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54章 忠不献君王(1/2)

焦土之上,风卷起残存的灰烬,带着血与火的腥味,刺入关兴的鼻腔。

他伫立良久,如同一尊沉默的石像,唯有那双虎目中的火焰,越烧越旺。

身后,是追随他归乡的百战老兵,他们同样沉默着,紧握着刀柄的手背上,青筋暴起。

那块从匪首身上搜出的令牌,此刻正在关兴掌心,冰冷而沉重。

令牌上那独属于刘备一脉的私印,像一根毒刺,扎进了他坚守了半生的信念里。

父亲,这便是您至死守护的汉室吗?

这个问题,无人能答。

那柄斜插入地的青龙偃月刀,刀魂沉寂,九十九代忠烈英魂仿佛也陷入了迷惘。

夜幕降临,关兴独自步入关氏祖祠。

这里是关家之根,供奉着自古以来每一位为忠义而死的先祖。

他没有点亮油灯,而是亲手燃起了九十九盏魂灯。

每一盏灯,都代表着一位先祖的英魂。

幽幽的火光在祠堂中摇曳,将墙壁上斑驳的影子拉扯得如同鬼魅。

关兴走到祠堂正中,那里供奉着最高、最新的一个牌位——“汉寿亭侯,关羽”



他伸出手,指尖在冰冷的牌位上缓缓滑过,动作轻柔得仿佛怕惊扰了沉睡的英灵。

他凝视着父亲的名字,声音沙哑,带着一丝连自己都未曾察觉的颤抖:“父亲,孩儿不孝,今日心中有惑,不得不扰您清净。

您一生忠义无双,千里走单骑,过五关斩六将,水淹七军,威震华夏,所为皆是‘汉室’二字。

可今日,那自称‘汉室正统’的后人,却打着您的旗号,鱼肉百姓,行径与盗匪无异。

若您亲眼得见,见此等君王,见此等汉室……您,还会跪吗?”

话音未落,祠堂内平地起风。

九十九盏魂灯的火焰猛地向中间一聚,旋即暴涨开来,光芒大盛!

一股浩瀚磅礴的意志,仿佛自九天之外、幽冥之下同时降临,瞬间充斥了整个祠堂。

那并非言语,也非影像,而是一股纯粹的意念,如决堤江河般涌入关兴的识海。

刹那间,关兴的意识被拉入了一段尘封的记忆。

白帝城,永安宫。

刘备病卧榻上,气息奄一息。

他紧紧攥着丞相诸葛亮的手,眼中满是帝王末路的挣扎与算计:“丞相之才,十倍于曹丕,安邦定国,必成大事。

若嗣子可辅,则辅之;若其不才,君可自取。”

“君可自取”

四字,如惊雷在关兴识海中炸响。

而他“看”

到,在那辉煌的宫殿之外,廊柱的阴影里,一个身披绿袍、手抚长髯的伟岸身影静静站立。

那人,正是他的父亲,关羽。

殿内君臣的对话,一字不落地传入他的耳中。

那一刻,关兴清晰地“看”

到,父亲那双素来睥睨天下的丹凤眼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流露出深不见底的失望。

那失望并非针对诸葛亮,而是针对那位他一生追随的主公。

原来,父亲早已洞悉了君心难测,帝王薄情。

可他最终,还是选择了沉默,将那份失望深埋心底,用自己的生命,为那段君臣情谊,为那所谓的“汉室忠义”

,画上了最后一个句点。

幻象散去,关兴浑身剧震,猛地睁开双眼。

他胸膛剧烈起伏,一口浊气长长吐出,仿佛要将半生的执念与迷茫一同驱散。

他明白了,父亲的忠,是忠于自己的道,是忠于桃园结义的情,而非愚忠于一个姓刘的君王。

只是父亲选择了以身殉道,而他,关兴,将选择另一条路。

三日后,蜀中使者车驾浩荡而至,停在了关家祖祠之外。

为首的使者趾高气昂,手捧金灿灿的诏书,扬声道:“新主感念关氏一门忠烈,特诏关兴将军率族人回归祖庙,共享汉室荣光,共续汉统大业!”

周围的乡民畏惧地看着这支“官军”

,眼中满是前几日兵匪过境时留下的恐惧。

关兴大步走出祠堂,脸上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冷笑。

他并未接旨,而是朗声道:“使者远来辛苦,关某已备下薄宴,请!”

宴席就设在祖祠前的广场上,关中武者与乡民父老围了数百人。

使者见他排场宏大,心中得意,以为关兴已被“新主”

的恩典收服,便欣然入座。

酒过三巡,使者再次起身,便要宣读诏书。

就在此时,关兴霍然起身。

他一言不发,转身走回祠堂,片刻后,双手捧着一方金印而出。

那正是“汉寿亭侯”

之印,是关家荣耀的象征,也是束缚了关家九十九代的枷锁。

“关将军,这是何意?”

使者脸色微变,感到了不祥。

关兴没有回答他,而是将金印高高举起,声若洪钟,传遍四野:“我关家九十九代,镇守边疆,血洒疆场,所求为何?

非为封侯拜相,非为千古虚名,只为护我身后一方百姓,能有安宁!”

他顿了顿,目光如电,扫过在场每一个人,最后落在那惊疑不定的使者脸上。

“今日,我关兴,在此立誓——”

他猛地从背后抽出青龙偃月刀,刀光一闪,寒气逼人,“我关家自今日起,立‘武行道’!

不拜君王,不奉天命!

凡持刀者,无论农夫工匠,无论英雄凡俗,皆当以护民为先!

若有以‘正统’之名,行不义之事,欺压良善者——”

话音未落,他手中青龙刀轰然斩下!

“锵!”

一声金铁交鸣的脆响,那方代表着无上荣耀与皇权认可的“汉寿亭侯”

金印,竟被他一刀从中斩为两段!

“此刀,必斩之!”

声如雷震,刀气冲天。

祠堂之内,那九十九盏魂灯仿佛受到了感召,火焰瞬间暴涨三尺,齐齐燃烧,汇成一道粗壮的赤色光柱,冲破祠堂屋顶,直贯云霄!

使者吓得魂飞魄散,连滚带爬地逃上马车,仓皇离去。

关兴手持断刀,冷眼看着他们消失在远方,并未下令追击。

一个只会传话的走狗,杀之无益。

他弯腰拾起被斩断的金印,下令道:“将此印熔了,铸成一面铜镜,立于我关氏祖祠门前!”

数日后,一面巨大的铜镜立起。

镜面光滑如水,映照着关中大地。

其上,用刀劈斧凿般的笔迹,刻着十个大字:“忠不献君王,武不行虚名。”

紧接着,关兴盘坐于铜镜之前,引动体内那源自父亲的“道源之纹”



一股玄奥而磅礴的力量,顺着他的身体,涌入大地,沿着关中地脉,如水银泻地般弥漫开去。

自此,关中一带,所有心怀正气、手持兵刃的武者,无论修为高低,皆能隐隐感应到一股纯粹的武道真意。

那真意告诉他们,武道之巅,并非飞升天门,亦非权倾朝野,而是守护。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