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98章 巧妙布局设陷阱(1/2)

丁义珍把笔帽咔地一按,合上本子,纸页夹在指间翻了个面。

他起身拍了拍裤缝,领带歪了半寸也没去扶。

办公室外走廊传来脚步声,由远及近,又拐了个弯走远了。

他看了眼表,差七分钟三点。

王文革的办公室在建委东楼三层,门牌擦得能照出人影。

丁义珍敲门前,顺手把手机调成飞行模式,塞进内袋。

门开了一条缝,王文革探出半个身子,笑得像刚吃完一盘热菜。

“丁市长,准时啊。”

“您都这么忙,我哪敢迟到。”

丁义珍进门,顺手带上门,没坐,先环顾一圈,“这屋采光不错,比我们市政府那边敞亮。”

王文革摆摆手:“老楼了,也就窗户大点。

坐,坐。”

两人落座,丁义珍从包里抽出一份文件,封皮印着“新型建材产业园项目可行性报告(草案)”



他轻轻推过去:“最近县里推了个招商项目,想听听您这边的建议。

流程上您是专家,政策也熟。”

王文革翻开看了两眼,眉头微动:“港资?

注册地在开曼?”

“壳公司,实际投资人是香江那边一个老实业家,做环保建材的,想往内地扩。

我琢磨着,这种项目落地,既能拉动就业,又不污染环境,挺合适。”

王文革点点头,手指在封面上轻轻敲了两下:“手续上倒是不难,备案、环评、用地预审,走正常流程就行。

不过……”

他抬眼,“这种项目,一般都得有人牵头引线,不然容易卡在半道。”

丁义珍笑了:“所以我来找您啊。

您人脉广,认识的企业家多。

要是有合适的中介公司或者本地合作方,搭个桥,将来也算一份功劳。”

王文革没接话,但眼神松了一瞬,像是听见了想听的词。

丁义珍起身告辞,临走前“不经意”

补了一句:“听说投资人挺急,说月底前要定选址。

您要是有资源,咱们抓紧碰个头。”

门关上后,他没立刻走,站在走廊尽头的饮水机旁接了杯水,慢悠悠喝完,才下楼。

车在街角停了五分钟,陈光明的短信来了:“档案室有人调了招商项目预审目录,ip是建委内网,时间是刚才。”

丁义珍回了个“收到”

,把手机反扣在膝盖上。

另一边,审计局张工正坐在办公室翻账。

桌上三份报表摊开,全是徐江名下的公司。

他用红笔圈了两笔转账:一笔五十万,从“宏达建材”

转到“李宏伟个人账户”

,备注“工程预付款”

;另一笔四十八万,同一天从李宏伟账户拆成六笔,转入王文革妻子名下的“京海宜居房产咨询公司”

,备注“咨询服务费”



张工给王大陆发了条加密消息:“钱走过桥,闭环了。

要原件吗?”

王大陆回得快:“留着,等通知。”

丁义珍回到市政府,没回办公室,直接去了招商办。

他找的是副主任,一个戴眼镜的中年女人,姓李。

“李主任,县里那个港资项目,宣传口径再放一放。”

“不是说要抓紧吗?”

“现在是放风,不是落地。”

丁义珍靠在桌边,“你让下面人去几个乡镇走走,特别是莽村那边,提一嘴‘政策支持力度大的地方优先考虑’。

别太明显,就当闲聊。”

李主任眨眨眼:“我懂了,是‘钓鱼’。”

“不,是‘晒饵’。”

丁义珍笑了笑,“鱼咬不咬,看它们自己。”

下午五点十七分,莽村村委办公室。

李有田正在看一份复印件,是县里下发的招商简报。

他儿子李宏伟站在旁边,手机刚挂掉。

“谁打的?”

李有田问。

“徐哥的人。

说有个港资项目,做建材厂的,要三百亩地,优先给政策松的村。”

李有田把简报拍在桌上:“政策松?

谁松?

我松吗?

这种事怎么能轮到我们?”

“爸,关键是建委那边有人递话了,说只要‘关系到位’,项目稳得很。”

李有田眯起眼:“建委谁?”

“王主任。”

他愣了两秒,突然笑了:“老王这是要发财啊。

咱们呢?

分一口汤?”

“徐哥说,他出面谈,咱们负责村里协调,地的事好说,补偿款照旧走账,多出的部分……三七分。”

“我们三?”

“我们三。”

李有田一拍桌子:“干!

明天我就召集村委开会,统一口径。

就说这项目是咱们主动引进的,为村里谋福利!”

与此同时,市纪委办公楼,陈光明坐在电脑前,调出内网日志。

他看到一条记录:王文革于17:03登录系统,查询“重大项目备案流程及审批时限”

,来源ip为建委307办公室。

他顺手截了图,存进加密文件夹,命名为“天气预报”



晚上八点,丁义珍在小区门口买了份炒粉,拎着上楼。

钥匙刚插进锁孔,手机震了一下。

是王大陆。

“张工那边确认了,资金流闭环。

李处长还发现,王文革老婆的公司上个月突然增资两百万,股东变更记录被加密处理过。”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