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街道办初成立(1/2)
下午街道办军管会的蒋燕同志来到了四合院,给杨瑞华说了晚上要在四合院开会的消息。
轧钢厂一车间,易中海正在想着如何让傻柱欠自己人情的事情能传出去,特别是南锣鼓巷的人都知道傻柱欠自己人情。
欠钱就不能传出去了,传出去会露馅。
他看着正在做工件的贾东旭,对他说道。
“东旭,下班我们和傻柱一起回南锣鼓巷的巷子口时,你记得大声问傻柱今天进厂的钱是谁给的。”
贾东旭茫然道:“为什么呀,师父。”
易中海恨铁不成钢地道:“还不是为了你嘛,到时候传出去傻柱欠我们人情,可以让他借给你房子住。”
贾东旭点点头,想着傻柱欠师父的人情和我们缺房子住是怎么联系到一起的。
在轧钢厂门口,严妮,王向东和杨劲竹推着自行车一起出的轧钢厂大门,许富贵则跟在他们后面。
何雨柱和易中海等人正在门口等着他们。
杨劲竹看见他们就停下自行车跟许富贵说道。
“许叔,今天我要去我朋友拿点东西,顺带买点菜回去,今天你就先跟着回去吧。”
许富贵和傻柱他们走到南锣鼓巷巷子口时,贾东旭按照他师父的吩咐,向傻柱问道。
“柱子,你今天去轧钢厂买工位的钱是谁给的?”
傻柱:“是易叔给的,今天还多亏了他,要不然我也进不去轧钢厂。”
此时,还在巷子里的大妈们听见易中海给傻柱买了工作。
心里想易中海是不是大傻子,怎么给邻居买工作呢。
只有一部分大妈察觉易中海的不对劲,一个省吃俭用的老绝户怎么会给邻居花这么多钱。
易中海享受着大妈们嫉妒的眼光,心里得意的不行。
许富贵看着眼前的一幕,他感觉不对。
没往易中海的养老方向上想,主要是易中海才四十岁离养老还有一段距离。
杨劲竹骑着车在四九城里乱转悠,逛了半个小时才找到一个没人的巷子,从空间里拿出几根玉米棒,两斤酱牛肉。
把荔枝藏在挎包里就回去了。
骑着车回到四合院,闫埠贵准时在门口等着他。
要是个漂亮小媳妇天天在大门口等他,杨劲竹会很高兴。
一个糟老头子天天在门口等他,能睡着都是因为精神好。
闫埠贵看着杨劲竹车头上吊着的菜和玉米棒。
连忙走到杨劲竹后面开始抬车跨过大院门的门槛。
“闫老师,天天帮我抬车,您是不是看上我这自行车了。”
杨劲竹看着闫埠贵无奈道。
“助人为乐的事,社会新气象,这是政府提倡的。”
“提倡吧,反正这玉米棒子就六根,一人两个就没多的了。”
闫埠贵着急地说:“别啊,小杨。
不瞒你说,我可是有半年没吃过新鲜的玉米棒子了。
要不你给我拿一根解解馋。”
杨劲竹笑着说:“这可不行,我是按人头买的。
东西少了就有人吃亏,会影响家里和谐的。”
闫埠贵一想,对啊。
以后我们家也得这样,平均分配。
“小杨,今天蒋同志来了,晚上在前院开会。”
“好”
。
好不容易应付完闫埠贵,杨劲竹推着车回到了家。
杨梅雪接过杨劲竹递过来的菜,转身就放到橱柜里面。
看着弟弟挎包里鼓鼓的,就知道他肯定又带好吃的了。
接过他的挎包,一打开就是不知道是什么名字的水果在包里。
“弟弟,你这是给我们带的什么。”
杨梅雪向杨劲竹问道。
何雨水听见了就从床上跳下来跑到桌子上好奇地看向荔枝。
“这是广东的水果,荔枝。
把皮剥了就是果肉,你们快尝尝好不好吃。”
杨梅雪拿着荔枝剥了皮尝了一颗,很甜。
对着杨劲竹说道。
“要不要给爹娘带个回去,他们应该都没吃过。”
“我那朋友那里多的是呢,要回庞各庄了我就到他那里再拿个带回去就是了。”
杨劲竹说完就到门口躺在躺椅上等着姐姐把饭做好了。
杨梅雪给雨水剥了一颗,问她好不好吃。
何雨水眯着眼睛道:“杨姐姐,好吃,很甜。”
杨梅雪就去做饭去了,把剩下羊肉火锅的菜热一热,香味又传遍了前院。
闫埠贵一家吃着饭闻着对门传来的香气,闫解成羡慕地说。
“要是我们家也能像对门那样吃的好就好了。”
闫埠贵用筷子敲了一下闫解成,说道:“现在有的吃就不错了,等你两个弟弟长大,你连这都没得吃。”
闫解成也不气恼,继续问道:“爹,您说。
对门见天的怎么吃的那么好。”
闫埠贵头也不抬地回道:“我要是知道了,我也能吃的这么好。”
“爹,他会不会是跟商人暗地里做买卖吧,要不我们去抓他小辫子。”
闫解成不怀好意地道。
闫埠贵抬起头看着他:“他怎么样我猜不着,但是你可能要去永定河里喂王八。”
“少东想西想,好好吃饱自己的棒子面才是最重要的。”
杨梅雪把饭煮好了,端上桌。
看向门口杨劲竹葛优躺的样子,旁边的何雨水也学着杨劲竹跟着葛优躺。
“两个大懒虫起来吃饭,一天天的懒得不行。”
傻柱煮着自己一个人的饭,雨水在杨劲竹家里。
只有早上会在家里吃饭,其余时间都是跟着杨梅雪一起。
这样也好,傻柱自己都照顾不好自己。
原时空里何雨水小小的年纪就要跟着哥哥捡破烂,才能填饱肚子。
晚上,蒋燕带着两名军管会的同志到了四合院。
闫埠贵看到蒋同志来了就敲起了锣,召集四合院众人。
聋老太太在易中海和吴敏的搀扶下也来到了前院,后面跟着傻柱和雨水。
杨劲竹看着孝子贤孙的一家子,招呼着何雨水过来。
你们玩归玩别把我的何雨水教坏了,以后何大清回来了还得靠着雨水呢。
蒋燕同志看着院子里的人,比起其他院子乌泱泱的人,感觉还是有点少。
闫埠贵弯腰道:“蒋同志,人都带齐了。”
蒋燕:“今天,我们过来就是通知大家。
院子里大家的成份都确定了,大家很多是农村农村户口,不属于我们这里。
城市户口的有前院的杨劲竹,闫埠贵一家和中院的贾东旭。
后院的许富贵,还有聋老太太。”
“杨劲竹是革命干部,闫埠贵是小业主,贾东旭和许富贵是工人,聋老太太是自由职业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