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章 真相浮出惊四座(1/2)
窗外那道斜劈下来的阳光已经移到旗杆底座,影子缩成一团。
他没再看手机,转身拎起桌上的黑色文件袋,里面是三份一模一样的证据包——录音、账目、笔录,全都脱了敏,盖了骑缝章。
“走。”
他对门口的陈海说,“去机房,把直播流再测一遍。”
陈海跟上,“周爷爷刚来电,北平那边已经存好了备份。
林耀东也说了,银行冻结令编号随时能调出来。”
“好。”
丁义珍脚步没停,“告诉程度,广场四周的摄像头全部联网,一个死角都不能有。
这回不是咱们查谁,是让全汉东看谁在撒谎。”
县政府机房里,技术人员正调试直播信号。
大屏上跳出县政府前广场的实时画面,工人们刚搭完临时讲台,背景板写着“金山县专项资金使用情况通报会”
,字是黑体,没加粗,也没放照片。
“就这个。”
丁义珍指了下屏幕,“明天十点,全县直播,省台同步转。”
“省台……能行吗?”
技术员犹豫,“他们之前卡过‘阳光未来’的报道。”
“现在不一样了。”
丁义珍掏出手机,翻出钟小艾十分钟前发来的消息,“中央政法委调了直播存档,材料已经转交中纪委。
省台要是敢掐,就得解释为什么拦着老百姓看账本。”
他把手机收起来,“再说了,咱们又不是搞批斗,是晒账。
谁家孩子在学校吃不上肉,谁就该站出来解释。”
晚上八点,丁义珍在县委小会议室开了个短会。
陈海、程度、周叔的视频头像挂在墙上屏幕。
周叔在北平的书房里,手里拿着一份打印件。
“三十七个账户,资金确实在动。”
周叔声音平稳,“昨天下午,有两笔合计四千八百万的资金试图通过‘亚太慈善联盟’洗白,名义是‘教育援助项目’。
我已经让林耀东那边按住不动,等明天发布会一结束,立刻申请司法冻结。”
“他们急了。”
程度在另一头冷笑,“刚才反向追踪系统报警,88.
7频段信号最后一次出现在京州火车站vip候车室,梁副局长买了去深圳的票,g1002次,九点四十七分发车。”
丁义珍抬头,“通知省公安了吗?”
“打了。”
程度说,“阮厅长亲自批的拦截指令,人还没上车,就被请去‘喝茶’了。”
丁义珍点头,“行。
告诉程度,把他手机里的通讯记录全扒出来,尤其是和赵瑞龙的联系。
另外,查查他这几年有没有在境外开户。”
会议结束,丁义珍没回宿舍,直接去了县委招待所三楼的准备室。
墙上贴着明天的流程表:十点整开始,十五分钟开场,三十分钟放证据,剩下时间答记者问。
他盯着“答记者问”
那一栏看了两秒,撕下来扔进垃圾桶。
“明天不搞问答。”
他对跟进来的陈海说,“让他们看,让他们记,让他们回去写。
我不跟人打嘴仗,我只摆事实。”
凌晨四点,程度带着技术组把最后一台备用服务器装好。
广场四周的八个高清摄像头全部上线,信号直连中纪委数据中心。
丁义珍站在讲台前试了试麦克风,声音干净,没杂音。
“就这。”
他说,“天亮了。”
早上九点二十分,县政府前广场已经站满了人。
有干部,有记者,有县里的老师、医生,还有几个举着手机直播的本地博主。
省台的转播车停在路边,摄像师架好了机位。
丁义珍穿着藏青色夹克,没打领带,手里拎着那个黑色文件袋走上台。
全场安静下来。
他没看稿,也没寒暄,直接拿起遥控器点开ppt。
第一张,是88.
7频段的录音波形图。
“先听段录音。”
他说。
音响里传出沙哑的声音:“……赵书记说,风头过后再翻盘,先把钱转出去,等他们内斗起来,咱们再动手,事半功倍。”
全场没人说话。
丁义珍切到下一张——资金流向图。
三十七个境外账户层层嵌套,箭头最终指向京州某地产公司,法人是赵瑞龙表弟的岳母。
“这笔钱,”
他指着屏幕,“从‘阳光未来’基金会出,打着助学名义,转手就进了私人项目。
两千万,够全县孩子吃五年肉。”
他翻下一页,是发票扫描件。
“供货商注册地,是菜市场三号摊位。
摊主老李,杀鱼的,每月拿两千块挂名。
他不知道什么叫投影仪,但他开了两千多万的发票。”
台下有人笑,笑完又静了。
“这些发票,谁批的?
谁验的?
谁装看不见?”
丁义珍声音没抬,“我不点名,账本在这,审计报告在这,银行冻结令编号也在这。
谁想查,现在就能查。”
他顿了顿,切换到最后一页。
屏幕上是一张截图,来自赵家母公司董事会议记录,标题清晰:“舆论压制优先,丁某人必须停职。”
“这是他们自己写的。”
丁义珍说,“不是我编的。”
就在这时,后排一个穿灰西装的男人站起来,手里举着话筒:“丁书记,这些证据来源是否合法?
有没有经过上级审批?”
丁义珍看着他,“你是哪家媒体的?”
“京州晨报。”
“好。”
丁义珍打开文件袋,抽出一份文件,“这是省反贪局高育良局长签收的证据副本,编号1997-0415-001。
这是北平周叔公证的银行冻结令,编号hk-1997-0887。
这是中纪委数据中心的接入许可,盖着章。”
他把三份文件举起来,“你要看原件,现在就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