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十七章 修道界(1/2)

“世人皆畏妖魔,可妖魔食人却不食心,反倒是世人虽不食人却是食心矣。

妖乎,魔乎,人乎。

禽兽之举,有何区别?”

常明子看着长平村的屋舍,唏嘘的叹道。

“前辈问我如何看待此番劫难,我只能说此非天灾,乃是人祸。”

“道友说的在理。”

姜闻含笑道。

“可世人愚昧,三垢难除。

这长平村所发生的事情不过沧海一粟罢了,这般情况又该如何解决。”

“……”

常明子沉默良久,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他感叹一声,朝着姜闻摇摇头。

“恕晚辈愚钝,实在想不出其他法子,只能顺其天意。”

听到常明子的回答姜闻也没感到意外,毕竟他早就知道这问题难以回答。

即便是在物质富裕的现代,这种问题也没人能够得出答案。

不过姜闻知道要装作高人肯定不会说的太直白,他故作高深的笑了笑,随后摸着假胡须道:“顺天意而为乃是入道,补天之不足方才称修道。

汝等修道,岂能顺势而为?

修道如行水,虽遇山壁却当持之以恒,化石为路。”

“人之道亦是如此。

曲则全,枉则直,洼则盈,敝则新,少则得,多则惑。

是以圣人抱一,为天下式。

不自见故明,不自是故彰,不自伐故有功,不自矜故长。

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古之所谓曲则全者,岂虚言哉!

诚全而归之。”

“善。”

常明子如茅塞顿开,面露喜色道。

“多谢前辈指点。”

“你能明白便是甚好。”

姜闻满意的点点头,觉得自己这高人当得还不错。

对此也不禁感叹这道德经实在深奥,对于古贤的钦佩之情也油然而生。

“只是前辈,修道二字说来简单,我心中还是常常困惑。

晚辈想问前辈,何为道?”

常明子谦卑的询问道。

他的双眼炯炯有神,看向姜闻时乞求得到一个答案。

到了他这般境界,参禅打坐进修法力已经杯水车薪。

如何悟道,看破孽障见得本性才是最为重要的。

“道?”

姜闻听到这话,沉思片刻后才慢声说道。

“大道无形,生育天地;大道无情,运行日月;大道无名,长养万物;吾不知其名,强名曰道。

夫道者:有清有浊,有动有静;天清地浊,天动地静。

男清女浊,男动女静。

降本流末,而生万物。

清者浊之源,动者静之基。

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故而,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

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

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

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姜闻说完,安静的看着沉思在原地的常明子。

他刚才结合者道德经,将道字解释给对方听。

虽说他的世界没有修道者,但这些思想巨作却是源远流长。

道家的修道思想经过千百年的思考,早已经符合于道。

甚至于国人日常的举止言行,无一不受着道家思想的影响。

而这个世界虽有道士这般存在,但道家的典籍却是寥寥无几。

姜闻曾遇到过一些道士,会的都是些画符炼丹的杂术。

虽都是些假道士,但却能从其中窥见一二。

加之现在从这位修道之人的言语中,姜闻更能确定自己世界那些典籍不存在于这个世上。

颇有些修功不修心,练武不练桩的差别。

两人之间无言,而那常明子双目紧闭,面带喜色。

忽然平地乍起风声,只听到树叶哗哗的摇曳,那道人的衣袍猎猎作响。

许久之后,常明子睁开双眼,风声也随之歇去。

他含着欣喜的笑意,朝着姜闻深深鞠躬。

“晚辈常明子,多谢前辈指点!”

常明子心中万分感激。

若非眼前这高人的指点,他想悟透这些大道之理怕是还得过上许久。

亦或是他这一生也未必能参透其中大道之理。

“前辈愿意指点晚辈,晚辈心中实在感激不尽。

何以为报,无以为报。

只要是前辈所求之事,晚辈定当竭尽全力。”

常明子如此诚恳,弄的姜闻也有点不好意思。

他虽然不明白这道人到底明白了什么,但还是表现得很欣慰:“你能明白表好。

只是说到这事,倒的确有件事想问问你。”

“还请前辈明言,晚辈知无不言。”

常明子拜道。

“我想问这世间修道仙门之事,你可知道多少?”

姜闻看着常明子,说出自己想问的问题。

“仙门之事晚辈倒是知道些,不知前辈想听哪方面。”

常明子倒也没质疑姜闻为什么不知道修道界的事情,天下非只有大乾,世间隐宗门比比皆是。

前辈应是远离尘世的大贤,所以对世间之事知之甚少。

“便从你知道的仙门说起吧。”

姜闻也没客气。

常明子闻言道是,便将各家仙门说给姜闻听。

大乾乃是孕天命而立,疆土亿万里。

常人穷尽一生都难看周全,便是仙门高人走遍也需要极长时间。

而大乾内有仙门无数,其中正道领袖为三圣。

亦是大乾道统太神宫,天山仙门紫霄殿,恒海仙山无量阁。

三圣之后则为四大宗门,一则信奉神?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