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189章:学习航天,你特么还是个天才?(1/3)

陈才的嘴角,抽动了一下。

航天板块?

这不是在能量币商城里面就有的吗?

“系统,我看能量币商城里面就有许多关于航天的科技,怎么现在你又莫名其妙的冒出来了一个关于航天的板块?”

...

米安卡几乎是被伊万的咆哮从睡梦中震醒的。

凌晨四点十七分,他手机屏幕上闪烁着“少校”

两个字,来电铃声像战地警报一样撕裂了寂静。

他猛地坐起,脑袋撞上了上铺床板,疼得龇牙咧嘴,却不敢挂断。

“到??

在!

少校!”

他声音发抖。

“立刻订最早一班飞龙国渝州的机票!

现在!

马上!

别问为什么!”

伊万的声音像是从炮管里喷出来的,带着硝烟味和不可抗拒的命令,“带上尼古拉说的那个‘玩具’,用军方外交包裹走特殊通道,密封、防磁、三级安保!

出了差错,你去西伯利亚挖十年冻土!”

电话挂了。

米安卡愣了三秒,然后像被电击般跳下床,光脚踩在冰冷的地板上,一边翻找行李箱一边嘟囔:“我的天……就一把小孩玩的枪?

至于吗……”

可当他打开保险柜,看到那把通体灰黑、线条流畅得不像玩具的电磁步枪时,手不由自主地抖了一下。

这玩意儿,真的只是“玩具”



六小时后,渝州江北机场T3航站楼。

米安卡拖着一个银灰色金属箱,顶着两个浓重的黑眼圈走出国际到达口。

他刚想掏出手机联系接应人,肩膀突然被人拍了一下。

“米安卡同志?”

一个穿着深蓝色夹克、戴着金丝眼镜的年轻人笑眯眯地看着他,“我是陈锐,代表厂方来接您。”

米安卡瞳孔微缩。

眼前这人看起来不过三十出头,斯文得像个大学讲师,但眼神沉稳,握手时掌心干燥有力??

这不是普通人。

“你就是陈锐?”

米安卡压低声音,“那个……造出这把枪的人?”

陈锐笑了笑,没回答,只是指了指他身后的金属箱:“先上车吧,路上聊。”

车子是一辆不起眼的国产电动SUV,没有标识,内饰简洁到近乎朴素。

但米安卡一眼就看出,这车的底盘异常厚重,轮毂纹路特殊,疑似防弹设计。

“你们厂……到底是做什么的?”

米安卡忍不住问。

“玩具厂。”

陈锐启动车辆,语气平淡,“主营儿童益智类电动模型,出口欧美。”

米安卡差点笑出声:“那你告诉我,这把‘儿童玩具’是怎么做到一枪打穿二十毫米钢板的?”

陈锐 glanced at him through the rearview mirror, still smiling:“它确实是玩具。

只不过,我们做玩具的原则是??

真材实料,绝不糊弄孩子。”

米安卡沉默了。

车子驶入一片工业区,周围高楼林立,但他们的目的地却是一座隐藏在绿化带深处的老式厂房。

外墙斑驳,铁门锈迹斑斑,门口连个招牌都没有。

“就这儿?”

米安卡皱眉。

“嗯。”

陈锐下车,刷了张卡,铁门缓缓开启。

里面的世界,让米安卡瞬间窒息。

宽敞的车间内,数十条自动化生产线正在运转,机械臂精准地组装着各种模块。

墙上挂着大幅图纸,标注着“电磁轨道优化方案”

、“微型聚变电池原型”

、“智能弹道计算系统”

等字样。

几名穿着工装的技术人员正围着一台外形酷似战斗机引擎的核心部件讨论。

最让米安卡震惊的是,角落里竟有一台正在测试的四足机器人,通体漆黑,背部搭载着小型导弹发射巢,动作灵活得如同猎豹。

“这……这不是玩具。”

米安卡声音发颤,“这是……这是未来战争系统!”

陈锐淡淡道:“对我们来说,都是玩具。

孩子们喜欢会跑会跳的东西,所以我们做了能越野的机器人;他们喜欢打枪,所以我们做了能发射电磁弹的步枪;他们梦想开飞机,所以我们做了能垂直起降的遥控飞行器??

只不过,这些‘遥控’,其实都能载人。”

米安卡脑子嗡嗡作响。

他忽然想起尼古拉拆解那把枪时说的话:“主板留了80倍功率接口……电池仓能扩容五倍……这根本不是成品,是预留升级空间的设计!”

“你们……早就知道它能改造成武器?”

他死死盯着陈锐。

陈锐点头:“但我们不做武器。

我们只做玩具。

至于别人拿去怎么用,那是他们的选择。”

米安卡苦笑:“可你们的技术,已经远远超过任何国家的军工水平了!”

“技术本身没有善恶。”

陈锐推开门,带他走进一间办公室,“就像火药最初是用来做烟花的,核能最早是为了发电。

我们只是……把可能性做出来了。”

办公室墙上挂着一幅字:**“童心即初心,创造无禁区。”

** 米安卡正看得出神,门外传来一阵脚步声。

一个穿着灰色工装裤的女孩走了进来,扎着马尾辫,脸上还沾着机油,手里拎着一把拆开的电磁手枪。

“陈哥,第三批次的微型电磁模组调试好了,能量转化效率提升到92.

7%,散热问题也解决了。”

她抬头看到米安卡,愣了一下,“哦,客人?”

“米安卡,俄罗斯军方代表。”

陈锐介绍道,“这位是我们研发部的小 leader,林小满,19岁,大二在读。”

米安卡瞪大眼睛:“19岁?

你是说……这整个系统,是你们几个年轻人搞出来的?”

林小满耸耸肩:“团队平均年龄24岁,大部分是在校生。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