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91章:‘泰山‘’上战场了!舆论汹涌!(2/3)

结论: 该企业正以教育为掩护,实施大规模、低门槛、高渗透性的前沿科技扩散。

其技术转化效率远超传统军工体系,且具备极强的社会动员能力。

若放任其发展,将在十年内重塑全球科技权力格局。

“荒谬!”

一名将军猛地拍桌,“他们竟敢把隐身材料当成儿童手工课内容?

这分明是战略挑衅!”

另一名文职官员冷静反驳:“可他们每一步都合法合规。

联合国《儿童权利公约》明确保障未成年人接受科学教育的权利。

我们总不能因为别人教孩子物理,就派航母舰队过去施压吧?”

会议室陷入沉默。

最终,总统国家安全顾问开口:“那就……我们也做一套。”

众人抬头。

“我也要让美国孩子学会‘隐形斗篷’。”

他眼神坚定,“但我们的版本,必须更快、更强、更具竞争力。

这不是军备竞赛,是教育竞赛。

谁能赢得下一代的大脑,谁就掌控未来。”

命令下达仅两周,白宫宣布启动“星火少年创新工程”

,投入百亿美元扶持民间STEM教育项目。

硅谷巨头纷纷响应,推出各类高端科技玩具套件。

然而市场反应冷淡??

价格昂贵、组装复杂、缺乏趣味性,家长抱怨“还不如买乐高”



反观龙腾玩具集团的新品发布会则火爆全网。

发布会现场设在一个废弃工厂改造的开放式展厅。

没有西装革履的高管,只有十几个穿着校服的学生轮流登台讲解新产品。

压轴登场的是个十五岁的女孩,戴着牙套,说话还有点紧张:“大家好,我是重庆八中高一的李思瑶。

今天由我来介绍最新款??

‘**反重力滑板体验包**’。”

镜头拉近,展台上一块看似普通的滑板静静悬浮在离地三十厘米处,缓缓旋转。

“它采用高温超导体与永磁轨道之间的迈斯纳效应实现稳定悬浮,配套低温制冷模块可持续运行两小时,充满电只要二十分钟。”

她熟练操作遥控器,滑板忽而上升,忽而侧移,“最重要的是,它内置九轴陀螺仪和AI平衡系统,初学者也能安全使用。”

观众席爆发出热烈掌声。

记者提问环节,一名外媒记者尖锐发问:“你们是否担心这种技术被改装成军事用途?

比如搭载爆炸物进行袭击?”

李思凡微微一笑:“您知道这块滑板的成本是多少吗?

三万两千人民币。

而在黑市上,一架改装自杀式无人机只要五千。

如果您是恐怖分子,您选哪个?”

全场哄笑。

她继续说:“而且,每个用户都需要注册实名信息,每次启动都要人脸识别。

一旦检测到异常载荷或飞行轨迹偏离预设区域,系统会立即断电并报警。

我们不怕技术被滥用,因为我们相信,真正热爱科学的人,永远不会把它变成伤害别人的工具。”

发布会结束后,订单如雪片般飞来。

短短七十二小时,全球预售突破百万台,覆盖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

而在后台,陈锐收到了一条来自瑞士日内瓦的消息: 【国际红十字会正式提出合作意向,希望定制一批“医疗运输滑板”

,用于战区伤员转运及药品投送。】

他笑了笑,回复两个字:**同意。

** 夜深人静时,他独自走进地下四层的核心档案室。

这里存放着所有项目的原始设计图与伦理审查记录。

他在“星际方舟”

系列文件柜前停下,抽出一本泛黄的手写笔记。

扉页上写着一行字: > “致未来的你: > 如果你看到这些设计,说明它们还没有被用来杀人。

> 这是我最大的欣慰。”

> ??

林建国,1998年 那是他父亲的名字。

三十年前,这位曾参与国家重点项目的老工程师因反对某项武器化提案遭贬谪,最终隐居西南小城,靠修理收音机度日。

临终前,他留给儿子唯一遗物就是这本笔记,里面画满了各种天马行空的发明构想:能净化水源的飞行器、可自动播种的农业机器人、用声波驱散雾霾的城市穹顶…… 全都标注着同一句话:“**仅供民用,永不军用。

**”

陈锐轻轻抚摸那些褪色的铅笔线条,仿佛触摸到了某种传承。

第二天清晨,他召集全体研发人员开会。

“从今天起,‘星际方舟’项目升级为一级优先级。”

他说,“我们要造一艘真正的飞船。”

众人愣住。

“不是模型,不是教学版。”

他目光灼灼,“是能载人进入近地轨道的完整原型机。

动力系统用离子推进,生命支持依赖闭环生态,导航依靠量子纠缠通信。

我们可以做到。”

“可……这已经超出玩具范畴了。”

有人小声说。

“不。”

陈锐微笑,“对孩子来说,宇宙才是最好的玩具盒。”

林小满第一个举手:“我报名参加测试乘组!

我可以负责AI交互模块调试!”

“我也要上!”

另一个男生喊道,“我可以修发动机!”

越来越多的人站起来,年轻的脸上写满炽热。

陈锐看着他们,忽然觉得父亲当年的梦想,正在这片厂房里悄然复活。

数月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外围,一支不起眼的车队缓缓驶入。

车上装载的并非火箭箭体,而是一组模块化组件,外形酷似巨型拼图积木。

官方通报称:此为“青少年太空探索教育计划”

试验载具,旨在激发学生对航天科技的兴趣。

但实际上,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艘完全由民间力量独立研制的可重复使用小型航天器??

“**星童一号**”



发射当天,全球直播。

倒计时归零,地面没有轰鸣巨响,只有一道幽蓝光芒悄然升空。

那是高效离子推进器启动的迹象。

飞船平稳爬升,穿越大气层,最终进入预定轨道。
上一页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