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2章 红薯粉厂奠基忙(1/2)
孙连城刚推开县委办的门,手机就响了。
他看了眼来电显示,是丁义珍。
“奠基仪式还有半小时开始,施工队那边怎么说?”
“他们说地质报告还没最终确认,建议延期。”
孙连城站在窗边,手里捏着刚打印出来的工程审批流程图,眉头一拧,“可所有部门都签了字,就差他们动工。”
“延期?
谁给他们的胆子?”
丁义珍声音不高,但电话那头的风声呼呼地响,像是已经走在路上了。
“赵立冬的人打过招呼,估计是想卡一卡。”
“卡?
他以为这是菜市场讨价还价?”
丁义珍冷笑一声,“手续齐了,人齐了,礼炮都摆好了,现在跟我说延期?
告诉他们,今天这地,我丁义珍亲手挖第一铲。”
孙连城挂了电话,转身抓起外套就往外走。
他知道,这种时候,丁义珍从不讲客气。
半小时后,金山县红薯粉加工厂奠基现场,彩旗飘飘,横幅拉得笔直。
几十个村干部、村民代表、施工队工人站在台下,人群里还有几个穿西装的记者举着相机。
台子中央摆着红绸盖着的奠基石,旁边放着铁锹和安全帽。
丁义珍穿着夹克,没打领带,一到场就直奔施工方负责人。
那人正低着头跟几个工头嘀咕,见丁义珍过来,立马堆起笑。
“丁县长,这事儿吧……我们也是为安全考虑,地质勘探还没出最终结论,万一底下有暗流、空洞啥的,出了事可担不起。”
“你们勘探队是吃干饭的?”
丁义珍盯着他,“国土局批了,环保局批了,住建局也批了,就你一个施工方,卡在‘还没结论’上?
你当这是过家家?”
“不是不是,我们也是……”
“我问你,你有没有收到正式停工通知?”
“没有……”
“有没有接到上级主管部门的书面叫停?”
“这……也没有。”
“那不就结了?”
丁义珍一把掀开奠基石上的红绸,抄起铁锹往地上一插, “今天这地,我挖了。
谁要是觉得不安全,现在就撤。
人撤了,合同照算违约金,设备清场,下一个施工队立马进场。”
人群一片哗然。
施工方负责人脸都白了。
他知道丁义珍不是吓唬人。
前阵子赵瑞龙的事还没凉透,谁还敢硬顶这位爷?
“丁县长,误会,都是误会!
我们马上开工,绝对不耽误!”
“不耽误?”
丁义珍把铁锹往他手里一塞,“那你来,第一铲子你挖。”
那人接过铁锹,手有点抖,硬着头皮铲了下去。
土刚翻起来,台下掌声就响了。
丁义珍接过话筒,声音沉稳: “乡亲们,今天咱们不搞虚的。
这厂子,是咱们金山县第一个深加工项目,不是面子工程,是饭碗工程。
红薯种出来,不能光卖原货,得变成粉、变成条、变成钱!
以后咱们的红薯粉,要上超市货架,要进火锅店,要漂洋过海,卖到国外去!”
台下有人喊:“丁县长,那咱们能分红不?”
“分红?”
丁义珍笑了,“分红是后话,眼前先说三件事:第一,优先雇本地人;第二,收购价不低于市场价一毛;第三,厂子建好头三年,利润的百分之十反哺村集体。
谁要是敢糊弄,我第一个找他算账。”
掌声雷动。
仪式结束,丁义珍没走。
他戴上安全帽,直接进了工地。
挖掘机已经开始作业,轰鸣声震得脚底发麻。
他站在基坑边缘,看着铲斗一铲一铲挖下去,土层翻出深褐色的断面。
孙连城跟在后面,小声说:“住建局的技术员刚到,说要再测一遍地基承载力。”
“让他们测。”
丁义珍点头,“但施工不能停。
小步快走,发现问题当场解决。”
话音未落,突然“轰”
地一声闷响,东侧基坑边缘的土层猛地塌了一块,扬起一片灰土。
一台挖掘机差点侧翻,司机连滚带爬跳下来,脸色煞白。
“有人受伤没?”
丁义珍冲过去。
“没,人出来了!”
“封锁现场!
所有人撤到安全区!”
丁义珍一把扯下安全帽,冲着施工队长吼,“警戒线拉起来,没我命令谁也不准靠近!”
他转身就往塌陷区走。
孙连城一把没拉住。
“丁县长!
危险!”
“怕危险还当什么县长?”
丁义珍一脚踩进松土里,蹲下身扒开碎石,“看这断面,土层下面是空的,有暗沟。”
住建局的技术员也赶到了,趴在地上看了半天,点头:“是老河道,几十年前填平的,没想到底下还有空腔。”
“是不是施工问题?”
丁义珍问。
“不是。
铲斗没超挖,是地基自己塌的。”
丁义珍站起来,拍了拍手,环视一圈围过来的施工方、监理、村干部。
“听着,这事儿不怪机器,也不怪人。
但出了险情,就得有人担责。
从今天起,住建局成立专项巡查组,每天上报施工日志、安全记录、地质监测数据。
少一次,我就查一次。
谁糊弄,谁滚蛋。”
没人吭声。
丁义珍走到还没立起来的奠基石旁,拍了拍石面,声音不高,但每个人都听得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