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448章 那顶蓑帽飞去了哪儿(2/2)

那声音不疾不徐,每一个翻土的动作都仿佛踩着节拍,正是村里代代相传的《春秋》开篇农谣的韵律。

家人被惊醒,推开窗户向外查看,却见月光下的田地里空无一人。

然而,一道道崭新的犁沟却在他们眼前自行开垦,泥土翻滚,仿佛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劳作。

那犁沟一路延伸,犁出的青金色纹路如地脉般缓缓跳动,最终竟直抵关平的茅屋窗下。

病榻上的关平似乎感受到了什么,他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勉强撑起身子,望向窗外那片自行耕作的田野,嘴角露出一丝释然的微笑,轻声说道:“今年……不用等我领犁了。”

话音刚落,屋内那盏早已油尽灯枯的油灯,竟无风自燃,火苗一连摇曳了三下。

映在墙上的影子,也在此刻发生了变化——原本孤单瘦削的身影旁,不知何时多出了一个苍老而伟岸的轮廓。

一老一少,两个影子并肩而立,共同握着一把虚幻的犁把,随着窗外的犁声,缓缓向前。

第二日清晨,天刚蒙蒙亮,早起的村民惊奇地发现,讲理坡那块议事石凳上,不知何时多了一件东西——是关平那件早已洗得发白的旧蓑衣。

蓑衣被叠得整整齐齐,仿佛主人只是暂时离开。

有人好奇地拿起蓑帽,发现在帽檐的内侧,用炭笔歪歪扭扭地写着一行小字: “交给下一个不怕慢的人。”

而在遥远的东海之滨,一个世代以打渔为生的渔家灶膛深处,一枚无人察觉的赤红色花籽,正紧紧贴着温热的灶壁。

它的种皮已经微微裂开,一抹红得耀眼的嫩芽,正带着一丝微不可查的颤抖,似乎在静静等待着,第一缕点燃人间烟火的晨火。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