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第211章 走,我们去看个小玩意(1/2)

陆文东主动给三人倒酒:“马总辛苦了。”

等喝完酒, 陆文东才道:“港灯的核心业务是电灯,却掺杂了太多的其它业务。”

这个是港岛公司的老毛病, 一家公司搞着搞着就容易跑偏。

有的是直接跑的没了影, 有的却错有错着。

就说本港另外一个百货集团永安集团, 其主营业务是永安百货, 结果这家公司搞着搞着就开始搞银行、地产等诸多业务, 等到后面呢, 银行反而成了永安集团的输血机器 … 其它公司也差不多 … 就说这港灯, 除了电灯业务外, 还另外搞了好几种业务。

“我准备把非核心业务全部剥离,而后额外重组公司。”

“就叫南生围。”

陆文东说道:“我在南生围搞了一大片地用来做旅游度假疗养。”

“马总,你负责把非核心业务剥离进南生围。”

“同叔,做好上市准备。”

“ 罗 总 。



罗德永笑:“明白。”

两人合作了这么久, 根本不需要讲清。

“港灯的地产业务出售给华人置业。”

陆文东早已筹谋好一切, 当下侃侃而谈:“如此一来,港灯将回归本业。”

港灯就是用来搞电力的, 其它的, 那就交给专业的公司来做。

在此之前, 陆文东已经仔细盘算过, 经过这一系列操作后, 华人置业将获得大量来自港灯的优质地皮, 并奠定其在地产界的地位。

同时呢, 被分拆出来的业务还能够打造出一家上市公司去市场上圈钱。

而卸掉系列累赘的港灯则可以轻装上阵, 把心思放在电力业务上。

80年代是全世界都在一起发展的年代, 电力业务大有可为啊!

别的不说, 只说那多米尼加便很有前途!

没错, 别看多米尼加是个主权国家, 但是它国内的电力基础非常差劲 … 等于没有!

就像胡安说的, 总统府都不稀罕拉我们的电力, 全靠柴油发电 … 连总统府的电力都没法供应, 可想而知多米尼加的电力糟糕到了什么样的地步。

那可是人口近千万的国家, 还在加勒比海!

如果陆文东能够拿下多米尼加所有的电力业务, 前途不可限量!

“明白。”

马世民三人齐齐答应。

陆文东跟着微微一笑:“既然港灯卸下累赘,自然要往前发展。”

黄世同的目光不由陡亮。

陆文东手上只有港灯34.

6%的股份, 虽然他是绝对大股东, 但是呢, 还是不安全!

陆文东是个稳重人, 怎么能允许自己如嘉道理家族一样被人偷鸡?

我们需要向广大市民展现出态度。”

“所以我拟决定配售1成股权。”

按照当前港灯的市值, 1成股权等于是10亿!

大股东就是这个好处, 只要手中银弹足够, 便能够通过配售的形势来稀释其它股东手中的股份, 从而稳固自己的大股东地位。

同时, 配售要有名义, 那当然是收购资产或者投资啦。

陆文东的名义么, 当然是开拓海外市场!

“马总,同叔,罗总,你们要做好准备。”

陆文东说道:“最迟明年,我会再次配股。”

“目标不会低于1成。”

也就是说, 陆文东将会前后配售20%左右的股份!

其目的很简单, 就是大鳄鱼要强行吃掉小虾米手中的股份!

资本世界就是这样, 有钱的就会越有钱。

便是因为资本掌握住了话语权!

“ 明 白 。



马世民三人都非常了解陆文东的动作, 对于一个手中不缺银弹的大股东来说, 自然要用强行配股的方式来扩大手中的股份。

而对港灯来说呢, 两次配股可以让其获得充沛的资金去发展。

马世民跟着汇报道:“boss, 目前会德丰的债务已经回到了可控的范围,我看了下先前的汇报,会德丰确实应当转 型以地产为主。”

想成为地产商就两个条件, 能搞到钱, 手中有地皮!

钱好说, 本港这么多银行以及融资渠道, 只要手中有筹码, 就肯定能搞到钱。

最麻烦的是地皮!

为什么长实、新世界等能够在一众地产商中杀出血路并成为四大家族?

没别的, 是因为他们在73年股灾的时候人弃我取, 以低廉的价格收购了大量的地皮!

就说长实, 其地皮储存在短短十年间便赶上置地!

手中有地, 心里不慌, 所以长实才能迎头赶上成为大地产商!

而为什么在80年代的时候又兴起了并购洋行的热潮?

当然是因为这些洋行手中都握着不少地皮啦。

本港洋行要(李王的)么成立于20世纪初, 要么成立于20年代、30年代 … 那时候, 本港也就是几十万人而已 … 这些洋行兴建仓库、宿舍、修理厂、船坞等, 占据了大量好位置的地皮。

比如说包船王弃船登陆第一战的对象九龙仓, 其在尖沙咀拥有大量地皮!

正是因为拿到了这些地皮, 包船王才能顺利转型地产、收租等。

会德丰也一样, 它是搞航运的, 在本港有大量的仓库、船坞、宿舍等。

现在只要把这些地方一拆, 就可以盖楼!

如果没有这个前提条件, 陆文东怎么会让会德丰的主业转向地产?

“这方面马总你有经验,你来主持。”

陆文东说道:“我另外说一下我的见解。”

马世民立马拿出本子开始记录, 黄世同一看, 好家伙, 这洋鬼子肯定能够得到陆先生的信赖。

“港岛、九龙、新九龙、荃湾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人,而新界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792人。”

“港府势必要重新调整本港的功能区。”

“如会德丰、华人置业等,除了发展港岛区外,同时也要注重一下在新界的发展。”

长实真正赚钱的几大项目是屋村, 其交易额动辄上百亿, 全部在新界区域!

在新界住, 然后去港岛、九龙上班消费会成为主流趋势。

陆文东正是因为看到这一点, 才会对陆太公所提议的丁屋大厦感兴趣, 并让胡志勇去收购农地、换地权益书。

“boss 目光深远。”

马世民正色:“确实如此。”

“这几年,本港的财团都在尽力收购九龙边缘以及新界的用地均。”

“就是为了后面的发展。”

“有老板做旗手,我很有信心带领会德丰以及港灯跟上老板的脚步,并完成老板的目标。”

.

手中有大量地皮,。

背后又靠着银行, 陆文东手中等于握住了一对大小王!

等马世民匆匆离去, 陆文东对黄世同说道:“同叔,找一找手中握有大量地皮的公司,合适的时候,不是不可以收购。”

既然要搞地产, 手中的地皮自然越多越好。

当前拿地皮无非就是几种方式, 拍卖官地、收旧楼以及从现有商业公司中拿地。

拍卖官地这个呢, 竞争者众, 未必能拍到, 而且数量也有限制。

收旧楼、旧屋倒是不错, 比如说港岛区的房子有相当一部分数量建于五六十年代, 这些房子房龄老旧, 而且层高也不高, 收过来, 根据容积率比的规定, 最差也可以翻建5倍面积!
上一章 回目录 收藏 下一页
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