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5章 烟散了,火种还在灶里(2/2)
可他手中握着的不再是孩童的玩具,而是一枚象征着兵权的兵符。
突然,那兵符在他掌心无火自燃,化为一捧灰烬,随风飘散。
阿守心中一急,想上前去问个究竟,却被一道高大而沉默的虚影拦住了。
那是一个背影,肩上扛着的不是青龙偃月刀,而是一把沉重的犁具,正缓步朝着田野深处走去。
一个低沉而威严的声音在梦中响起,仿佛来自亘古:“子不必追,田要有人翻。”
阿守猛然惊醒,窗外已是风雨大作,雷声滚滚。
他心里咯噔一下,村东头的粮仓!
他披上蓑衣就往外冲。
可当他冒着倾盆大雨奔到粮仓前时,却被眼前的景象惊得呆住了。
粮仓的屋顶果然被狂风掀开了一个大口子,金黄的谷物眼看就要被雨水浸毁。
但十七户人家的主事男人,不知何时已经自发地聚集于此。
他们同样披着蓑衣,戴着斗笠,手挽着手,用自己的身体在缺口下方围成了一道坚不可摧的屏障,任凭狂风暴雨抽打在身上,没有一个人后退半步。
没有人号令,没有人指挥,一切都发生在寂静的默契之中。
天亮雨歇,粮仓里的谷粒,竟一粒未湿。
而粮仓外的泥地上,留下了十七行深深的脚印,方向一致,节奏如谣,仿佛一支无声的军队,刚刚完成了一次守护的行军。
时间流转,冬至子时。
这是一年中最长的一夜。
阿守独自坐在灶屋里,借着微弱的火光整理阿耕留下的旧物。
他翻出了那块当初从《春秋》残本上撕下的焦布残片。
这块布片早已被火燎得看不出任何字迹,只是一块焦黑的破布。
可今夜,当灶膛里的火光跳动着映照在上面时,奇迹发生了。
那焦黑的表面上,竟慢慢浮现出一些断断续续的墨色痕迹,笔迹与那日霜凝的篆字如出一辙:“父走千里……子未离田……火不断……”
话未看尽,那块布角的边缘忽然“噗”
地一下,蹿起一小簇蓝色的火焰,整块布片瞬间自燃,化作一只黑色的灰蝶,扑扇着翅膀,径直飘向了灶膛深处。
刹那间,诡异的一幕发生了。
灶上那口大铁锅里,明明盛着的是冷水,此刻却毫无征兆地剧烈沸腾起来,滚烫的蒸汽“呼”
地一下冲天而起,在半空中盘旋、凝聚,最终化作了两个硕大而虚幻的字—— 尚行。
阿守仰头看着那两个字,心脏狂跳。
他缓缓低下头,望向矮几旁那张空着的小凳。
在他的视野里,那双看不见的草鞋,仿佛刚刚结束了一天的跋涉,正被一只无形的手缓缓脱下,鞋尖朝外,安放在凳子底下。
万籁俱寂中,一阵若有若无的犁地声,从窗外遥远而又清晰的田野上传来,一下,又一下,沉稳而坚定,仿佛亘古以来,就从未停止过。
那声音穿透了冬夜的寒冷,告诉他,路,仍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