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45章 人才引进再发力(1/2)

打火机的火苗晃了晃,丁义珍把烟点上,深深吸了一口。

风从县委楼顶吹过来,带着工地那边传来的打桩声,一下一下,像是在数着日子。

他没再看手机,把那条刚收到的长虹追加订单的消息锁进屏幕,转身下了楼。

第二天一早,宣传部的办公室门口排起了队。

各乡镇宣传干事、县直单位通讯员,手里都拿着u盘或笔记本,等着领一份新剪辑的短片——《我们为什么建厂》。

片子不长,十分钟,从通气会现场到工人喊“干”

的画面,配上字幕和背景音乐,硬是剪出了点热血味儿。

丁义珍站在会议室门口,看着孙连城挨个发拷贝,顺口说:“今晚全县电视台轮播,明天开始进村放映。

别光放给老百姓看,也放给咱们自己人看。”

孙连城点头:“明白,思想得再紧一紧。”

“不是紧,是拨。”

丁义珍摆摆手,“键盘能造风,但打桩机能打地基。

现在风停了,地基还得往上砌。

今天下午,开个会,谈科技园的事。”

王大陆正好走过来,听见了:“现在就上科技园?

vcd厂才刚稳住。”

“正因为它刚稳住,才要马上动。”

丁义珍拍了拍他肩膀,“咱们吃这碗饭,不能光想着救火。

火灭了,得种树。

vcd厂解决就业,科技园解决未来。

你想想,十年后金山靠啥?

靠几个流水线?

还是靠自己的技术根子?”

王大陆没吭声,但眼神松了。

下午的会开得干脆。

组织部、教育局、住建局、财政局,能来的全来了。

丁义珍没讲大道理,开门见山:“咱们现在有两条路。

一条是等别人施舍项目,一条是自己养出能搞项目的人。

我选第二条。

科技园不光是块地,是个‘人’字头的园子。

没人,就是个空壳。”

财政局那位皱眉:“丁书记,不是我不支持,您也知道,县里账上能动的真不多。

人才引进,待遇、住房、子女上学,哪样不是钱堆出来的?

北上广深抢人都拼红了眼,咱们拿啥拼?”

丁义珍笑了笑:“拿啥拼?

拿真心拼,拿未来拼。

咱们拼不过高薪,但能拼保障。

我提个思路——安居+激励,双轮走。”

他转身在白板上写: 1.

改造教师公寓,优先装修30套,配独立书房、专线网络,拎包入住。

2.

医疗走绿色通道,协和远程会诊,家属优先安排体检。

3.

子女教育,对接北平重点小学,搞个‘飞地班’,学籍挂那边,老师定期来金山授课。

4.

科研启动金,50万以内,县委书记特批,当天到账。

屋里一下静了。

教育局的人先开口:“北平的学籍……这能行吗?

人家肯吗?”

“肯不肯,得看人愿不愿意来。”

丁义珍说,“我老婆她爸在北平有点人头熟,我让她去问问。

真不行,咱们就自己建个高标准小学,请名师,待遇翻倍。

金山的孩子也该有好老师。”

住建局的赶紧记:“那公寓改造,我明天就带人去看。”

丁义珍点头:“越快越好。

人还没来,家得先安上。”

会开到一半,他掏出手机,给高育良拨了过去。

电话响了两声就接了。

“老师,打扰您了。”

丁义珍语气平稳,“我这边刚剪了个片子,想请您看看。”

高育良在那头笑:“又是你们金山的事?”

“是。

《我们为什么建厂》,还有vcd厂最新订单的函件,我发您邮箱了。

咱们搞科技园,想跟工学院搭个桥,搞个联合招聘通道。

您看,能不能请您出面,牵头开个协调会?”

高育良沉默几秒:“工学院那边,怕是觉得你们太小,留不住人。”

“留不留得住,得先让人来。”

丁义珍说,“我有个方案——双聘制。

人在学校有编制,来我们这儿当产业研究员,拿地方补贴,参与项目分红。

不抢编制,只借脑子。

先从政府系试点,您看行不?”

电话那头笑了:“你还真敢想。

双聘?

地方给钱,学校给名,企业给活——这三角,你倒是画圆了。”

“圆不圆,得您来定。”

丁义珍说,“金山不是要抢人才,是想给人才找个能落地的坑。

坑浅了,栽不活树。

您要是不点头,这坑,咱就挖不深。”

高育良沉吟片刻:“明天上午,工学院会议室,你来一趟。

我叫上几个系主任,当面谈。”

“好,我准时到。”

挂了电话,王大陆在旁边听得直眨眼:“双聘制?

这招狠啊,既不碰编制红线,又能把人弄来干活。”

“不是弄来,是请来。”

丁义珍纠正,“人家是教授,不是临时工。

咱们得有请客吃饭的诚意,不能光画饼。”

第二天一早,丁义珍就驱车去了汉东大学。

工学院会议室里,几位教授坐了一圈,脸色都不太热乎。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