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2章 证据渐全待时机(1/2)
丁义珍回到办公室时,王大陆已经等在门口,手里捏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报表。
他没说话,只是把纸递过去,眼神里带着点火气。
丁义珍接过一看,是市财政局昨天批出的一笔“应急维稳专项资金”
,八百七十万,拨给了城建局下属一个叫“京海城市更新协调办”
的临时机构。
这机构上个月还不存在。
“赵立东签的。”
王大陆压低声音,“名义是‘保障重点项目社会稳定’,可项目才刚打地基,哪来的稳定问题?”
丁义珍把报表折好,塞进公文包。
“他想造势,咱们就让他把势造足。”
“可咱们现在什么都不动,底下人怎么看?”
王大陆皱眉,“李响刚才打电话,说群众开始传咱们被压住了,有人连补偿款都不敢领了。”
“传就传。”
丁义珍拉开抽屉,取出一个空白u盘插进电脑,“我们现在不是不动,是不让他们看出我们在动。
你记住,最怕的不是敌人凶,是敌人以为你怕了。”
王大陆盯着他看了几秒,忽然笑了:“你还真是越老越阴了。”
“这不是阴。”
丁义珍敲着键盘,“这是让他们自己把话讲全。
现在打断,反倒显得我们急了。”
他把一份加密文档拷进u盘,拔出来递过去。
“拿着,这是三不原则的操作细则——不碰核心人、不拦资金流、不叫停工程。
只记,不拦,不发声。
明天开始,按这个走。”
王大陆接过u盘,点点头走了。
下午四点,李响从后门进了办公楼,穿着便装,手里拎着个旧皮包。
他在楼梯间等了十分钟,确认没人跟踪才上楼。
“人找到了。”
他进门就说,“张建国,退伍兵,以前给李有田儿子开车,去年被一脚踹下车,腿落了毛病,现在靠修电动车过日子。”
“他肯说?”
“恨着呢。”
李响打开皮包,拿出一个微型录音笔,“昨晚在城西那个废弃加油站见的面。
他喝了几口酒,话就出来了。”
他按下播放键。
一个沙哑的声音响起:“……那小子喝高了,拍着桌子说,‘丁义珍算个球?
赵市长一句话,纪委都得撤案!
’还说‘上面有人,下面有枪,谁动我们试试?
’”
录音停了。
李响把笔录本推过去,上面有张建国的签字和红手印。
“我让他写了,也录了像,万一将来要作证,能用上。”
丁义珍翻了两页,合上本子。
“放好。
现在不是用的时候。”
“你不担心他反悔?”
“会反悔的人,一开始就不会开口。”
丁义珍把本子锁进保险柜,“人只要觉得赢定了,嘴就关不住。
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让他觉得,自己已经赢了。”
李响咧了下嘴:“你这招,比我当年审毒贩还损。”
“不是损。”
丁义珍端起茶杯,“是等。
等他们把证据,亲手送到我们面前。”
晚上十一点,丁义珍关了灯,坐在书房里拨通了周叔的电话。
“有几笔账,想请您帮忙看看。”
他报了三家公司名字和交易时间段,“都是打着‘维稳’‘应急’名头拨出去的钱,最后去了哪儿。”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会儿。
“你怀疑赵立东?”
“我不怀疑。”
丁义珍说,“我查。”
周叔叹了口气。
“行,我试试。
银行风控系统还能调一次,但得在半夜窗口期,不能留痕。”
“麻烦您了。”
“不麻烦。”
周叔顿了顿,“你爸当年在码头查走私,也是这么一步步来的。
他说过,贪官最怕的不是查,是查的人不急。”
电话挂了。
丁义珍没动,盯着黑掉的手机屏幕。
凌晨两点十七分,邮箱提示音响起。
一封无标题邮件,附件是加密表格,发件人空白。
他输入密钥打开。
一张资金流转图跳出来。
三条红线从市财政不同账户出发,汇入“城市更新协调办”
,再转到徐江表弟的工程公司,最后通过两家离岸空壳公司,流向一个塞浦路斯账户,户名是赵立东妹妹的儿子。
金额:一千二百万。
丁义珍把数据导出,脱敏后存进云端密库,文件名打上“财务闭环·待验”
。
然后清空下载记录,格式化临时u盘。
他坐回椅子,打开主文档《关于京海市基层治理风险点的内部研判报告》,把新证据归入“资金异常”
章节。
文档最后更新时间显示:02:43。
窗外,市委大楼的灯还亮着。
赵立东办公室的窗帘没拉严,一道光斜切下来,照在对面楼墙上。
丁义珍盯着那道光看了几秒,关了电脑。
第二天中午,陈光明送来一叠匿名信访材料。
最新一条是前天写的:“有村民说,李有田儿子在牌桌上吹,‘丁市长现在就是个摆设,赵市长说了,三个月内解决所有麻烦’。”
丁义珍把这条单独抽出,夹进笔记本。
下午,王大陆又来汇报:赵立东批的第二笔“应急资金”
五百万元,已经到账“协调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