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42章 钟正国稳局势策(1/2)

茶凉了,丁义珍把杯子往边上一推,没再续。

他盯着屏幕上的三个红点——白金汉会所后门、省委传真机走廊、黄旭的车。

那辆车停在家属院地库已经两个小时,没动过。

他知道,这不重要,车里有没有人,司机是不是轮换,这些细节现在都得往后放。

真正要紧的是,电话打出去快四个小时了,钟正国那边还没回音。

他不急,也不能急。

可手指还是在桌面上轻轻敲着,一下,一下,像在数秒。

凌晨三点十七分,桌角那台老式终端忽然震动起来,不是铃声,是低频脉冲,只有他知道这是什么信号。

他拿起耳机插上,输入一串六位验证码,屏幕上跳出一行字:“会议通道已建立,是否接通?”

他点了确认。

视频画面一闪,钟正国出现在屏幕中央。

他穿着深灰色睡袍,背景是书架和一盏台灯,桌上摊着几份文件,边缘有些卷边,像是翻过很多遍。

“小丁。”

钟正国声音不高,但清楚,“你报的事,我连夜递上去了。

上面看了材料,讨论了一个多小时。”

丁义珍没说话,等下文。

“结论就八个字:**稳住局势,控制节奏**。”

他顿了顿,端起茶杯吹了口气,“赵立冬现在不能动。

不是证据不够,是他背后牵的东西太多。

现在一动他,整个汉东的人事、财政、政法口子都会晃。

有人想借这个机会洗牌,我们不能让人钻空子。”

丁义珍点头,“我明白。”

“你不光要明白,还得执行。”

钟正国放下杯子,“调查继续,证据继续收,但动作要轻。

徐江那边可以查,但别碰赵立冬的人。

何黎明、黄旭,暂时按兵不动。

你现在最大的任务,不是抓人,是不让对方察觉风向变了。”

“那证人呢?”

丁义珍问,“账本持有人家属还在临时安置点,地方太小,守久了容易出问题。”

“换地方。”

钟正国说,“找两个新点,一个真用,一个放烟雾。

路线要绕,车要换三次牌。

对外就说他们在郊区亲戚家走亲戚,让街坊都知道。”

“行。”

“还有那个杀手。”

钟正国眼神沉了半秒,“留着他,但别审。

每天让他吃饭、看书、晒太阳,让他觉得你们把他忘了。

等哪天他主动开口,再说别的。”

丁义珍嘴角微动,“他要是不开口呢?”

“那就等。”

钟正国声音没变,“有时候,最狠的手段就是不着急。

你越不急,他越慌。

人一慌,就会犯错。”

丁义珍低头记了两笔。

“另外。”

钟正国靠回椅背,“从今天起,你的日常行程照常。

开会、巡查、接待群众,一样不少。

尤其要多去工地、社区转转,最好让记者拍几张照片。

别让人觉得你最近神神秘秘,躲在办公室不出来。”

“演戏?”

“不是演。”

钟正国笑了下,“是正常工作。

你现在是京海市公安局的主心骨,不是地下特工。

该干什么就干什么,但眼睛要睁大,耳朵要竖起来。”

丁义珍点头,“我懂了。”

“最后一条。”

钟正国压低声音,“这段时间,少跟你爸联系。

不是防他,是怕有人拿你们家做文章。

你现在查的是官场黑网,不是街头混混。

一旦有人跳出来喊‘棒梗之子公报私仇’,事情就复杂了。”

丁义珍沉默两秒,“我会注意。”

“去吧。”

钟正国看了眼手表,“五点半之前把新的布控方案发给我秘书,加密通道走。

记住,咱们不是不查,是在等火候。”

视频断了。

丁义珍摘下耳机,轻轻放在桌上。

屏幕恢复成十几个监控窗口,一切如常。

他拉开抽屉,拿出一个新的记录本,翻开第一页,写下三行字: **一、证人转移,双线并行;** **二、监控维持,不增不减;** **三、公开活动,照常进行。

** 写完,他合上本子,拨了个内线。

“安欣,来一趟。”

不到五分钟,门被推开。

安欣穿着夹克,头发有点乱,像是刚从外面回来。

“刚巡了一圈,黄旭的车还在地库,没人动。”

丁义珍点点头,“坐。”

安欣坐下,等着。

“上面有指示了。”

丁义珍说,“暂时不动赵立冬这条线,也不碰何黎明和黄旭。

调查继续,但不能打草惊蛇。”

安欣眉毛一挑,“意思是……憋着?”

“不是憋,是藏。”

丁义珍看着他,“我们现在要做的,是让所有人都觉得,这事就这么过去了。

沙场的事还在查,黑车的事也在追,但没人往上想。”

“那证人怎么办?”

“今晚换地方。”

丁义珍说,“南郊有个废弃疗养院,电路断了三年,没人去。

北边还有一处民房,租户刚搬走,钥匙在物业手里。

你安排两组人,一组真送,一组放风。

路线要绕,车要换,通讯全切模拟信号。”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