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43章 甫光的北极圈之旅(1/2)

接下来的日子,青山镇开始大变样。

修路的机器轰隆作响,工人们热火朝天地干着。

学校选址已经敲定,设计图纸也出来了。

账目清查小组日夜加班,一笔一笔核对。

王大陆每天都在镇里转悠,和村民聊天,听他们抱怨,也听他们建议。

“你们镇长现在跟个跑腿的似的。”

一个村民对丁义珍说。

“他要是能跑出个好青山,我让他跑一辈子。”

丁义珍笑着说。

李响则亲自盯着修路质量,连水泥标号都要查一遍。

“你至于吗?”

有人问他。

“至于。”

李响说,“这条路,是孩子们上学的路,是老百姓出镇的路,是青山镇的命脉。”

丁义珍刚从镇上工地回来,身上还沾着点水泥灰。

他把外套一甩,坐到椅子上,端起水杯猛灌一口,抬头就看见王大陆抱着一沓报表冲进来。

“丁书记,财政那边刚送来的,咱们上半年的账目清查差不多了!”

王大陆一边说一边喘气,那股子兴奋劲儿跟刚升职那会儿一模一样。

“哦?”

丁义珍放下水杯,抽出一张报表翻了翻,“数字对得上?”

“对得上!

连去年修厕所的五块钱都查出来了。”

王大陆拍着胸脯,“我可是一个数字一个数字对的。”

“行,那你去跟李响碰个头,看看下半年的预算怎么安排。”

丁义珍点点头,“别光顾着报喜,咱们还得把事做实。”

王大陆应声出去,门刚合上,电话就响了。

“义珍,是我。”

电话那头传来一个低沉又带着笑意的声音,“你甫光叔回来了。”

丁义珍一愣,随即笑了:“什么时候到的?”

“昨晚落地首都机场,在你爹那里呆了一晚上,今天中午到的汉东,明天估计就要回香江了。

晚上设了个局,你得来。”

“行,我安排一下。”

丁义珍挂了电话,望着窗外的天色,心里莫名有些激动。

甫光叔,那可也是个传奇人物。

年轻时候跟着老爹棒梗闯香江,成为了世界船王。

后来又被老爹一杆子支到了北极圈,干了一票又一票让人咋舌的买卖。

晚上七点,京州的一家老馆子。

门口停了几辆低调但不便宜的车,丁义珍下车时,就听见里面传来爽朗的笑声。

“这老家伙,一回来就热闹。”

他摇了摇头,推门进去。

屋子里坐了七八个人,甫光坐在主位,永远是那种黑色长风衣的穿着,脸上还带着北极圈吹出来的风霜痕迹,但精神头儿十足。

“来来来,小丁丁你坐这儿!”

甫光一见他,就招手。

丁义珍坐下,旁边有人递来一杯酒。

他接过,冲甫光一碰:“甫光叔,要不叫小丁,要不叫义珍,也可以叫全民,您这称呼让我鸡皮都掉一地!”

“不要在意那些细节,男子汉!

干了!”

甫光仰头一口干了,放下杯子,笑道,“这次回来,我可真是从冰里爬出来的。”

“说说呗,北极圈到底啥样?”

有人忍不住问。

甫光笑了笑,眼神望向窗外:“你要是没见过北极的冬天,那你就不知道什么叫冷。

零下五十度,不是吓人的,是真能把你耳朵冻掉的。”

“我们那船,是改装过的破冰船,船头都是加厚的钢板。

结果有一次,船头撞上冰山,差点没把我们给撞回娘胎里。”

众人一阵哄笑。

“你别笑。”

甫光指了指对面那人,“你以为我在讲笑话?

你知道在北极圈最缺啥吗?

不是石油,不是天然气,是——面包。”

“面包?”

有人瞪眼,“你不是开玩笑吧?”

“我哪有那闲工夫。”

甫光摇头,“那边物资匮乏得离谱。

你信不信,我有次为了换一个航海模型,硬是用三百个车皮面包换了回来。”

“啥模型?”

丁义珍问。

“苏联时期的破模型。

开回来交给老大的老丈人贺新当娱乐城堡在海上飘着。

至于飘到哪儿去了只有老大知道。

嘿嘿,太多了不能说。”

“那你们怎么活下来的?”

有人问。

“靠补给船。”

甫光喝了口酒,“一年也就两三次,错过了就得靠自己。

我们那会儿在冰原上搭了个临时基地,白天干活,晚上烧酒精炉取暖。

有次炉子坏了,我们几个人挤在一个睡袋里,像煮饺子一样。”

“你这不是挺过来了嘛。”

丁义珍笑着接话。

“是啊。”

甫光点头,“不过说实话,那地方真不是人待的。

你要是没点狠劲儿,待不了三天。”

“那你待了几年?”

“六年。”

甫光淡淡地说,“从八八年到九四年,六年。”

屋里突然安静了。

“六年……”

有人低声重复。

“你图啥?”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