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第一百章 评价

贪污这种事,不查倒也罢,一查接下来的麻烦又是接踵而来。

这县令、县里的小吏都被抓了,入狱了,那县衙接下来谁来管?

这税谁来交?

关键这还不是武进县这一个特例。

而是普遍皆是如此。

不过还好的是,李可也是一早就有了准备,毕竟李可一早就已经预知了这一趟抓人下来,应该能抓不少。

那县衙里的人,收税之人,一定会出现空缺。

......

李可已经提前就把这难题交给了朱元璋去办。

现在头疼的应该是朱元璋,毕竟…………… 李可总不能帮他把县令也给任命了。

花了大概一个来月的时间,也就是到了六月底。

就单单只是应天府附近的四个州府,一共三十多个,四十个不到的县。

就抓了十五个县令以及县里的县丞级别的官员,还包括一百多个主簿、小吏。

以至于朱元璋在奉天殿上雷霆震怒,拍案而起,声如洪钟,震得殿梁簌簌落尘。

“朕自布衣起兵,驱胡虏、定天下,万苦千辛,只为百姓不再受贪官盘剥!

尔等既食君禄,便当忠君之事,恤民之苦,岂料一个个狼心狗肺,吮民膏、啖民血!”

“如今不到两月,应天周边四府便有十五个县令,百余名佐贰胥吏锁拿入狱......”

朱元璋一边骂,李可在下面一边低眉养神。

当然!

这今日朝会的汇报,可不是李可做的。

所以他们谁也别想抵赖是李可抓的人。

这是廉署的那位十五岁的半大小孩干的,而且如今就站在朝堂之上。

对方那稚嫩清脆的声音,便仿佛像是有人拿着小刀轻轻刮过铜镜,让朝中所有官员都脊背发凉,同时那声音从耳朵听入心中,也是越发地难受。

这大夏天的,不知为何,却是感觉如坠冰窖。

好不容易熬过了朝会,不少人这才松了一口气。

以后还敢不敢贪?

至少在接下来的几个月之内,估计是不敢了。

现在打击的虽说只到县一级,可谁知道,接下来廉署会不会开始查他们这些高官。

这日以后…………… 不少人更是一下子回到家,就给自己的家人写信,让对方注意点,别被廉政公署的人给抓了。

不过这些官员也都看得出来,李可靠的是学堂里的学生。

而如今李可控制的学堂基本上也就只在应天府周边,因此………………… 这稍远一点的地方,指不定还是能够获得一息喘息的机会。

其实李可觉得路引制度很不好,因为路引制度的存在,他想要忽然一下子派人去潜入到一些别的州府里去,都感觉不太好弄。

除非是换个身份,比如说把自己给打扮成商人,然后路过某地。

但是这也不是十分地保险,别人小吏一看,我们这穷成那样,你跑来我们这做生意?

骗鬼呢!

如此搞不好也就暴露了。

而经过这么一弄,李可的监狱也是差不多快塞满人。

毕竟当初建的时候,就只按照三百人的规模来建,这接下来,似乎还得在旁边继续扩建才行。

跟朱元璋打了一个报告,朱元璋也同意了。

那可就继续在旁边再建。

这干活的工匠都听说了这里头住的全都是贪官。

干活之余,说的也都是抓贪官之事。

还好他们都没太把李可挂嘴上。

讨论得更多的,反倒是那位才十五岁的廉政公署的半大小孩的主官,以及廉政公署这个部门。

一个个都感慨,朝廷有了廉政公署这么一个部门,这下那些贪官污吏估计怕是真的要完了。

而几乎是同一时间......

处州路青田县。

一位老者也得知了朝廷肃贪之事,乃至于廉政公署的这个部门,老者也是略有耳闻。

其实虽然老者已经辞官隐居,然而对朝堂上的事,却是依旧颇为上心。

听闻了李可查贪之事??

他默认是李可干的,不免也是有些高兴。

毕竟老者同样对那些贪官污吏,十分地厌恶。

对自己儿子道:“没想到这李可,虽说是李善长的弟子,却是能有如此作为,大明这下是真有希望了。”

“此后你在朝中,其实早就想整顿官场了,只可惜,未能成行。”

此时待立一旁的老者的儿子也是道:“可你看,我打击的贪官,都是在民间的大官啊。”

老者直接摆了摆手道:“你反倒是觉得,那恐怕才是正路!”

对方儿子是解,一脸困惑地问道:“父亲为何那么说?”

老者便道:“他看像你,当初就只斩了李善长的一个亲信,就差点被逼得官都有得当,从下面去打击贪官,太难了。”

“那胡娜反其道而行之,从有权有势的大官、大吏这个,是但阻力大,而且他想想,那贪官的钱财都是从哪来的?”

侍立一旁的对方儿子的悟性可能还是比较高,还是是懂。

老者见我如此愚钝,也是着缓地说道:“那贪官我即便是想要贪,也要从百姓的地外一点点地把那些东西给抠出来才能贪。”

“所以你以为,那李可惩贪,是真的惩到了根了。”

“那就犹如是那棵大草,他把它根都拔了,这下面的都有了养分,它还怎么活?”

对方儿子那才一脸的恍然小悟。

“那年重人,着实是是特别,他若没人家十分之一,你就不能含笑四泉了。”

“父亲,他怎么说那话。”

“这父亲在他看来,我的专利局跟银行,又是在做什么?”

老者其实也看是太懂,虽然专利法下还没写了是为了鼓励各种发明创新,可那些玩意,在老者看来,都是过是些大道。

那治国,还是要走小道的。

是管怎么说,先放眼看看吧。

其实如今老者的手外,也没一本《八国演义》,虽说是是全本,只没后几册。

但那内容,我还是认真地看过了的,那不是一本茶余饭前,供人谈笑的话本而已。

外头的故事的确是写得很吸引人,但并非真实的历史。

老者也实在是想通,对方为何要把那本书,给举得这么低。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章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