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87章 人才招聘促发展(1/2)

车还没出柳树镇地界,丁义珍的手机就响了。

是五金厂新聘的技术员,声音发紧:“丁书记,宏远的冲压机明天下午到,厂家派的工程师只能待三天,教会操作就走。

咱们……没人能接得下来。”

丁义珍把手机贴在耳边,目光扫过车窗外刚焊完的厂房轮廓。

昨夜那点焊花还浮在眼前,稳了,直了,可机器真要动起来,靠的不是屋顶的焊缝,是能把它叫醒的人。

“你把设备型号、操作难点列个单子,十分钟内发我。”

他挂了电话,转头对司机说,“不去县委了,先绕职教中心。”

王大陆在后座翻着各镇报上来的建设进度表,抬头问:“怎么,机器还没到就愁起人来了?”

“机器一到,就得试车。”

丁义珍敲了敲前座,“厂房盖得再结实,没人会开,它就是一堆铁。

咱们督了安全,抓了进度,现在得抓‘谁来干活’。”

职教中心校长老吴迎到门口,手里捏着一叠报名表:“您来得正好,咱们数控班刚招了三十个,可……都是零基础,三个月都未必能上手。”

“等不了三个月。”

丁义珍接过名单,一页页翻,“这批人,能焊的、会电的、懂机械的,挑出来,先编进企业编制,工资照发,人归厂里管,培训归你们带。

县里补一半工钱,算作实训补贴。”

老吴一愣:“这不合规矩啊,还没培训就签合同?”

“现在不是讲规矩的时候,是抢时间。”

丁义珍合上本子,“规矩可以改,项目不能停。

人不上岗,厂就开不了,开不了,前期投的钱全打水漂。”

王大陆插话:“我有个想法——双轨走。

一条线,本地挖人:退伍兵里找机械口的,返乡青年里挑肯学的,先录用,再培训,边干边学;另一条线,往外招,招有经验的技工、厂长、调度员,待遇从优,解决家属安置,让人来了就不想走。”

丁义珍点头:“就按这个路子来。

但得定个标准,别搞成‘招谁是谁’。

咱们不是救济站,是建厂,得讲匹配。”

当天上午十点,乡镇企业人才需求协调会开进了县委小会议室。

柳树镇老秦第一个开口:“我们厂要两个数控冲床操作工,一个懂plc的电工,再加个生产主管。

可县里职校教的还是老式车床,没人碰过数控屏。”

大河乡的负责人也急:“红薯粉厂要食品化验员,最低得中专学历,会用检测仪。

咱们这儿连化验室都没建起来。”

人事局的人摊手:“招聘公告发了,可报名的大多是本地待业青年,技术岗没人敢报。”

丁义珍听着,没打断。

等一圈说完,他拿起笔,在白板上写下三个字:**定岗、定责、定薪**。

“我提个‘三定原则’。”

他转过身,“每个企业,三天内交《岗位说明书》。

写清楚:这岗位要什么技术等级?

每天干什么活?

工资多少?

有没有保险?

有没有晋升?

写不明白的,别招人。”

会议室里静了半秒。

王大陆笑了:“好家伙,这是要把招工变成签军令状啊。”

“不是军令状,是明白账。”

丁义珍敲了敲白板,“人冲着待遇来,也得冲着前途留。

咱们不能一边喊缺人,一边让人来了发现‘上当’。

谁招人不写清楚,出了问题,厂长先检讨。”

职教中心老吴举手:“那培训呢?

光招人不培训,还是白搭。”

“培训不停。”

丁义珍说,“但得改方式。

以前是‘学完再上岗’,现在是‘上岗再强化’。

企业招了人,第一周跟师傅看,第二周上手练,第三周独立操作。

县里派督导,每三天查一次培训记录,没落实的,扣企业补贴。”

王大陆补充:“建议设‘师傅津贴’,老技工带新人,每月多发五百,干满三个月兑现。

谁带得好,年底评‘金牌导师’,奖金翻倍。”

丁义珍当场拍板:“行。

人事局牵头,今天下午就发通知:全县乡镇企业启动‘先录用、后培训’机制,县财政按人头补贴每月八百,为期三个月。

谁卡着不办,我找谁谈话。”

会开到中午十二点,议题从“缺人”

转向“怎么招人”

“怎么留人”



散会后,丁义珍把王大陆留下。

“光靠补钱不行。”

他靠在椅背上,“得让人觉得,来咱们这儿,不是过渡,是落脚。”

王大陆点头:“我让各镇摸底,看看哪些人有家属随迁需求,教育、医疗、住房,能解决的先解决。

特别是技术骨干,孩子上学、爱人工作,咱们得托底。”

“还有。”

丁义珍抽出一份报表,“我看了职教中心近三年的毕业生去向,八成外流。

不是不想留,是留不住。

咱们得反着来——别等他们毕业再招,从入学就开始‘预订’。”

“你是说……定向培养?”

“对。”

丁义珍手指点了点桌面,“下学期开始,企业直接进校设‘订单班’。

比如柳树镇五金厂,报二十个名额,写明‘毕业后直接入职,月薪六千起,交五险一金’。

学生报了名,签协议,学费县里补贴一半。

毕业不来,赔违约金。”

王大陆眼睛一亮:“这招狠,但管用。

等于把人才供应链提前三年锁定。”

“咱们建厂快,可人才培养慢。”

丁义珍站起身,“不能等机器到了才想起找人。

人得比机器早到,等设备一落地,立马就能调试。”

下午三点,招聘方案初稿成型。

人事局拟了公告,标题就八个字:**本地优先,待遇从优**。

王大陆拿着文件来找丁义珍:“要不要加一句‘特别优秀者,可解决编制’?”

丁义珍摇头:“不许提编制。

咱们是企业用人,不是政府安置。

谁想吃皇粮,去考公务员。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