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376章 那个老头?(1/2)

“哟!

居然有‘撑面’卖!”

让张二河没想到的是,大早上的,居然有人卖‘撑面’!

这可是地道的荷南美食,可能很多荷南人都没吃过,甚至连听都没听过!

猪棒骨卤的香香的,白面皮擀的溜薄,下锅的时候用双手来回拉扯,比之兰州拉面的观赏性和味道丝毫不差!

张二河前世开饭店的时候,请了一位荷南老兄!

做的撑面味道一绝!

那香味现在想想都馋的流口水!

只不过他一直没弄明白,明明味道和分量都很好,人家兰州拉面就能遍地开花!

可味道丝毫不差的荷南‘撑面’,却少有人知道!

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宣传的重要性!

所谓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

荷南美食没传出去,可偷井盖的丑事,却传的天下皆知!

“老哥,来三碗撑面!

碗吃完给你送回来行吗?”

昨天晚上来的急,碗筷一律没带!

要是摊主不同意,他还真不好把饭带病房去!

“管!

咋不管唻!”

看着年龄不到四十岁的摊主,听见有人要撑面,满脸都是喜色:“三妮四妮,拿碗!”

“嗳!

大大,三个碗嚎!”

两个八九岁的小姑娘,立马欢笑着,从箩筐里拿了三个粗瓷碗!

两个小姑娘单薄的棉袄上,尽多补丁!

把原本的花色都掩盖的严实,不过看着倒是蛮干净!

“大哥是荷南的?”

本来没抱多大希望的张二河,听到摊主的口音后,倒是对‘撑面’的味道,多抱了一点希望!

“咽!

我日他嘚!

兄弟你耳朵真尖!

能听出来啊?”

听到张二河居然能听出他的籍贯,摊主立马高兴的嘴角上扬!

撑面的手都利索了不少!

“哈哈!

那味道应该差不了!”

摊主口音实在的很,张二河想听不出来都不行!

实在的是‘管!

’‘日他嘚’太好记了些!

“咦!

不对啊,现在能串省了嘛?”

如今可不比后世,你想去哪里打工,只要有钱随便!

没有正当理由,八十年代初,你连介绍信都开不出来!

像章小北兄妹,还有李虎子和大湖,他们之所以能去邻县,也是因为有张二河开的服饰厂做背书,才能在县局开出介绍信的!

看这位摊主俩箩筐里,破棉袄烂棉裤,打满补丁的老粗布,这些家伙事一应俱全,显然不是住近处!

“跨啥省啊,俺王阁镇哩!

上门女婿!”

说到‘上门女婿’四个字的时候,摊主嘴角的笑意没了,满满都是自嘲:“嫌俺腿脚不好,把俺和两个闺女子撵出来了!”

看着摊主嘴角的无奈,张二河能明白他的感受!

上门媳妇不好当,上门女婿更难熬啊!

估计是女方家,看到要分田到户了!

嫌这位老哥腿脚不好,干不了重活!

这才把人撵了出来!

一问之下,果然如此!

“可不呗!

人撵出来了,户口不让迁!”

这位摊主倒是豁达,一点没觉得有啥丢人的:“队里不管,村里不问!

人家一个姓哩,能向着俺这个外人?”

有人听自己聊天,这位摊主又是个话多的,很快就把身世抖落的一干二净!

“解放前跟着俺老娘,逃荒逃过来哩!”

搅着锅里的撑面,摊主哆嗦伸出四根手指头:“俺兄弟姊妹四个饿死仨!

就俺和老娘跑出来了!”

“最后一个糠窝窝,俺老娘没舍得吃,给我了!”

谈到老娘的时候,摊主眼睛里有些泛红:“俺吃了糠窝窝活了,老娘没挺过来!

饿死啦!”

解放前,太省和荷南两地最是凄苦!

自从我大青亡了,两省就没闲着!

闹完军阀闹倭瓜,闹完倭瓜闹白匪!

白匪走了,又来了还乡团!

同时,两地也是当时逃荒最多的省份!

都是往北逃,太省的去了东北活命,荷南的又留在了太省!

反正只要能活着,也不挑哪个地方!

“十来年上门女婿,落了个吊蛋精光!”

说这话的时候,摊主满脸苦涩:“儿子留下,给了俩闺女子!”

“人家嫌,俺不嫌!

俺卖血也得把闺女拉拔大!”

说这话的时候,摊主指着崭新的锅碗瓢勺,脸上满是骄傲!

这也让张二河知道了,他这些家伙事的来历!

那就是:卖血!

在那个特殊年代,医院很少有储存血液的设施!

于是就产生了一个特殊行业:移动血库!

很多家里揭不开锅的人,会整天徘徊在医院门口!

就等着需要血液的人出现,一旦医院有需要,立马就能把血卖出去!

当年很多贫困地区整村整镇的人,从事这个行当!

一度出现了卖血村,卖血镇,甚至卖血县!

由于没有塑料袋,张二河两趟才把‘撑面’端回去!

第二趟的时候,前面一群人在嚎啕大哭!

张二河一边往嘴里呼啦着拔撑面,一边好奇的靠近!

国人喜欢瞧热闹的心态,不管什么时候都强大到可怕,张二河自然也不例外!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