵里还残留着刚才那句话的回音。

他盯着桌角那份刚签完字的帮扶文件,纸页边缘已经被手指捏出一道折痕。

“人事任命文件出现在截获邮件里?”

他把电话轻轻放回去,声音压得很平,“安欣,你现在就去市纪委内审系统,调最近三个月所有副科级以上干部的任免流程记录。”

安欣正低头整理走访台账,听见这话抬了头:“走组织口的程序,我们公安能碰?”

“用反洗钱清查的名义申请。”

丁义珍已经翻开笔记本,在上面写了几个字,“财政、城建、公安三条线优先。

我要看谁在什么时候批了什么人,尤其是杜伯仲倒台前后那段时间。”

李响从资料堆里探出身:“你是怀疑……有人借着清查的机会,往关键岗位塞自己人?”

“不是怀疑。”

丁义珍把本子转过来,上面写着三个词:资金、信息、人事。

中间那个被圈了起来,“这是示威。

他们不怕我们查账,就怕我们换人。”

安欣起身时碰倒了水杯,茶水顺着桌沿滴到地上。

他顾不上擦,快步往外走。

丁义珍冲他背影说了一句:“别走常规审批通道,找审计留痕日志,看签字时间和系统登录是否对得上。”

办公室一时安静下来。

李响翻了翻手边的干部名册,嘀咕道:“可这么多提拔调动,总不能一个个查吧?”

“挑重点。”

丁义珍拿起笔,在一张白纸上画了条时间轴,“先锁定京海西区、滨江码头周边街道和交通执法系统的变动情况。

这些人管资源、管审批、管执法——最容易被人当枪使。”

不到四十分钟,安欣回来了,手里拿着一叠打印件,脸色有点发沉。

“有问题。”

他把材料摊开,“西城区街道办副主任王建国的提拔材料上,主管领导签字和公开讲话稿上的笔迹明显不一样。

而且用印日期比党委会决议早了两天。”

丁义珍接过文件细看,那枚红章盖得端正,但下面签名的笔锋太顺,像是临摹出来的。

“补签的。”

他说,“先盖章,再开会,最后补手续。

老套路了。”

李响凑过来一看:“这也太明目张胆了吧?

组织部没人发现?”

“发现了也不会说。”

丁义珍手指敲了敲桌面,“要是整个流程都被安排好了呢?

会议纪要可以改,投票记录可以调,连参会人员都能事后统一口径。”

安欣接着汇报:“还有两个岗位也有异常。

一个是城建局项目审批科副科长,提拔当天系统显示审批通过,但后台日志查不到操作账号。

另一个是交警支队中队长,档案里有一栏被墨水涂掉,说是归档失误。”

“涂掉的是推荐意见栏。”

李响翻着复印件,“这种事以前也出过,都是内部打招呼的结果,顶多算违规。

可现在……”

“现在不是个别打招呼。”

丁义珍打断他,“是批量操作。

你看这几个问题任命的时间分布——七成集中在杜伯仲被捕前一个月内,像赶工期一样集中上马。”

三人围在桌前重新梳理线索。

安欣按时间顺序排好所有可疑案例,标出岗位性质和关联领域。

李响负责核实其中两名新任干部的背景,假扮政策调研员打了几个电话。

一个多小时后,他放下手机,眉头拧成了结:“有个街道副主任跟我说,提拔期间接到过一个陌生领导电话,说他‘工作踏实,懂规矩’。

问他要不要进一步发展,只要‘配合到位’就行。”

“配合什么?”

丁义珍问。

“没明说。

但他后来确实拿到了关键项目的协调权,正好归杜伯仲原来的势力范围管。”

丁义珍站起来,走到墙边挂着的工作进度图前。

他拿过一支红笔,在“资金溯源”

“资产查封”

之外,又添了一个新标签:“人事渗透”



然后画了一条虚线,把这三个点连起来。

“他们在下一盘大棋。”

他说,“一边让我们忙着追钱抓人,一边悄悄把他们的人都安进来了。

等我们反应过来,整个体系早就被人换了血。”

安欣低声问:“要不要向上报?”

“还不行。”

丁义珍摇头,“我们现在只有迹象,没有铁证。

贸然捅上去,只会打草惊蛇。

而且……”

他顿了顿,“敢这么干的人,背后一定有靠山。

我们现在动的不是老鼠,是藏在笼子里的蛇。”

李响搓了搓脸:“可就这么看着不管?

万一接下来的清查行动都被内鬼通风报信……”

“那就让他们以为我们还在原地打转。”

丁义珍坐回椅子,语气忽然轻松了些,“明天照常开调度会,该部署的继续部署,该推进的继续推进。

你们俩对外就说,我们在全力解决民生诉求,暂时顾不上其他。”

安欣明白了:“演给他们看?”

“不光演。”

丁义珍笑了笑,“还得让他们主动露脸。

既然喜欢幕后操控,那就看看谁能耐得住寂寞。”

他翻开笔记本,写下几个名字,又划掉其中一个,换了个更隐蔽的位置。

“从今天起,所有敏感信息只在小范围传达。

纸质文件不留底,电子文档加密分级。

安欣你负责技术反制,盯住每一次系统访问记录。

李响你继续跑基层,特别是那些刚上任的干部,听听他们嘴里有没有不该说的话。”

两人点头记下。

凌晨一点十七分,指挥中心只剩三盏灯亮着。

丁义珍站在白板前,用红笔圈出三个最关键的异常节点,又在旁边写下一个时间:**杜伯仲落网前三周**。

“这段时间,是他们最后的窗口期。”

他自言自语,“也是我们最好的突破口。”

安欣突然开口:“我发现一个问题。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