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29章 寻求助力谋良策(1/2)

丁义珍把手机从耳边拿开,盯着屏幕熄灭的瞬间。

高启强那边已经答应得干脆,话不多,但意思明白:人到,事办,不问为什么。

他没急着起身,也没翻文件,只是把右手搭在椅背上,轻轻转了半圈。

窗外雨还在下,楼下的岗亭亮着灯,值班的人缩在伞底下抽烟,火光一明一暗。

这城市夜里从来不安静,但今早格外沉。

他低头看了眼桌上的资料——昨晚安欣传回来的影像备份,虽然信号中断,可关键帧都留住了。

那辆带裂灯的丰田阿尔法,三次进出金岸会所后门的时间点,和三家沙场老板签转让协议的时间完全对得上。

钱走“宏远咨询”

,车走私人通道,连账都懒得做全。

这不是黑社会,是披着生意皮的团伙作业。

他拉开抽屉,取出一个未贴标签的u盘插进电脑,几秒后屏幕上跳出一份加密通讯记录。

这是周叔凌晨两点发来的补充信息:宏远咨询的实际控制人叫赵立奎,赵立冬的亲弟弟。

账户三个月内流水超八千万,其中六成来自几家本地建筑公司,而这些公司的资质审批,刚好归建委管。

笔尖在纸上划了一下,丁义珍写下三个字:“卡脖子”



电话响了,来电显示是陈舒婷。

“我在楼下。”

她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你真一大早就让人来接我?”

“不是接你,是请你。”

丁义珍站起身,顺手把u盘拔出来塞进西裤口袋,“十分钟后东楼小会议室,别走正门。”

“又搞秘密会谈?”

“上次你说想看我怎么收网,现在到了第一步。”

她轻笑了一声:“行,我穿拖鞋也得去。”

十分钟后,陈舒婷推开门,手里拎着一杯豆浆,头发随意扎着,身上套了件宽大的风衣。

她扫了一眼房间,窗帘拉着,桌上摊着几张打印图,角落里还放着个军绿色保温杯——那是钟小艾常用来给他送汤的那只。

“气氛挺严肃啊。”

她坐下,把豆浆放在一边,“说吧,昨晚到底发生了什么?”

丁义珍没直接回答,而是把一张照片推到她面前:疯驴子站在沙场门口,手里拿着合同,身后几个工人低着头。

“这些人原本不想卖。

有人半夜砸他们家玻璃,断电断水,孩子上学路上被人跟着。”

他顿了顿,“安欣和李响昨晚差点被堵住,证据转移时对方巡逻路线变了,时间掐得准。”

陈舒婷眉头皱起来:“你是说,他们已经有反侦查意识了?”

“不止。”

丁义珍打开平板,调出资金流向图,“你看这条线,从徐江的会所到账外公司,再到砂石场收购款,中间绕了三层壳公司,最后落进赵立奎名下账户。

这不是街头混混干得出来的。”

“所以你想动真格的了。”

“执法线不能停,但现在得加一条商战线。”

他看着她,“你们在建材、运输、地产这几块都有人脉,能不能让他们的生意‘不好做’?”

陈舒婷没立刻说话,而是拿起笔,在纸上画了个三角。

“上游断料,下游压价,中间卡运力——只要节奏对,不用动手,他自己就乱。”

她抬眼,“我可以找几家供应商联合施压,就说最近查环保严,暂时不供货。

顺便打听他们从哪儿临时调货,摸清资金链弱点。”

丁义珍点头:“不违法,但疼。”

这时门又被推开,高启强走了进来,穿着一身深灰夹克,手里提着个塑料袋。

“抱歉,路上堵车,买了点包子。”

他把袋子放在桌上,“吃不吃?

肉馅的。”

陈舒婷瞥了眼:“你还真当这是家庭聚餐?”

“紧张场合更要吃饱。”

高启强笑了笑,坐下来,“丁哥打电话的时候我就猜到有事。

说吧,要我做什么?”

丁义珍把另一份材料递过去:“金岸会所表面是娱乐场所,实际是洗钱中转站,也是徐江见人的地方。

你认识多少餐饮、酒水、设备供应商?”

“一半以上的合作商我都熟。”

高启强翻了两页,“你是想让他们断供?”

“不急着断。”

丁义珍摇头,“先撤合作。

你以强盛集团名义带头,联合几家大企业发个‘合规经营倡议书’,就说近期要整顿合作商户资质,暂停与存在争议场所的合作。

媒体不用炒,圈子内部传就够了。”

高启强眼睛亮了一下:“让他变成‘高风险客户’?”

“对。

没人公开说他违法,但所有合作伙伴开始观望,银行授信收紧,供货商要求现款现货——压力一层层往上堆,他撑不住就得动用背后资源救场。”

丁义珍手指点了点桌面,“我们等的就是那一刻。”

陈舒婷接道:“而且一旦他开始调动关系,动作多了,破绽也就多了。”

“没错。”

丁义珍终于露出一丝笑意,“我们不冲进去抓人,我们让他自己往外跑。”

高启强沉默了几秒,忽然说:“丁哥,我知道你在避嫌。

但这事要是捅上去,赵立冬不会善罢甘休。

我这边不怕,可有些人可能顶不住压力。”

“所以我才选你们。”

丁义珍直视着他,“一个是跟我一起走过最难时候的女人,一个是敢在京海开第一家民营超市的狠人。

你们不怕麻烦,也不怕得罪人。”

陈舒婷笑了:“你这是夸我还是损我?”

“是实话。”

他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记号笔画了三条线,“执法线由安欣继续查账、跟车、取证;商业线你们两个负责施压;第三条线,我会通过内部渠道确认建委有没有人违规审批项目。

三线并行,互不交叉,谁暴露都不影响整体。”

高启强点点头:“明白。

行动节奏呢?”

“今天开始铺垫。”

丁义珍写下日期,“三天内完成资源整合,五天内让徐江感觉到‘不对劲’。

等他慌了,自然会去找靠山——到时候,保护伞自己就会露头。”

陈舒婷喝了口冷掉的豆浆:“你这是逼他们内耗。”

“不是逼。”

丁义珍放下笔,“是给他们自由选择的机会。

他们选错了,责任不在我们。”

高启强咧嘴一笑:“我喜欢这玩法,不动刀,血照样流。”

三人又商量了些细节:陈舒婷负责联络建材协会几位理事,以“行业自查”

名义暂停向徐江关联工地供货;高启强则准备召集几家长期合作的酒水代理商开会,暗示金岸会所存在“资金来源不明”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