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章 科技园构想初现(1/2)
手机屏幕亮起的光映在丁义珍脸上,凌晨的办公室只剩这一抹冷色。
他盯着林耀东发来的消息,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了两下,没出声。
南洋电子、陈老板、机芯模组、一千两百万——这些词在他脑子里转了几圈,最后停在一个点上:咱们拼了命建的vcd厂,说到底,还是给人打工。
站起身,走到窗边。
天刚蒙蒙亮,经开区那边的工地灯还亮着,塔吊像根铁笔,在灰白的天幕上划来划去。
他盯着看了两分钟,转身回桌前,翻开笔记本,写下一行字:“不能只做组装,得往上走。”
他拿起电话,拨通周叔。
“周爷爷,帮我调一份资料,香江和新加坡的科技园区政策,近三年的,越细越好,中午前发我邮箱。”
“科技园?”
周叔在那边问。
“先不叫这名,就说是个‘产业孵化试点’,别惊动太多人。”
“明白,悄悄办。”
电话挂了,丁义珍把烟盒捏了捏,空的。
他顺手扔进抽屉,又拉开最下层,取出那个牛皮纸袋,翻到“技术依赖”
那页,添了一行:南洋电子,月供80万台机芯,占vcd厂设计产能76%。
笔尖顿了顿,又补了一句:若断供,三个月内停产。
合上袋子,锁回去,抬头看了眼墙上的钟:六点十七分。
他没回家,也没叫人,就这么坐在桌前,等天亮。
九点整,县委小会议室。
王大陆踩着点推门进来,手里拎着保温杯,头发有点乱,显然刚从工地过来。
程度紧跟着,笔记本抱在胸前,进门就问:“书记,出啥事了?
您这大清早的连轴转,是不是赵家又动手了?”
丁义珍没接话,只把打印出来的南洋电子资料推过去:“你俩看看,这叫合作,还是寄生?”
王大陆低头扫了几行,眉头慢慢皱起来:“咱们vcd厂每卖一台机子,光机芯就付他们三百二,加上光头模组,快五百了……咱们整机才卖一千八。”
程度翻到产能数据,直接念出声:“人家一条生产线,月产八十万,咱们设计产能才一百万。
等于说,咱们厂子建起来,人家生产线开三个月,就够咱们吃一年。”
丁义珍点头:“更麻烦的是,他们要是哪天不卖了,或者涨价,咱们连改设计都来不及。
芯片、模组、软件,全在别人手里。”
王大陆放下资料,抬头:“您是想……自己搞?”
“不是搞一台两台,是搞一条链。”
丁义珍抽出一张白纸,拿笔画了三级台阶,“第一级,组装,就是现在的vcd厂;第二级,模组制造,机芯、解码板、电源模块这些;第三级,研发,哪怕是小改进,也得有自己的人做。”
他顿了顿:“咱们不能一辈子当组装工。
人家给口饭吃,咱们就活;不给,立马趴下。
这不叫企业,叫代工厂。”
王大陆沉默了一会儿:“可咱们现在连工程师都招不到几个,谈研发,是不是……有点早?”
“早?
赵家可不觉得早。”
丁义珍冷笑,“赵小惠前脚刚走,后脚就有人打着‘技术顾问’的名头进来了。
人家都开始布局了,咱们还在算今天盖了几根柱子?”
程度插话:“那咱们现在提科技园,市里能批吗?
上面还没这个政策。”
“政策是人写的。”
丁义珍把笔往桌上一搁,“咱们先不叫科技园,就叫‘电子产业孵化试验点’,打着‘承接香江转型企业’的旗号,走试点路线。
周叔那边已经在调政策汇编,咱们照着新加坡裕廊的路子,先搭个架子。”
王大陆还是犹豫:“可钱呢?
vcd厂的资金还没完全落定,再搞新项目,财政撑得住吗?”
“钱不是问题。”
丁义珍看着他,“问题是,咱们要不要抢这个机会。
香江那边,不少小电子厂日子不好过,厂房贵、人工贵、订单少。
他们不是不想转,是没地方转。
咱们要是能提供地、减税、配套,哪怕先来几家,也是火种。”
程度眼睛亮了点:“您的意思是,先引几家企业试水,边干边看?”
“对。”
丁义珍点头,“不求大,求活。
咱们要的不是现成的巨头,是愿意扎根的技术小厂。
一台设备、两个工程师,也能带出一帮人。”
王大陆终于开口:“那……定位呢?
咱们搞什么方向?”
“三个字:小、专、新。”
丁义珍竖起三根手指,“小——规模别贪大;专——聚焦电子模组和周边配套;新——哪怕是个小改进,也得有自己的东西。
比如,咱们能不能自己做解码板?
能不能把机芯寿命从五千小时提到八千?
这些,都是突破口。”
程度低头记着,突然抬头:“那……要不要跟市里打个招呼?”
“暂时不。”
丁义珍摆手,“现在提,容易被当成好高骛远。
等咱们先把名单摸出来,谈几家意向,再以‘产业延伸’的名义报上去,顺理成章。”
王大陆笑了:“您这是先上车,再买票。”
“不,是先修轨道,再等火车。”
丁义珍站起身,“今天起,这件事定为‘内部优先议题’,不进正式会议纪要。
王大陆你牵头,程度配合,先拟个初步方案,包括选址、政策建议、潜在企业名单。”
“那……对外联络呢?”
程度问。
丁义珍拿起手机,拨通林耀东。
“林叔,上次那事,我再麻烦您一回。”
“说。”
“帮我打听一下,香江有没有中小型电子厂,最近在找内地落脚点的。
最好是做模组、电路板、电源这类的,规模别太大,但技术底子要实。”
“你要搞园区?”
“不叫园区,就一个‘孵化点’,先试水。”
“明白了。”
林耀东顿了顿,“不过我得提醒你,香江那边对内地小县城兴趣不大,觉得配套不行,人才也没影。”
“我知道。”
丁义珍靠在椅背上,“所以咱们不找大厂,找‘困局中的活种子’。
他们想活,咱们有地,各取所需。”
“行,我先接触几家,悄悄谈。”
“对,别登记,别留痕。
先摸底,再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