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8章 长江后浪推前浪,我的绝对要比你劲爆(2/3)
在九十年代初的那场经济过热中,固定资产投资年增长率达到了近40%,加上巨大的海外市场带来的外需,推动我们产能迅速扩张。
产能的增长率远远大于内需的增长率,其实当时很多的经济学家都发现了,我们经济中短缺的特点正在逐渐消失,买方市场的特点逐渐显现。
也就是说我们刚刚告别了物资短缺的时代,就立刻进入了产能过剩的时代。
供不应求突然变成了供过于求,供求总量的逆转会引起结构性的矛盾、市场竞争加剧,企业经营会越来越困难。
正常来说,供求关系的变化会驱动经济结构和经济体制的变化。
然而,由于我们正在国际市场上快速扩张,大量产品销往海外。
这样不仅使得国内供大于求的矛盾被抵消掉了,而且产能还在以极快的速度继续扩张。
国际资本和跨国集团正处于向金融资本转型的过程中,自从布雷顿森林体系解体后,漂亮币不再与黄金挂钩,开始采用浮动汇率的货币金融政策。
欧美国家开始以提高净资本流动率的方法来维持实际消费,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但资本创造的价值却源源不断的向发达国家回流。
为了获取更多的资本收益,发达国家依靠强权把发展中国家纳入到核心-半边缘-边缘的结构中来,也就是世界体系理论。
(核心区也就是最发达的、工业化且富裕的国家。
半边缘区域也就是中等富裕、经济多样性的国家,边缘区域是基于农业和矿业等狭隘经济基础的国家),发达国家想法设法地用市场自由化和金融自由化忽悠发展中国家,这样国际资本和跨国集团就能不受限制,毫无阻碍的涌入发展中国家,抢占战略资源。
但是他们通常只追求短期利益,占有时间不会太长,榨取到足够的利润或者遇到经济波动后就会溜走。
在这种模式下,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剥削程度远远超过了五六十年代的水平。
而当时的国际社会发生了巨变,而我们的政治经济环境是相当稳定的,产业资本正在迅速扩张,并且越来越开放,这就成了国际资本转移的最佳地。
一般贸易在贸易总额中的占比能够反应一个国家的产业结构水平,这个数值越高就意味着产品的附加值、创新能力和竞争力就越强。
根据微笑曲线理论,附加值最高的是研发和销售,加工制造是附加值最低的。
而跨国集团产业转移出去的,基本上都是最低端的组装加工,高附加值的东西他们都掌握在自己手上。
他们响应发展中国家的号召跑去投资建厂,工人的工资比本国要便宜很多倍,环境污染也不用操心,最后产品和利润都运回了发达国家。
发展中国家则是用高利率和低币值来吸引西方金融资本,而且还怕外资不来,我们甚至还开出了特别优惠待遇吸引他们过来。
这么做的好处自然也是有的,我们得到了快速发展,出口总额也在快速增长。
但是这个增长却是不稳定的,有数年的一般贸易出口占比开始下降,而外资企业的一般贸易出口却显著提升了。
这就意味着国家资本逐渐控制了我们的高附加值产业及出口。
不过这些都没什么,不过是发展中国家的必经之路罢了。
以前有一本有关亚洲发展趋势的书里说过,工业化的目标是学习先进技术,形成自主创新能力。
这就跟国外的贷款上大学差不多,哈哈哈。
其实在发展中国家,评判债务、赤字和通胀是否合理关键是看该国是否实现了技术进步。
从事低附加值的组装加工不要紧,国际资本拿走的陆润也无所谓,要紧的是技术升级。
不管用什么方法,是自主研发也好,钱买也好,用市场换技术也行,以前的那些发达国家也都是从低端制造业一步步过来的,靠的就是技术进步和资本积累。
我在网上看到很多人说什么,不能造就去进口。
但他们却没想过,使用进口代替,远远不如直接引进外资,因为发达国家可以通过关税壁垒或者行政手段以及其他方法让你的产品卖不出去。
除非你能顶着封锁和制裁进行技术突破,或者说你有足够大的国内市场进行支撑。
全球金融危机造成了大量工厂倒闭,大量的企业失去了订单,仓库里堆积的货物无法变现。
这已经是在提醒我们了,现在的产能已经过剩到一定地步了。
如果海外无法消化我们生产出来的货物,而内地市场也是如此,那倒闭的企业将会更多。
近几年来,很多企业都开始搞低价策略,他们想的都是肯基基那一套,通过完善供应链来减少成本,从而打垮竞争对手。
靠着不断把对手吞并,变成了行业里的龙头企业。
还有的企业则是偷x漏x,假做财报在资本市场上大肆收割,更有的老板动不动就贷款多少亿。
我是在国外留学的,在国外见到了很多从国内过去的老板,那一个个的比国内首富是有钱多了。
现在流行移民,你说这帮赚了钱的人如果把所有的钱都移到了海外,然后公司又在内地大肆收割……”
陈熙说到这,很多老板的脸色都不太好看,不过支持他的更多,一个个都暗中竖起了大拇指。
其实本土资金大量流出,是每个国家都不希望看到的,西方国家在这方面的管制一样严格,想要将资金搞出搞进,除了特殊方法以外,运用基金就是比较好的合法途径了。
然而那些老板却使用别的方法来转移,这样搞的结果就是一毛钱都不会留下来。
“陈总,刚刚你的发言已经很得罪人了,没想到长江后浪推前浪啊。”
徐家有些幸灾乐祸道。
“这有什么,今天是国内未来发展大会么,当然是有什么说什么了。
如果大家都含含糊糊,拍领导马屁,这会不就形同虚设了么。”
陈逸枫面无表情的回答着,其实他心里此时却烦躁的一批。
“不够劲爆,没有我的劲爆!”
听着青年发言的冯运喃喃自语着,脸上还挂着失望之色。
“刚刚说到贷款,某些老板从银行贷款的钱那是个天文数字,但这钱还不上怎么办呢银行会不会出现巨大的窟窿要填我以前看过个电视剧,那时候清朝钱庄用的都是银票,银票自然也能兑换成银子。
剧中有个情节,因某一突发事件,民众对钱庄的信任度骤降,纷纷涌向钱庄要求兑换银子。
面对如此庞大的兑换需求,钱庄的实际库存银子显然无法满足。
这时,钱庄掌柜急中生智,安排马车装载看似真实的假银子,在钱庄后门频繁出入,营造出钱庄拥有充足现银的假象,以此打消了民众的疑虑。
但这是在古代,现在几乎走几步就能看到一家银行,银行的数量那是天文数字。
假如哪一天,如果银行没钱了,又有大批人想要取钱,他们肯定不会像电视剧里那么做,而是会找其他借口……”
冯运话音刚落,陈熙又说道。
这回变成在场银行老总的脸色不好看了。
冯运则是偷偷握紧拳在心中大喊一声:“好!”
刚刚还在调侃陈逸枫的徐家则是背后冷汗直冒,就像是被人发现了小秘密一样。
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老板更是气的牙痒痒。
陈熙顿了顿,又继续说道:“虽然我们现在发展很快,但是任何措施都会有消极的影响。
不少优秀的项目都被华企掌握,导致了私有化改革的前置不前。
财政投资对民间投资会有挤出效应,华企的投资在竞争性领域往往效益不高。
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一些错误的投资会以加税的形式,进一步抑制民间投资的积极性。
到时候投资环境变差了谁还去做生意 一旦这种高投资、高消耗模式被不知名的奇怪因素突然打断,一定会在未来引发……在亚洲,其实有不少正在崛起的且与我们以前相似的地区,如果当别人也抛出了比我们还低价的代工优惠条件,那些跨国集团会不会去他们那边投资了呢。
他们一撤资,我们这边…… 再提一问题,那就是涗收问题。
现在的主要涗是增殖涚。
企业从原材料到终端产品每一个环节都会出现一层,不管这个产品最终有没有卖出去,都已经被收了。
如果经济有波动就会减涗,从而降低企业成本,让工厂扩大生产,来增加涚基。
土澳等一些西方国家的主要涗收来源是消费涚,产品如果卖不出去是不收涗的。
所以会想尽办法促进消费,因为只有产品卖出去了,企业才能赚到钱,涚收也才会增加。
增殖涗变成主要税收类型,就决定了我们将会是生产型社会,而不是消费型社会…… 现在偏远地区的年轻人都去城市打工了,偏远地区面临着严重的人口老龄化问题。
城市的消费市场日益繁荣,而农村市场却逐渐边缘化,整体经济结构的均衡和协调……”
陈熙说完特意看了看冯运。
嘿嘿,我比你说的要劲爆吧!
如果说陈熙之前的话,领导觉得还能接受,但后面的话就让他们脸色有些不太好看了。
不过这并不是意味着,陈熙说的话有问题,而是他们在想这未来该怎么发展呢 这就像是一台已经开到极限的汽车,你让他突然来个急拐弯或者是急刹车,似乎有些不现实。
“我不知道刚刚你说的不知名的奇怪因素指的是什么。”
一个领导实在忍不住开口问道。
“这个嘛……说不好,反正就是神秘力量,例如天灾人祸等。”
陈熙打了个哈哈。
陈熙的这些话其实跟冯运不同,算是先褒再贬。
既肯定了之前的发展,又指出了未来的危机。
至于到底该怎么调整那就不是他能影响的了的,还要看领导们后面再开会才能做决定的。
殊不知,此时台上正有一位年轻的领导正用兴趣十足的眼神望向陈熙与冯运两人。
“真是什么都敢说,那家伙是哪个公司的怎么没有听说过。”
等会议结束后,不少老板都看向陈熙那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