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4章 风波暂息谋新局(1/2)
海风卷着咸腥味往袖口里钻,丁义珍站在码头边缘,盯着“海丰3号”
尾灯在海面上划出的光带,直到那点红光缩成针尖大小,最终被夜色吞没。
他掏出手机,孙连城的消息还停在屏幕上:“柳沟村炸了,说钱到账了,有人数了三遍。”
他嘴角刚翘起,又压了下去,拇指一滑,锁了屏。
手指在通讯录上点了几下,电话接通,他声音不高:“程度,明天上午九点,县委小会议室,只叫你和孙连城。
不记名,不开会纪要,咱们聊点实在的。”
挂了电话,他转身往停车场走,皮鞋踩在水泥地上,发出干脆的响声。
第二天一早,县委小会议室的门关得严实。
程度靠墙坐着,手里捏着半杯凉茶,孙连城则把笔记本摊开,笔尖悬在纸面上,像在等发令枪。
丁义珍坐在主位,没拿文件,也没看记录,只把手机倒扣在桌上,开口就说:“船走了,货发了,群众钱也拿到了。
这事算成了一半。
但另一半,是隐患。”
程度抬眼:“昨晚派出所报上来,东坪村有个支书想从服务费里抽两成,被村民当场揭了,吵到半夜。”
孙连城接话:“不止一个。
西岭、柳沟都有苗头,不是贪多少,是觉得这钱来得容易,规矩可以松。”
丁义珍点头,从兜里掏出手机,翻出一张照片,推到桌中央。
照片里,年轻工人举着那块红笔写的“金山县山货,一级!”
硬纸板,背景是船舱口。
“群众信的不是我丁义珍,也不是你孙连城,是这块牌子。”
他指了指照片,“标准摆在这儿,钱打到卡里,一分不差。
可要是哪天标准变了,钱迟了,信任也就塌了。”
程度皱眉:“那得把规矩立死。
交易数据得晒出来,谁收多少,村集体拿多少,全挂出来上,谁都能查。”
孙连城眼睛一亮:“可以搞个公示平台。
再弄个投诉通道,匿名举报,纪委直查。”
丁义珍敲了敲桌子:“就叫‘阳光收购’。
明天就发通知,全县所有收购点,三天内必须接入。
谁拖,谁拦,就地免职。”
屋里静了两秒,程度忽然笑出声:“你还真敢下刀子。”
“这事容不得软。”
丁义珍站起身,走到窗边,拉开百叶帘一条缝,“咱们拼了命把货送出去,不是为了让人在后院挖坑。
信任建起来难,毁起来快。
现在不掐苗头,等火烧连营,神仙也救不了。”
孙连城低头记了几笔,抬头问:“那下一步呢?
货是发了,可不能光靠这一船。
红薯粉厂还在打地基,加工厂没投产,咱们拿什么撑下一波?”
丁义珍回身,坐回椅子:“所以今天不光是复盘,还得想长远。
咱们不能老当救火队,得建防火墙。”
他从包里抽出一份打印稿,封皮写着《金山县未来三年产业发展规划(草案)》,递给两人。
“农业稳基,工业强链,外向突破。”
他一条条念,“农业这块,红薯粉厂是龙头,但不能只靠它。
得把种植、收购、加工、品牌全串起来,做成闭环。
谁断链,谁负责。”
程度翻了两页,指着一条问:“这里说要推‘订单农业’,让农户提前签合同保价收购,靠谱吗?”
“靠谱。”
丁义珍答得干脆,“这次补差价,群众尝到甜头了。
下次咱们直接签一年合同,保底价收购,他们敢扩种,咱们敢收。”
孙连城琢磨着:“可要是产量上来了,销路跟不上呢?”
“外向突破就是干这个的。”
丁义珍手指敲了敲第三条,“甫光的船能走,咱们就建通道。
京海港那边我已经打过招呼,金山县的货,优先配舱,优先通关。
小日子那边商超档期卡得紧,咱们就提前备货,打时间差。”
程度听得直点头:“要是真能稳住出口,咱们的土产就能变成‘金产’。”
“但光靠农业撑不起全县。”
丁义珍翻开另一页,“工业必须跟上。
现在交通打通了,政策也松了,得想办法拉企业进来。”
孙连城问:“拉什么企业?”
“轻工、包装、物流。”
丁义珍语气沉下来,“咱们不求大,但求稳。
先搞几个试点,厂房可以代建,税收可以优惠,但有一条——必须本地招工,必须合规经营。
谁想来捞一票就走,门都没有。”
程度咧嘴一笑:“这条件,估计能把不少投机的吓跑。”
“吓跑正好。”
丁义珍冷笑,“咱们要的是扎根的,不是过路的。”
孙连城低头写了一阵,忽然抬头:“可人才呢?
咱们县里懂管理的、懂外贸的,掰手指头都能数完。”
“慢慢来。”
丁义珍语气没松,“先从外面请顾问,再自己培养。
农业局、招商局、海关联络办,全都轮训。
三个月一轮,不合格的调岗。”
屋里安静下来,三人都没说话。
窗外传来县委大院早会的广播声,隐约能听见谁在念文件。
丁义珍喝了口凉茶,继续说:“还有件事。
这次成功,靠的是快、准、狠。
但咱们不能总靠个人冲在前面。
程度你盯治安,孙连城你抓协调,可底下干部呢?
有多少是等着吩咐才动的?”
程度点头:“基层惰性不小。
有些村支书到现在还觉得,这项目是‘上面的任务’,不是自己的事。”
“那就得改观念。”
丁义珍把草案合上,“从下周开始,所有乡镇干部轮训,主题就叫‘从执行者到责任人’。
谁觉得自己只是传话筒,趁早让位。”
孙连城苦笑:“这下有人要睡不着了。”
“睡不着好。”
丁义珍站起身,走到白板前,拿起笔写下三个字:稳、谋、进。
“稳,是守住底线,不让内部出乱子;谋,是想清楚往哪走;进,是脚踏实地干。
现在风波是暂时平了,但风眼过去,往往才是最危险的时候。”
程度收起茶杯:“那咱们接下来,是不是该把架子搭得更牢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