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 多方协调破困境(1/2)
丁义珍挂了周叔的电话,手指在桌面上划出一道浅痕,像刀子在石板上试锋。
他没抬头,只盯着那道划痕,仿佛能从木纹里看出谁在背后递条子。
手机又响了,来电显示是林耀东。
“账户的事,我听说了。”
林耀东声音不高,但字字像钉子,“你把材料整理一下,发周叔,走内部通道。
合规的事,我说了算。”
丁义珍点头,说了句“明白”
,挂了电话。
他拉开抽屉,抽出一叠照片和图纸复印件——孙连城连夜拍的车间电路走向、承重柱编号、排水口位置,程度从档案馆翻出来的八十年代设计图,还有那份事故报告:当年塌方是因为地基偷工减料,责任单位早被吊销执照,资料封存多年,没人当回事。
他翻开笔记本,把几页纸钉在一起,封皮上写了五个字:《农机厂技评简报》。
抬头写下第一句:“本项目用电需求为660v三相高压,现有配电系统无法承载,须进行线路重铺与变压器更换。”
他一边写,一边念出声:“地基局部下沉,承重能力不足,需加固处理。
屋顶坍塌区域须拆除重建。
排水系统堵塞严重,雨季易积水,影响设备运行。”
写完,他合上本子,拨通程度电话:“简报我做好了,你马上带人去印二十份,双面打印,今天下午四点前送到县委办。
另外,把设计图和事故报告原件准备好,我要用。”
“丁县长,李维平那边……”
“他要是问,你就说这是省设计院退休专家初步意见,附在材料后面。”
“可咱们没找过省设计院的人啊。”
“现在就打个电话,请他们‘初步意见’一下。”
丁义珍顿了顿,“记住,语气要诚恳,就说我们基层困难,想请老专家把把关。”
程度愣了两秒,笑了:“我懂了,这就去办。”
丁义珍又拨孙连城:“你今晚召集厂里老技术员,开个会,把改造方案再细化一遍。
我要让所有人都知道,这不是拍脑袋的项目,是能落地的工程。”
孙连城声音发紧:“丁县长,真要这么干?
李维平昨天还放话,说谁敢配合你就调离岗位。”
“那就让他调。”
丁义珍把笔往桌上一搁,“金山要是连个厂都修不了,还谈什么发展?
你只管做事,出事我顶着。”
电话挂了,他起身走到窗前。
天阴着,风卷着厂门口的塑料袋往天上飘,像一只断线的风筝。
他看了两秒,转身抓起外套出门。
钟小艾的电话是半小时后回的。
她声音轻,但清楚:“我爸说了,产业升级是正道,地方要大胆试。
不过——”
她顿了顿,“别提是他讲的。”
丁义珍应了声“知道”
,心里却亮了一下。
他立刻叫来县委办小陈,低声交代:“你去安排个非正式通气会,只请五位常委,下午两点,小会议室。
就说我要汇报vcd项目技术准备情况,材料你去领,每人一份。”
小陈迟疑:“李县长没通知吧?”
“他要是不来,你就说‘丁县长说,耽误了技术员进场,损失算他的’。”
小陈瞪大眼:“这……这能说?”
“你就这么说。”
丁义珍笑了笑,“他要是来了,正好;不来,也省得听废话。”
下午一点五十分,五位常委陆续到场。
丁义珍站在投影幕前,手里拿着激光笔。
“各位,先看三件事。”
他点开第一张图,“这是农机厂现状电路,最大负载380v,而我们的生产线需要660v。
不改电,机器进来了也开不了。”
第二张图:“地基检测报告显示,主车间承重柱有三根低于安全标准,必须加固。
方案已经由省院两位退休高工审阅并签字认可。”
第三张图:“这是香江技术团队发来的合作意向书,明确写明:若本月十五日前无法通电,团队将转赴邻县合作。”
他放下激光笔,扫了一圈:“我们有外汇,有渠道,有技术支援,缺的只是县委一句话。
现在不是要不要干的问题,是再拖下去,人家还愿不愿意来的问题。”
孙连城接话:“丁县长说得对,那边已经问了三次进场时间。
再拖,真就黄了。”
有人低声问:“外汇真没问题?”
“林总签字的确认函,周叔的担保函,银行备案编号都在材料第十二页。”
丁义珍答得干脆,“钱不会少一分,账不会乱一笔。”
会议室安静了几秒。
李维平没来,但也没派人来。
两点半,丁义珍回到办公室,电话响了。
周叔。
“省金管办那边松口了。”
周叔声音低,“老主任接了电话,说‘合规的事不卡’。
你今天就能办划款。”
丁义珍没立刻动,问:“谁打的招呼?”
“你猜。”
他笑了,抓起公文包就走。
县支行行长见到他,脸色变了变:“丁县长,这……批文还没下来。”
“批文在路上。”
丁义珍把确认函和担保函拍在桌上,“周叔的私人担保,林总的集团标注,流程全齐。
你现在不办,等技术员来了没电,你负责?”
行长额头冒汗:“可上面……”
“上面谁?”
丁义珍逼近一步,“你告诉我名字,我亲自去问。
现在,要么签字,要么我当场打电话给省金管办,问他们‘合规不卡’是不是放屁。”
行长手抖了一下,终于拿起笔。
二十万美元,划转成功。
丁义珍走出银行,阳光刺眼。
他眯了眯眼,掏出手机,拨通孙连城:“协调组今天成立,你任组长,程度配合,我挂帅。
所有部门,凡涉及厂房改造的,一律优先审批,谁卡进度,直接报我。”
孙连城声音发颤:“真……真干了?”
“干了。”
丁义珍看着远处那片塌了屋顶的厂房,“钱通了,人要来,路得铺平。”
他刚挂电话,手机又响。
林耀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