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五章 心魔(1/2)
法力涌现,汇入梁缘眉心中。
怎想他汇入的法力越多,这女子命火消退的越快,眼看着那熊熊命火逐渐枯竭,姜闻也知道这时候甚是危险。
“若不能驱散心魔,只怕再多法力也是白费。”
姜闻心头升起几分焦急,他知道自己这种行径有些白费气力。
心魔乃是大劫,从心头而起,直指神魂。
若被心魔侵扰,便是仙人也难解救。
所以自古而来,修士皆惧怕心魔。
如今梁缘因为自己的几句话生心魔,若过不去这道坎,不是化为心魔就是身死道消,这可不是他想要的结果。
念罢,姜闻将梁缘置于石榻上。
以幻阵屏蔽屋舍,叫外人无法打扰。
他与之对坐,双目紧闭。
“如今之计,只能用这等神魂法术了。”
他默念一声,神识入海。
顿时金光四射,映照于梁缘周身。
下一刻,他的神识与女子相连接,逐渐遁入其心神之中。
茫茫然然,无边无际。
云雾缭绕,不见踪影。
不知多久以后,等到姜闻再次睁开双眼,他已然来到一处陌生之地。
那是一座山村乡野,景色也端是美丽。
暮色四合,远山如黛。
泥泞小径蜿蜒入谷,两侧老树枝桠虬结,缠着枯藤与新绿。
几缕炊烟自山坳处升起,散入氤氲的雾气里,沾湿了赶路人的粗布衣衫。
溪水自石罅间涌出,潺潺而下,汇成一湾浅潭。
水色清冽,映着天光云影,偶有肥硕的青脊鱼一闪而逝。
潭边青石被磨得光滑,是村妇捣衣留下的痕迹,石缝里还卡着半块朽坏的木槌。
山坡上开辟着几块薄田,庄稼长得稀疏,与顽强的野草争夺着地力。
田埂边歪斜地立着一个草扎的陋像,披着蓑衣,斗笠下模糊的面孔被风雨蚀去大半??
那是乡民祭祀的土地神?
,香火冷清,唯有鸟雀歇脚。
再远处,更深的老林中,枝叶蔽日,光线难入。
腐叶堆积尺厚,踏上去悄然无声。
林间气息混杂着泥土的腥气、菌类的异香与某种说不清的陈旧意味。
村落倚着山脚,几十户人家,屋舍皆是黄泥墙,茅草顶。
鸡犬之声相闻,人语却低缓,仿佛怕惊扰了四周沉眠的山峦。
好一处悠然自得之景,看得人心旷神怡。
这是梁缘记忆深处,也是她最为执念之地。
“看来这里是她出生的地方?”
姜闻心怀几分疑惑,然后慢慢朝着村中走去。
正是暮野黄昏时分,村中炊烟缭绕。
潺水转转,做叮咚脆响。
踩着泥路,姜闻走在乡间小道来。
遥遥可见村中光景,还有童子骑牛归来。
穿过搭在溪上的木桥就进了村子,饭菜的香味扑鼻而来。
姜闻看了看几户人家,里面有男女老幼,可却看不清他们的脸庞。
在梁缘的记忆中,这些村民不过是心底回忆的一部分罢了。
她可能记不住那些村民每个究竟长的什么样,但能记住这座村子有着村民。
往里走,路遇几人。
穿行而过,互不相扰。
这是梁缘心中的记忆,而他不过是个外来者罢了。
有过几座草屋舍,姜闻站在了一户人家前。
这座屋舍和其他的不同,是用青石砌而成。
外面的院子里养着鸡,周边还种着果蔬与蔬菜。
与这山村的简陋截然不同,显然在梁缘心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这里莫非就是她的家?”
姜闻看着院门,伸手敲了敲。
没多久轻快的脚步声传来,院门轻轻被拉开。
一个模样可爱的小姑娘打开了院门,她睁大双眼好奇的打量着姜闻。
“你是谁呀~”
小丫头稚嫩地问道。
姜闻见她,不由面露笑容。
俯身摸了摸小丫头的脑袋,小丫头也没躲开。
他指了指外,温声说道:“我是路过之人,见天色不早了想来借宿。
不知道你们家大人愿不愿意?”
“原来是这样呀,那大哥哥你等等我。”
小丫头说着,噔噔就朝屋中跑去。
屋内传来她欢快的声音,似乎是在与谁说些什么。
没多久一位穿着青衣的中年人走出来,他面容儒雅,眼中多有几分文人的谦逊。
朝着姜闻拱手,然后笑道:“公子看起来并非本地人,来此莫不是游玩?”
“是,见此地山清水秀,不禁心生神往。
故而多留了片刻,没想到醒来时天色已晚。”
姜闻谦笑道。
“听公子谈吐,也是个读书人,快请进吧。”
中年人热情招呼,将姜闻请到家中。
走入屋舍内,姜闻才发现这间屋子的清雅。
墙上挂着书画,屋子窗前放着长琴。
客堂里摆着桌子,桌子上正放好了酒菜。
酒菜丰盛,鸡鸭鱼皆有。
很难想象这是山村该有的伙食,哪怕是豪绅地主也不过如此。
一位模?
清秀的女子正倒着酒,见姜闻进来也是热情招待。
中年人邀请美闻入座,姜闻也没客气。
两人共举一杯,然后畅谈一番。
“在下姓梁名瑾,字明正。”
“姜闻,姜氏名闻。”
姜闻行礼道。
“姜兄能来这里,也算是缘分。
莫要客气,好吃好喝。”
正笑谈中,那小丫头跑上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