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4章 迪迪大学VS西澳大学(1/2)
第454章 迪迪大学VS西澳大学 “会长说的有道理。”
“明白了,这是在考验副会长的应变能力。”
“我就让你们不要胡思乱想吧。”
听到琳熙的解释,几人纷纷点头附和。
“会长既然要看副会长的应变能力,那我们肯定也要上上强度对吧。”
一个善于溜须拍马的代表,见状开始带起了节奏。
“可是,对手都是随机的呀。”
“我们有那么多人,还怕碰不到迪迪大学吗?”
“只要把其他学校都击败,后面不就能遇到了?”
其余几人也开始发表意见,琳熙听完则是满意的笑了笑。
此时台上的五名评委也正在互相交流着。
“为什么突然擅自更改辩论题目?
我本来还想看一下有没有讨论经文问题的人呢。”
徐景涛叹了口气。
“还不是那个协会的会长弄的?
怎么也不事先跟我们打个招呼,这人怎么这样……”
曾闲是沈浪的助手,肯定是站在陈熙这边的。
“你个大和尚,天天就想着让别人按照你的想法来做。
多学学我们三清观,讲究的是顺其自然。”
李光福开了个玩笑,他与徐景涛是老朋友了,私底下也见过不少次。
教育部门的吴明和鄂省商会的副会长丁夏冬则坐在那一言不发。
经历过数轮的辩论后,下一场终于轮到了迪迪大学出场,他们的对手是西澳大学(The University of Western Australia)。
“什么?
我就去上了个厕所,伱怎么擅自跑去抽签了?”
李雨晴气喘吁吁的跑了回来,指着已经抽完签的李信就质问了起来。
“陈熙让我去的。”
李信耸了耸肩,一副无关紧要的样子。
“咦?
是抽到好签了吗?
题目是什么?”
李雨晴见对方的样子很平静,于是便松了口气。
“题目是关于留学生毕业后是否应该留在土澳,抽到的是反方。”
“什么?
反方?
这个题目反方好像……”
李雨晴先是一惊,接下来又反应了过来。
这道题目与之前拉筹伯的差不多,算是五五开了。
“下一轮我来抽,你不许……”
李雨晴刚刚张口,就发现李信已经走远了,她跺了跺脚,立刻追了过去。
当陈熙看到这个题目的时候,眉头紧皱了起来。
迪迪大学发表的观点是支持留学生毕业后回国。
然而,去除掉那些毕业后准备回国接班的人,剩下的人则是想要留在土澳的,别看每年回国的人那么多,那是因为很多人是留不下来的。
土澳移民要求很高,这使得一部分人最后会选择去其他国家。
迪迪大学想要赢得比赛,必须要走一部分爱国路线,陈熙也不清楚在场的人会不会买账,尤其是那几位评委到底是如何想的。
“时间到了,上台吧。”
讨论了一会,沈心怡突然站起身,李信也紧随其后,并整理了一下衣服。
四人走到桌子前坐下,沈心怡将刚刚整理的话分发给三人,让他们不会忘记要说什么。
“都给我好好表现,毕业了后,有机会进阿巴阿巴工作呢。”
西澳的代表叮嘱了队友一句。
“咳,尊敬的评委、各位同学,我方认为留学生毕业后应该留在土澳。
首先,土澳作为发达国家,拥有先进的科技产业和完善的就业体系,为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就业机会。
其次,土澳的教育资源丰富,学术氛围浓厚,留学生可以继续深造,提升自身能力。
再者,土澳的生活环境优越,社会稳定,对于追求高品质生活的留学生来说,无疑是理想的选择。”
西澳大学的一名女生挺了挺身子开口道。
“科技产业?
现在国内的航空航天,核工业等方面已经是世界领先了。”
“土澳的矿业技术、生物技术、环境科学等比较发达,算是各有千秋吧。”
“国内现在的科研投入、科技产出、创新能力、科技人才等增长很快,我看要不了几年就能全面超越了。”
台上刚刚发言完,台下的人就又讨论了起来。
现在是2009年,从科技产业的角度来说,去除掉一些军工方面,还是土澳这边领先。
“我认为留学生毕业后应该回国发展。
首先,作为华国人,我们有责任为祖国的繁荣做出贡献。
其次,随着国内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涌现出了许多优秀的企业和就业机会,留学生可以在国内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平台。
再者,回国发展可以更好地利用自己的国际化背景和专业技能,为祖国的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迪迪大学这边也紧随其后的发言了。
“这是要干什么?
打着爱国的旗号绑架我们吗?”
“怎么?
你不是华国人?
我觉得他说的很好。”
“我是华国人呀,但这跟我留在土澳有关系吗?
不回去就不能给祖国做贡献了?”
“那你回去做贡献不是更好吗?”
“国内确实发展很快,我每年回国,感觉城市的变化都很大,到处都是在大改造。”
“确实,现在高铁都有了,速度比土澳的火车不知道快了多少呢!
也就樱花国的新干线能跟它比了。”
“我还是想回国的,把我在土澳学的技术给带回去。”
“别傻了,这里的待遇高那么多……”
“我又不是为了钱,我家里有的是钱,我是有理想的。”
现在已经炸开了锅,有的人开始指责迪迪大学打爱国牌,有的人却坚决拥护回国建设祖国。
“哎呀,这可让我们怎么评分呢。”
“如果支持西澳那边……会不会有人说我们……”
“正常评分就行了,按自己的想法来。”
“这可是你说的哦。”
此时评委席也是热闹的很,五个人开始交头接耳的议论起来,就连之前一言不发的商会副会长和教育部的人,也统统加入了另外三人的讨论之中。
果然…… 观众席上,陈熙扫视了会场一圈,这些人的反应和他之前所预料中的一模一样。
在生活水平、个人理想、为国付出等方面考虑,每个人的想法都是不同的。
这里并没有绝对的对错之分,且从某些角度来看,这些因素混在一起并不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