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章 民众工作稳局势(1/2)
清晨六点,丁义珍的车还停在建工大厦侧面员工通道口,车门半开,他站在风里点了根烟。
手机刚收到安欣的最后一条消息:“李文博昨天下午三点进过市政信息中心,登记事由是‘宣传项目对账’。”
他没回,把手机塞进外套口袋,掐灭烟头,转身朝市政府方向走。
路上行人不多,早点摊刚支起来。
他路过一个包子铺,老板认出他,愣了一下,低头多蒸了一笼韭菜馅的,等他走近时递过来:“您尝尝,新调的料。”
丁义珍没推辞,接过来,顺手塞了二十块钱。
“最近家里用水还行?”
“还行,就是前两天小区水压小,物业说是管道清洗。”
老板搓着手,“听说水务要换人管?
网上都传疯了。”
“别听网上的。”
丁义珍咬了一口包子,“政府不会让老百姓没水用。
真有问题,咱们现场解决。”
他没多说,拎着包子上了车。
司机已经等在驾驶位,见他上来,低声问:“去办公室?”
“先去阳光街道。”
他抹了下嘴角的油,“今天开始,干部全下一线。
谁待在机关喝茶,我就让他去扫厕所。”
市政府临时指挥中心七点准时开碰头会。
市政、民政、宣传三个部门负责人坐在会议桌前,脸色都有些发紧。
丁义珍进门没坐主位,直接走到白板前写了个大字:“稳”
。
“现在外面风声不少,有人觉得京海要乱。”
他转过身,“我们不等谣言落地生根,得先扎进去,跟群众面对面。”
他翻开昨晚汇总的舆情简报,指着其中一条:“李文博名下的公司,三年内拿过两次政府宣传项目,中标价高出市场均值一成八。
这种事,群众不知道,不代表不存在。
我们要做的,不是遮,是亮。”
宣传部老陈抬头:“那……通报吗?”
“不急。”
丁义珍摇头,“我们现在每一步都得踩在实处。
先走访,再回应。
百名干部进百家,市领导带头,每人包两个社区、一家企业。
今天之内,所有片区设立‘民生意见站’,现场接访,能办的当场办,不能办的限时答。”
会议结束,车队分头出发。
丁义珍直奔阳光街道。
还没下车,就看见几个居民围在临时搭起的帐篷前,手里拿着材料,情绪看着不太平。
他下车没带随从,只让秘书拿着档案袋跟上。
刚走近,一位老太太迎上来,嗓门不小:“你们领导是不是都觉得我们好糊弄?
十年前说拆迁补八十万,结果拖到现在一分没见!”
丁义珍没躲,站定听着。
围观的人渐渐安静。
“您叫什么名字?”
他问。
“王桂兰,阳光三区47栋202。”
他扭头对秘书:“查档案系统,十年内拆迁补偿未结清名单,关键词‘阳光三区’。”
两分钟后,秘书翻出记录:“有这笔补偿款,原定2015年发放,因原住建局审批流程中断,后续无人跟进。”
丁义珍点头,掏出手机拨号:“刘局,我是丁义珍。
阳光三区王桂兰女士的补偿款,今天必须走支付流程,纪委督办进度,中午十二点前我要看到银行回单。”
电话挂了,他对老太太说:“三日内给您书面答复,包括滞纳金核算。
如果您不满意,下周我亲自来您家吃饭,您边吃边骂。”
人群里有人笑出声。
气氛松了下来。
又有居民反映停水问题。
丁义珍直接联系住建局应急办,调用维修基金,两支抢修队十五分钟内赶到现场。
他站在楼道口盯着工人拆管道,直到听见水流重新冲进水箱的声音。
中午前,三位失业青年被人社局当场登记,安排进技能培训名单。
一位小伙子握着他手不放:“丁市长,我不是要救济,就想找个正经活干。”
“京海从来不缺活,缺的是让人安心干活的环境。”
丁义珍拍了拍他肩膀,“你明天去就业服务中心报到,报我名字,他们要是敢推诿,你就打市长热线,直接找我。”
下午两点,基层代表座谈会在区政府会议室召开。
二十多位社区书记、企业主、居民代表到场。
开场就有企业主提问:“现在外面传资本动荡,我们厂子订单本来就紧,再这么一闹,工人人心惶惶,政府能不能给个准话?”
丁义珍没绕弯:“能。”
全场静了。
“京海的发展靠的是项目落地、企业赚钱、百姓增收,不是靠谁放几句话就动摇的。”
他站起来,走到投影前,“我公布三件事:第一,安置房一期下月交付,二期年底前封顶;第二,城市主干管网升级工程已立项,投资十二亿,三个月内开工;第三,成立‘市民监督团’,从今天报名的代表里选十位,全程参与重点项目验收。”
他顿了顿:“有人说政府只顾大项目,不管小百姓。
那我问一句——哪个大项目,不是为了让更多小家庭住上新房、喝上净水、孩子上学近一点?”
一位社区书记举手:“可还有人私下串联,说只要闹一闹,补偿就能翻倍。”
“那是拿自己的前途去赌别人的承诺。”
丁义珍声音沉下来,“我可以明说——谁煽动违法聚集,谁就是在破坏京海的稳定。
我们欢迎提意见,但绝不允许有人把民意当工具。”
会后,几位代表主动留下,商量怎么在各自社区组织政策宣讲会。
一位退休教师说:“我晚上就在小区广场摆张桌子,拿喇叭讲,谁爱听谁来。”
丁义珍笑了:“您要是忙不过来,我给您配个扩音器。”
傍晚六点,他回到临时指挥中心。
墙上大屏显示各片区民情反馈数据:今日设立意见站十七个,接待群众四百余人次,现场解决问题五十三件,限时督办八十九项。
秘书进来汇报:“阳光街道王桂兰的补偿款已完成审批,预计今晚到账。
另外,三家媒体约了明天采访您,想报道‘干部下基层’这件事。”
丁义珍靠在椅背上,揉了揉太阳穴:“不接受采访。”
“那……总得发个通稿吧?”
“不用。”
他睁开眼,“群众看到我们做事,比我们说自己做了事强一万倍。”
他拿起桌上的汇总表,翻到一页写着“李文博近期接触人员清单”
,目光停在“市政信息中心宣传科科长张伟”
这一栏。
正要开口,手机响了。
是安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