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陆生,你这是让我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啊(1/2)
但是呢, 跟银行家一比又要欠缺不少。
虽然双方看起来都是在拿别人的钱生钱, 本质上还是有很大的区别。
当然了, 在港岛做银行家的风险也很大...
因为港岛到处都是机会, 到处都是诱惑, 很容易被各种糖衣炮弹蒙蔽了眼睛, 从而导致决策失败进而破产。
陈涛涛说的恒隆基本上就是这么一个情况。
恒隆创办于1935年, 最早的时候是个银号。
发展了30年后其才升格为银行。
到了80年代, 恒隆在本港共开了28间分行, 是中等规模的银行!
可惜, 其东家在80年代初的地产高潮中过度投入, 搞的入不敷出。
到了82年, 其因谢利源金铺的黄金券连累遭受挤兑。
好不容易在渣打的支持下才摆平挤兑风波的恒隆又碰到了大来信贷控股连环债务的事情, 因大来信贷的老板同时也是恒隆的老板, 导致恒隆清偿能力遭受质疑。
本来也不是不能过关.
偏偏当时中英谈判陷入僵局, 触发了空前的货币危机!
当时港币汇率狂掉, 其对美元的汇率竟然到达9.
6:1的历史最低位!
而带来的后果就是港币的货币制度濒临崩溃, 市面拒绝接受港币!
这一回, 恒隆终于吃不消了。
陈涛涛相当有信心, 他侃侃而谈:“港府接管恒隆后,一直在整顿其内部账务。”
恒隆是本港第一例由港府在其破产之前接手的公司, 在此之前, 港府从来不会干预金融市场。
而这一次之所以会破例, 是因为港府察觉到如果恒隆破产, 极有可能会引发新一轮的银行危机, 给当前雪上加霜的金融局面再来一记重锤。
当时, 港府几乎是以最快的速度督促立法会出台临时接管恒隆条例, 并授权政府可以动用外汇资金注入恒隆。
不得不说, 港府在千钧一发之际做的决定拯救了港岛的银行业。
陈涛涛继续道:“虽然恒隆亏损高达3.
36亿员,同时外面还有着近十亿的欠款没有收回。”
“但是恒隆本身的底子非常好。”
“我仔细看过政府关于恒隆的汇报,陆生,我认为恒隆的经营已经重新走入正轨。”
“而其外面的欠款也并非死账。”
“退一万步讲,哪怕那些欠款成为死账,也不耽误恒隆本身的良好运行。”
陆文东:“你凭什么认为政府会出5.
7售?”
“政府一定会出售!”
陈涛涛坚定道:“当时政府临时接管恒隆的目的是为了挽救银行业不陷入危机。”
“初心确实是好的,但是其违反了条例。”
“政府绝不可能把恒隆握在手上太久。”
“我的猜测是,一旦恒隆的运营转为良好,政府就会重新让其回到商业银行体系当中。”
啪啪啪!
陆文东鼓掌:“难度杜小姐说陈总是诸葛亮。”
“所以,你的意思是让我趁这个时候下手捡便宜?”
政府不可能做亏本买卖, 为了挽救恒隆, 其可是往这里面注入了3亿资金!
如果要出售, 那售价自然也要超过3亿。
既然这样, 政府当然希望价格能够卖的更高一点。
一家运行良好的银行, 跟一家头顶背着欠债的银行, 谁都知道哪一家价格便宜的啦。
“没错,正当时。”
卓景全心中暗暗惊异, 陆文东竟然真的想收购一家银行!
他心念电转, 便出来做捧哏:“陈总,你就这么有信心?”
“如果恒隆的情况没有那么理想呢?”
陈涛涛奇怪的看一眼卓景全, 而后说道:“陆生手握会德丰,只要往市场上供股,便能募集到收购银行的资金。”
“就算恒隆再差,对于陆生来说,他也可以通过资本运作的方式来抹平掉。”
“而且.
“等等!”
卓景全忽然心下狂跳, 他脱口而出:“陆生,会德丰?”
陈涛涛立马反应过来, 原来这卓景全跟陆文东的关系并没有好到一定程度!
他竟然不知道!
便对陆文东道歉:“sorry,陆生。”
“无妨!”
陆文东笑道:“会德丰确实归我所有!”
卓景全心神俱震!
他吃惊的看着身边这个气定神闲的年轻人。
原来以为陆文东收购华人置业已经足够出色, 谁晓得,。
人家在此之前已经把会德丰揽入囊中!
那可是会德丰!
卓景全曾经也有考虑过, 如果自己退休 最好的待遇无非也就是去会德丰这等洋行当安保总监, 然后拿上百万的年薪, 这一辈子呢, 基本也就这样了。
结果, 现在会德丰的老板就在自己面前, 而且, 还是自己有渊源的一个人!
卓景全心思复杂极了。
陆文东将卓景全的神情尽收眼底, 他只当不知, 而是很快便又开始跟陈涛涛展开讨论:“陈总,目前恒隆的控制权已经完全转给政府。”
“你认为在这种时候,政府愿意放手?”
陈涛涛回到:“陆生,其实我最佩服你的一点不是你白手起家,而是你非常擅长使用舆论作为工具。”
这一幕, 是陈涛涛对陆文东最清醒的一个认知。
当时陆文东在跟利成武起冲突后, 为何利家不能够马上动用快刀斩乱麻的手段?
便是因为陆文东在金钱豹海鲜自助前自导自演受袭, 再加上其唤醒港人对于利欺神的记忆, 搞的利家颇有点缚手缚脚。
最终被陆文东动用死士来了一记绝杀!
从古至今, 在刀没有拔出来前, 舆论从来都是最厉害的武器!
陈涛涛最佩服陆文东的就是这点 没有舆论会自己创造舆论, 比如说友情奶茶, 这本来是新鲜事物!
结果陆文东一下子狂开百家, 瞬间便形成集群效应!
舆论在瞬间开花!
到了现在, 港岛已经陆续也开出了好几家类似的奶茶店, 但是港人已经习惯去友情奶茶消费!
便是因为陆文东自己制造舆论热点, 聚焦港人目光, 提前掌握了他们的口感!
“哈哈哈。”
陆文东笑道:“知我者,涛涛也。”
陈涛涛又道:“我估计,最多加1亿,政府就愿意放手。”
政府与民争利肯定不是好事, 赚太多不行, 舆论会有非议。
亏了也不行, 那是在浪费纳税人的28钱。
这个多加的1亿呢, 恰到好处!
“涛涛。”
陆文东忽然握着陈涛涛的手:“这件事你已经计划的非常完善。”
“我看,只能你来做。”
陈涛涛愕然, 进而苦笑:“陆生,你这是让我自己给自己挖了个坑啊。”
卓景全这才知道, 原来陆文东竟然是要挖陈涛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