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五十七章 人参果(1/3)
将相机收好,姜闻一跃而上。
沿着天王垂落的发丝,朝着头顶飞奔而去。
当他站在天王的耳垂上时,耳边再次传来那沙哑沧桑的声音。
“离去……离去……”
“不要,回来……”
…… ...
夜风拂过道观檐角铜铃,叮咚作响,如诉如说。
姜闻立于后山清潭之畔,目光沉静,倒影在水中却微微扭曲??
那不是他的脸,而是一柄断剑的轮廓,静静横陈于心口位置。
每当月圆将至,这异象便愈发清晰,仿佛体内沉眠的“风律”
正缓缓苏醒。
七日了。
自他宣布设立风律司以来,已有三百六十七人前来申冤。
有被妖物夺舍却反遭镇压的凡人修士,有因一句妄言便遭圣地囚禁半生的老儒,更有母亲抱着枯瘦孩童跪在观门前哭诉:“我儿未犯天条,为何要饮那金液三年?”
姜闻一一接见,亲手写下批文,命风律司彻查。
可越是深入,越觉寒意刺骨。
原来所谓“圣地”
,并非护道之所,而是以信仰为锁、香火为链的牢狱机器。
那些蓝面人,不过是残魂寄壳;真正掌控一切的,是藏在九重云阙之后的“三老”
??
据传乃昔日天庭流亡仙官,借增长天王陨落之机窃据此界权柄,以“堕仙”
之名镇压异己,行私欲之实。
“他们已经开始注意你了。”
姜素悄然出现在身后,手中捧着一卷泛黄竹简,“这是从归藏门残留记忆中剥离出的‘律令原典’,上面记载着真正的风律十三条。
但……其中有五条被血迹涂抹,无法辨认。”
姜闻接过竹简,指尖触碰刹那,青光自胸口激荡而出,在空中投射出一段残缺文字: > “律一:凡执权柄者,不得妄断生死。”
> “律二:凡修道者,当护苍生如亲子。”
> “律四:若有仙神降世,须经万民公议方可受供。”
> …… > “律八:**??
**??
**??
**??
逆律者,天地共戮。”
“血迹是新的。”
姜素低声道,“就在昨夜,有人潜入观中书房,试图烧毁它。
若非我在识海设下预警,此刻已化灰烬。”
姜闻沉默良久,终将竹简收入袖中。
“他们怕的不是我拔起断剑,而是我读懂了‘律’的本质??
秩序不该由上而下压迫,而应由下而上生长。”
话音未落,远处钟声突起。
三响急促,乃是风律司遇袭之兆!
他身形一闪,化作青虹掠空而去。
姜素紧随其后,身影虚化如烟。
风律司建于城西旧刑堂遗址,原为关押“邪修”
的黑狱,如今已被改造成明镜高悬的公堂。
此刻大门破碎,梁柱倾塌,十二名执法弟子横卧血泊,气息微弱。
中央案台上,一份尚未批复的卷宗赫然写着:“查百溪神都祭天大典,历年献祭童男童女共计一百零三人,主祭者??
三老座下大弟子陆昭。”
而卷宗之上,插着一把漆黑短匕,刃身刻有细小符文:**“缄口令”
**。
“好一手杀鸡儆猴。”
姜闻冷眼扫过四周,掌心浮现出一丝青光,“看来他们不愿等我慢慢查,决定先动手了。”
姜素蹲身检查伤者脉搏,眉头紧锁:“匕首上有毒,是‘忘忧散’,中者神志涣散,终生沦为傀儡。
但他们没下死手……说明还想留你一个‘讲理’的假象。”
“假象也好,真意也罢。”
姜闻缓缓走到案前,取下短匕,轻轻一折??
咔嚓一声,匕首断裂,其中一枚符文化作黑烟升腾,竟凝聚成一道声音: > “姜观主,三日之内,若再翻此案,百溪城将血流成渠。”
烟散,寂然。
翌日清晨,道观外聚集数千百姓。
有人抬着棺材,有人抱着族谱,皆为亲人申冤而来。
姜闻登台宣读新规:“自今日起,风律司直隶道观,不受任何势力节制。
凡涉命案、冤狱、贪渎,皆可来诉。
吾以风律为誓,必还公道于天下。”
人群沸腾,欢呼震天。
然而就在此时,天空骤暗。
九朵青铜色云团自四方汇聚,隐隐结成北斗之形。
一道威严声音自云端传来: > “姜闻,尔本凡俗道士,侥幸得些遗泽,便敢僭越天规?
速速解散风律司,焚毁伪律,尚可保全性命。
否则,休怪我等代天行罚!”
姜闻仰头,朗声回应:“何为天规?
若天规只为护权贵而压黎民,那这天,不敬也罢!
我所行者,非叛道,而是正道!”
“狂妄!”
云中怒喝,“既然不知死活,那就让你见识真正的‘天罚’!”
轰隆??
一道紫雷自天而降,直劈道观正殿!
可就在雷霆触及屋檐瞬间,姜闻胸前青光暴涨,一道虚幻剑影冲天而起,竟将雷电斩为两段!
余波扩散,击中山后巨石,碎石飞溅,却无一人受伤。
“风律护体,万邪不侵。”
姜闻踏空而起,衣袍猎猎,“你们口口声声代天行罚,可曾问过这天下苍生允不允许?
今日我在此立誓??
凡枉死者,我必追责;凡欺民者,我必斩之!
哪怕你们真是天上来客,我也要斩出一条人间正道!”
话音落下,四十九名风律司弟子齐步上前,跪地叩首:“愿随观主,执律平冤!”
百姓亦纷纷跪拜,声浪如潮:“愿随风律,共抗强权!”
那一瞬,姜闻识海剧震,仿佛有某种古老契约正在成型。
他忽然明白??
这不是力量的增长,而是**信义**的凝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