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六百六十二章 太清圣人(1/3)

“你,如何?”

姜闻打量一番,收敛其心思。

朝着女子问了句是否安然,女子点头应是。

“若非尊者赐宝,素不可有这等造化。”

姜素含唇轻笑,她伸出手掌。

一道寒气席卷四周,便是大雪纷飞,冰晶如雨。...

夜色如墨,浸透了道观檐角的残瓦。

风从山脊上掠过,卷起几片枯叶,在空中打了个旋,又轻轻落在蒲团前。

那本《玄枢观真经》依旧摊开着,纸页微颤,仿佛还残留着主人翻阅时的气息。

月光斜照进来,映在那行新添的字迹上:“我有道观通异世,不负青山不负卿。”

笔锋苍劲,却带着一丝难以言说的倦意,像是临别前最后一声低语。

乌鸦早已飞远,天地归于寂静。

可就在这静谧之中,经书忽然轻轻一震。

一道极淡的青光自字里行间渗出,如同春溪破冰,悄然流淌至地面。

紧接着,整座道观微微嗡鸣,屋梁、香炉、铜铃皆泛起微不可察的涟漪??

那是空间被触动的征兆。

三日后,清晨。

晨雾未散,山门外的小径上走来一个少年。

他衣衫褴褛,肩扛铁锄,脸上满是风霜之色,眼神却亮得惊人。

走到道观前,他停下脚步,望着门楣上斑驳的“玄枢观”

三字,怔了许久,才低声喃喃:“就是这里了……梦里的地方。”

他叫林尘,是百里外山村的孤儿,自幼听老人讲过一段奇谈:百年前有位道士,手持木鞭,镇压邪渊,舍身封魔,魂归异界。

每逢桃树开花,他的影子便会出现在道观旧址,守着一盏长明灯。

昨夜,他在梦中见到了那人??

不是传说中的模糊形象,而是清晰得令人窒息的面容:眉目清癯,唇边含笑,手中握着一根枯枝般的鞭子。

那人对他说:“若你愿承此志,便来道观等我归来。”

林尘不知为何会做此梦,但他知道,自己必须来。

他推开门,尘灰簌簌落下。

殿内陈设简陋,唯有一尊泥塑道君像端坐中央,面前香炉冷寂,蒲团已朽。

他正欲跪拜,忽觉脚下一滑,低头一看,竟是那片黄叶??

正是乌鸦所衔之物,此刻竟静静躺在门槛之内,边缘还沾着些许黑泥,似从极远之地带来。

林尘心头一跳,俯身拾起。

就在指尖触碰到叶片的刹那,一股寒流直冲脑海!

无数画面如潮水般涌入:血海翻腾、五脏搏动、黑水倒灌、拘神鞭裂空而下……还有那一句经久不息的誓言:“今以此身作祭,重封天魔之渊!”

“啊!”

林尘闷哼一声,跌坐在地,额头冷汗涔涔。

“你看见了?”

一个女子的声音在他脑海中响起,温柔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谁?!”

林尘惊骇四顾。

“我是姜素。”

那声音缓缓道,“他是我的师弟,也是这座道观最后的守望者。

他走了,但他的因果未断,执念未消。

而你……是你主动踏入此门,所以,你已被选中。”

“选中?

什么意思?”

林尘颤抖着问。

“这道观,并非凡间建筑。”

姜素的声音如风穿廊,“它是一扇门,连通两界。

姜闻以魂为引,肉身为锚,将自身化作维系封印的一环。

只要封印尚存,他的灵就不会彻底消散。

可若有一日,封印再松,黑潮复起,便需有人接过拘神鞭,延续他的使命。”

林尘怔住:“你是说……让我接替他?

可我只是个凡人!

连修行都不懂!”

“修行可学,道心难求。”

姜素轻叹,“你能梦见他,说明你的神魂与这道观有缘。

况且,你拾起了这片叶子??

那是他最后一点精气所寄,唯有命格契合之人方可触碰而不死。”

林尘低头看着掌心的桃叶,只见其纹路竟隐隐泛出青光,仿佛脉络中仍有生命流动。

“我不怕死。”

他忽然开口,声音虽轻,却坚定如铁,“但我怕辜负。

如果真如你说,他曾一人挡黑潮、封天魔,那我也愿意试一试。

哪怕只能扫十年地、点一盏灯,也算替他守住这份清净。”

话音落下的瞬间,整座道观轰然一震!

屋顶尘埃簌簌而下,香炉无火自燃,一缕幽蓝火焰凭空跃起,缠绕在泥塑道君像之上。

那塑像双目原本无神,此刻竟缓缓睁开,射出两道金芒,直照林尘面门!

“既发此愿,便是入道之始。”

姜素语气庄重,“从今日起,你便是玄枢观第七代观主,承‘守界’之责。

我将以残魂护你三年,传你《玄枢观真经》根本法,教你如何感应两界气机,如何御使拘神鞭遗力。”

“拘神鞭……不是已经失去灵性了吗?”

林尘记得梦中那一幕??

姜闻将鞭插入心核,光芒万丈后归于沉寂。

“凡器可毁,道意不灭。”

姜素道,“那根鞭子本是上古道君遗物,承载‘拘神’之力。

姜闻以魂祭封,使其灵性沉眠,而非湮灭。

待时机成熟,自有觉醒之日。

而在那之前,你需要先学会‘观真’。”

她顿了顿,低声道:“闭眼。”

林尘依言合目。

刹那间,识海翻涌,一幅全新的世界在他眼前展开??

不再是现实的山林庙宇,而是一片扭曲交错的空间叠影:一边是现实世界的道观,另一边则是仙洞深处那五脏悬浮的血海。

两者之间,有一条由青光编织的细线贯穿其中,宛如命脉相连。

“这是……通道?”

林尘震撼。

“是‘道枢’。”

姜素纠正,“姜闻以自身为桥,打通两界节点。

如今他魂留彼方,桥梁犹存,但日渐脆弱。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