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97章:竟然可行!是陈才设计的!全场震惊!(2/3)

她做的不是高科技装置,而是一本《高原儿童观星手册》。

里面记录了她和同学们连续一年每晚观察星空的手绘笔记,附带简单物理知识解释,全部用藏汉双语编写。

“我想让更多像我一样的孩子知道,”

她在答辩时说,“即使住在世界屋脊,也能看懂宇宙的语言。”

掌声响起时,王星辰悄悄退出会场,走到营地边缘的一块岩石上坐下。

他打开便携终端,进入“星童二号”

的实时监控界面。

飞船正掠过南太平洋上空,下一圈轨道将经过喀布尔。

他输入指令: > 【优先广播:卓玛的观星笔记第23页】

> 内容:猎户座三颗星连成的腰带,藏语叫“牧羊人的鞭子”



古人说,看见它升起,就该赶羊下山了。

十分钟后,地面站反馈确认:信号已成功接收并播放。

同一时刻,阿富汗女孩上传的心理安抚仪新增了一项功能??

当检测到使用者心跳加速时,会轻声念出一段星空故事。

第一条,正是卓玛写的那段关于猎户座的文字。

一周后,龙腾厂区迎来一位不速之客。

一辆军绿色吉普车直接开进大门,车上下来的是位身穿旧式中山装的老者,胸前别着一枚褪色的航天徽章。

门卫拦不住,陈锐闻讯赶来,一眼认出对方身份??

张振国,我国早期火箭控制系统奠基人之一,三十年前隐退,传闻早已移居海外。

老人没说话,径直走向测试舱,在“星辰模块2.

0”

的展示台前站定。

他戴上白手套,轻轻抚摸那块裸露的电路板,指尖划过每一根焊线,每一个接口。

足足十分钟,他才开口:“这东西……是谁设计的电源管理模块?”

“是我们团队集体完成的。”

陈锐谨慎回答。

“胡说。”

老人冷哼,“这布局,这走线逻辑,分明是李文博的手笔!”

王星辰这时赶到,听见名字,心头一震。

“您认识李文博?”

老人猛地转身,目光如刀:“他是我关门弟子!

三年前昏迷前,最后一次见我,说他在做一个‘能让每个孩子都成为工程师’的梦。

我以为他疯了……可现在看来,你们把他没走完的路,走成了高速路!”

他从怀里掏出一张泛黄的设计草图,展开在桌上。

“这是我当年被叫停的‘全民航天启蒙计划’。

上级说‘技术不能下放太多,怕失控’。

结果呢?

我们错过了整整一代人的想象力!”

他的声音颤抖起来,“可你们做到了。

而且做得比我敢想的还远。”

王星辰看着那张图纸,忽然明白了什么。

“所以……您今天来,是为了道歉?”

“不。”

老人摇头,“是为了加入。”

当晚,张振国留在了厂区。

他带来的不只是那张尘封三十年的蓝图,还有一整箱手写笔记、未发表的实验数据、以及一套完整的“低成本空间探测器教学套件”

原型。

“我可以不要署名,不要经费,甚至不要办公室。”

他说,“只要让我教孩子们怎么把梦想送上天。”

三个月后,第一台由“星云网络”

协同研发的空间探空球升空。

材料是回收塑料与碳纤维混合编织,动力靠太阳能加热空气,导航系统基于吴志远的混合供电模型改进,飞行轨迹则由全球三千多名孩子通过“共创空间”

共同规划。

它没有进入轨道,只飘到了平流层,拍摄了地球的弧形边缘与漆黑宇宙的交界。

但在落地回收时,人们发现球体内壁刻满了名字??

每一个参与设计的孩子,都用激光笔在内衬上留下了自己的名字,像一场跨越大陆的签名仪式。

与此同时,国内舆论再次掀起波澜。

某权威媒体发布深度调查报道,标题赫然写着:《谁在制造恐慌?

揭开“军工复合体”

谣言背后的资本操盘链》。

文章揭露,此前疯狂抹黑龙腾的几家自媒体,背后均有国外科技巨头的投资背景,其目的正是打压中国民间创新生态的成长。

文章结尾写道: > “当一个国家的孩子都能动手造星星时,这个民族的未来,就不会被任何人定义。”

王星辰看到这篇报道时,正坐在飞往巴黎的航班上。

身旁坐着的是卓玛、才让太,还有巴特尔。

四个孩子穿着统一的蓝色制服,胸口绣着“星辰使者”

字样。

空姐经过时,忍不住多看了几眼:“这些都是小科学家?”

“他们是未来的光。”

王星辰轻声说。

飞机穿越云层,阳光洒进舷窗。

巴特尔忽然伸手摸了摸窗玻璃,笑着说:“老师,星星刚才跟我打招呼了。”

“怎么知道的?”

“因为我心里暖了一下。”

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当卓玛用清脆的嗓音讲述“如何用三块钱的传感器监测山体滑坡”

,当才让太演示牦牛巡游信号塔的动画,当巴特尔安静地播放那段被“星童二号”

广播过的盲童语音包,全场寂静无声。

然后,掌声如雷。

会后,一位法国教育部长拉着王星辰的手说:“我们一直以为创新要靠精英大学、巨额投资、顶尖实验室。

可你们告诉我们,真正的起点,可能只是一个孩子不想让奶奶再摸黑走路的决心。”

回国那天,渝州厂区门口排起了长队。

不是记者,不是官员,而是一群群背着书包的中小学生。

他们举着牌子: > “我想做个会飞的轮椅!”

> “我能参加共创空间吗?”

> “老师,我也想造星星!”

王星辰站在门口,一个个点头,一句句答应。

直到夜深人静,人群散去,他才回到办公室。

桌上放着一封信,没有署名,信封上画着一颗简笔星星。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