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88章 布局收网在即(1/2)

丁义珍挂了电话,手机在掌心还留着一层薄汗。

他没起身,只是把笔帽拧下来又拧上去,咔哒、咔哒,像在给某种节奏上发条。

办公室外头阳光正好,照得文件柜边沿泛白,但他眼前还是那张资金闭环图,一圈圈绕着,越收越紧。

他刚放下笔,手机震了一下。

不是来电,是一条加密信息,发信人标记为“香江-周”



只有八个字:**网已张,等你点火**。

他盯着那行字看了三秒,起身拉开抽屉,取出一张县财政局刚送来的资金拨付确认单,翻到背面,用红笔圈出“应急通道启用”

那行字,然后拨通了易学习的号码。

“老易,今天下午两点,主干道首段沥青铺完,通知李达康,我请他剪彩。”

电话那头沉默了一瞬,“你确定?

他还没正式表态支持你这方案。”

“他要是不来,说明他心里还有鬼。”

丁义珍把笔一撂,“要是来,那就是破冰。

鬼见了光,自然藏不住。”

--- 香江,华人华商银行地下指挥中心。

棒梗坐在主控台前,穿着件洗得发白的旧军绿色夹克,袖口磨了边,手指却稳得像铁铸的。

周叔站在他侧后方,手里捏着一份刚打印出来的跨境结算异常报告,眉头拧成个疙瘩。

“三条主通道已经锁死,沈策的三家公司账户全在冻结名单上,动不了。”

周叔低声说,“但甫光那边反馈,他的人已经开始把货船改道,绕开我们监控的港口。”

棒梗没说话,只抬手示意把大屏切到东南亚航线图。

红点密密麻麻,像被惊动的蚂蚁群,正从原本的固定航线往外散。

“慌了。”

他咧嘴一笑,露出一口整齐的白牙,“人一慌,就爱做多余的事。”

他抓起内线电话,拨通林耀东。

“告诉甫光,放两条支线走,留一条主道堵死。

别让他们彻底断粮,但得让他们觉得,下一顿饭不知道在哪儿。”

电话挂了,他转头对周叔说:“传我话,信用额度再压百分之十,别让市场崩,但得让风声传出去——汉东有人要动真格了。”

周叔点头记下,又迟疑道:“林耀东说,沈策的瑞士账户在拆解,但动作很隐蔽,背后可能还有人在帮他。”

“我知道。”

棒梗站起身,拍了拍周叔肩膀,“这局棋,从来就不只是钱的事。

告诉义珍,网已张,箭在弦,但射与不射,要看他能不能把火引到正确的地方。”

--- 京海,地下车库。

赵瑞龙靠在车门上,手机贴着耳朵,声音压得极低:“你说什么?

三条结算线全被卡了?

谁干的?!”

电话那头是沈策的心腹,语气冷得像冰:“不是银行自查,是有人动了信用额度。

香江那边,出手了。”

赵瑞龙狠狠一拳砸在车顶,闷响一声。

“我爸呢?

他到底管不管?”

“你爸现在自身难保。”

对方冷笑,“财政厅的ip被查了,钟正国的人已经开始问话。

你再搞点动静出来,他第一个把你推出去顶缸。”

“顶缸?”

赵瑞龙咬牙,“我替他洗钱、背锅、挡枪,到头来我是炮灰?”

“你现在唯一能做的,”

那头声音低下去,“就是搞点乱子,把丁义珍拖住。

让他顾不上查账,顾不上报信,拖到沈策把资产转出去。”

赵瑞龙喘着粗气,眼神一转,忽然阴下来:“行,我知道怎么做了。”

他挂了电话,立刻拨通一个号码:“老四,给我找二十个老实巴交的村民,就说县里扶贫款被丁义珍贪了,明天一早去县政府门口堵人。

要哭,要喊,要拍桌子,但别动手。”

“真闹出事怎么办?”

“出了事,自然有人兜着。”

他冷笑,“我赵瑞龙,还不至于一个人扛。”

--- 金山县,县政府大院。

丁义珍刚开完班子会,易学习追出来,手里捏着一张匿名举报信复印件。

“省里有人递上来的,说你违规挪用财政缺口资金,审计组明天就到。”

丁义珍接过信扫了一眼,直接撕成两半,扔进垃圾桶。

“让他们来。”

“你不怕?”

“怕什么?”

他笑了笑,“账本、会议纪要、审批流程,全在档案室,连我签字时用的那支笔,都在物证柜里锁着。

他们查,正好把真相晒出来。”

易学习盯着他看了两秒,忽然笑了:“你小子,胆子是真大。”

“不是胆子大。”

丁义珍转身往宣传科走,“是路修到哪儿,账就得晒到哪儿。

老百姓看得见的,才是真政绩。”

他推开门,对宣传科长说:“把咱们这三个月所有资金流向,做成图解,今晚就发村广播。”

科长一愣:“这么干?

不怕越描越黑?”

“黑不黑,不是我说了算。”

丁义珍靠着门框,“是老百姓说了算。”

--- 下午两点,金山县主干道首段通车仪式。

李达康的车准时到,他下车时没打伞,日头正毒,照得他额角冒汗。

丁义珍迎上去,两人握了手,没多话。

剪彩台上,红绸子系着,剪刀递过来,李达康没接,反而说:“你来。

这路是你一锹一镐推出来的。”

丁义珍也不推辞,接过剪刀,咔嚓一声,红绸落地。

台下几百号村民鼓掌,有老人抹眼泪,有孩子蹦着喊“通车喽”



一个六七十岁的老农挤到前头,从布袋里掏出一包东西,塞进丁义珍手里。

“啥也不说,娃,拿着。”

老头嗓音沙哑,“红薯,自家晒的,耐放。”

丁义珍低头看,纸包粗糙,边角还沾着土。

他没推,双手接过,说了句:“谢谢叔,我一定慢慢吃。”

李达康站在边上,看着这一幕,忽然开口:“这路,先通主干道,财政补缺口的事,我回去就签批。”

丁义珍转头看他。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