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赵瑞龙被召回京(1/2)
赵立春的手指在电话按键上停了两秒,呼吸压得很低。
他没睁开眼,只把话筒贴得更紧了些。
“你立刻回京州,现在。”
他说完这句,连语气都没起伏一下,像是在通知下属开会。
电话那头沉默了几秒,接着传来一声冷笑:“哥,我正忙着处理徐江的事后摊子,这时候走?”
“我说,现在。”
赵立春声音没高,也没低,但每个字都像钉进木头里的铁钉,“省委有紧急会议,点名让你参加。”
“可我这边——”
“没有可是。”
赵立春打断他,“别让我再说第三遍。”
电话挂了。
他放下听筒,抬头看了眼墙上的挂钟,七点零三分。
窗外天光已经大亮,楼下传来秘书的脚步声。
他没动,就坐在那儿,盯着办公桌上那张父亲亲手写的纸条。
四个字:自查自纠。
墨迹干了,但压力还在。
他拉开抽屉,取出一张空白调令,填上赵瑞龙的名字和“即刻返京”
字样,盖上省委办公厅的章。
不到十分钟,这份文件就通过内部传签系统发到了京海市委办公室。
与此同时,京海市西郊游艇俱乐部三楼包间。
赵瑞龙刚放下酒杯,手机就响了。
他瞥了一眼来电显示,眉头一皱,挥手让助理出去。
“你说什么?”
他对着电话吼了一句,杯子直接砸在地上,“我现在走?
那谁去压李响那边的账目?
谁去堵那个码头工人的嘴?”
他站起来,在地毯上来回走了两圈,额角青筋跳了跳。
突然,他停下脚步,压低声音:“行,我走。
但你记着,这事没完。”
电话挂断后,他站在窗前,看着楼下自己那辆黑色迈巴赫缓缓启动。
司机已经接到通知,准备出发。
他掏出另一部手机,拨了个号码。
“老地方留一份副本,钥匙在花盆底下。”
他低声说,“账本别删,备份藏好。
等风头过去。”
说完,他把手机塞进西装内袋,整理了下领带,脸上重新挂起惯常的笑容。
推开包间门时,人已经恢复成那个从容不迫的赵公子。
两小时后,一辆挂着京a牌照的车队驶出京海市区,沿高速直奔京州。
消息传到丁义珍耳朵里,是中午十二点十七分。
安欣敲开他办公室的门,手里拿着一份监控简报:“赵瑞龙走了,凌晨四点从游艇会出发,绕开了高速收费站,走的是老省道。”
丁义珍正在看一份市政工程投标名单,闻言抬了抬头:“谁让他走的?”
“不清楚。
但京州市委办公厅早上发了份紧急会议通知,点名赵瑞龙必须出席。”
安欣顿了顿,“路线很急,连保镖都没带齐,中途还换了车。”
丁义珍把笔放下,靠在椅背上:“他走之前见了谁?”
“查到了两个电话,一个打给京海港务局的财务主管,另一个……”
安欣翻了页纸,“打给了他在城南的一个私人仓库管理员。”
“仓库?”
丁义珍眯了下眼,“哪个位置?”
“东岭路十七号,原国营纺织厂旧址,产权挂在一家贸易公司名下。”
丁义珍没说话,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在赵瑞龙的名字后面画了个箭头,指向“东岭路仓库”
,又连向“码头三号仓”
。
“徐江被抓之后,他们最怕的是什么?”
他问。
“账。”
安欣答得干脆,“资金流向、利益链条、保护伞名单。
这些东西一旦曝光,不止赵瑞龙,整个体系都会塌。”
丁义珍点点头:“所以他临走前要藏东西。
不是逃跑,是转移证据。”
他转身拨通内线:“叫李响来一趟,再调两个技术组的人,我要查东岭路那块地近三个月的所有进出记录。”
安欣犹豫了一下:“要不要先报备?
万一撞上纪检的红线……”
“我们不动地,也不进门。”
丁义珍笑了笑,“就在外面转转,看看有没有夜班工人加班,有没有货车深夜进出。
合法得很。”
安欣笑了:“您这叫守株待兔?”
“不。”
丁义珍摇头,“这是等他们自己露出脚印。”
下午三点,李响带着两名便衣抵达东岭路。
那片厂区早已荒废,围墙塌了半边,铁门歪斜着挂在铰链上。
他们没进去,就在对面小卖部门口买了瓶水,坐在塑料凳上吹风。
“老板,这儿晚上有人吗?”
李响随口问。
“偶尔有车进来,都是半夜。”
小卖部老头啃着西瓜,“前两天还来了辆大货车,装了好些箱子,说是搬家。”
“搬去哪儿?”
“不知道,车牌是外地的。”
李响记下了时间,拍了几张外围照片,回来汇报时已是傍晚。
丁义珍听完,没急着下结论,反而问了一句:“赵立春今天公开露面了吗?”
“上午没开会,下午两点出现在省政府礼堂,主持了一个关于环保项目的协调会。”
安欣回答,“全程表情正常,没提赵瑞龙半个字。”
丁义珍轻轻敲了敲桌面:“说明家丑还没外扬。
老爷子那一巴掌,打得够狠,但还没掀桌子。”
他站起身,走到窗边。
夕阳正落在城市高楼之间,把整片天空染成橙红色。
“他们想悄悄收场。”
他说,“可事情已经出了京海,就不是关起门来说几句‘自查’就能抹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