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王敬章出事了(4/5)
李学武转回头,看向周瑶道:“只要是犯罪,就一定会留下痕迹,我就不信王敬章都躲耗子洞去了,还特么有自杀的心”
。
“是!
明白!”
周瑶敬礼离开,她知道领导判断是他杀了,这个案子终于进入到了非常阶段。
傅林芳、王敬章、黄诗雯、房立宁、张国祁,甚至是来自首的刘光天。
一连串的事情发生,牵扯出了一连串的人。
王敬章的消失没引起什么热闹,可他的死却是成为了今天的热点话题。
这个人挺招人恨的,可毕竟是处级干部,正治上的问题不能牵扯到具体的身份上来,所以厂里也比较重视。
杨元松和李怀德分别给他打了电话,交代要仔细侦查,妥善处理。
干业务,领导的话你当废话听就行了,因为他们惯于说废话了。
特么的,都死人了,保卫处还能不仔细侦查?
要说妥善处理,还不是查出个让大家满意的结果才叫善终嘛。
王敬章活着的时候给自己找麻烦,特么死了还不消停。
李学武眯着眼睛,看着桌上的电话机,他琢磨着,人都没了,是不是最后利用一下,不然没机会了啊。
红旗派存在的话,可能还缅怀这位曾经的旗帜人物,但红旗派早就销声匿迹,灰飞烟灭了,谁还惦记他。
真要是关心和惦记,也不至于人都要成白骨了才被发现。
李学武让周瑶先去断死因,同时查给王敬章送饭的这个人。
初步猜测,王敬章死于食物中毒,有人谋害的。
不用想的多么复杂,这里不是柯南剧,没有那么多的阴谋诡计,爱恨情仇。
预谋杀人和冲动杀人都有一个共同的麻烦,那就是屍体的处理。
活人好哄骗,死人可不好挪动,死沉死沉的,说的就是这个意思,沉的你不好挪。
王敬章是个社会性死亡了的人物,物理性死亡只是一个延续,甚至可以说是归宿。
李学武不关心王敬章死前要做什么,他躲在那里又是为了什么,他只想知道到底是谁躲在暗处干了这些事。
牵扯在一起的几个人物或多或少的都出现了问题,傅林芳自杀,房立宁失踪,黄诗雯精神出了问题,现在王敬章也死了。
到底是谁?
上午下班前,周瑶同分局刑侦负责人于东亮一起来了他的办公室做汇报。
虽然李学武现在不是分局主管治安的副处长了,甚至他都不在分局了。
可是,于东亮丝毫不敢轻视了李学武。
先不说李学武在分局的人脉关系,也不说他现在的身份地位,单说李学武的战绩。
三个月都不到,就把分局死刑案第一的名头给拿了,甚至在全市都能拿头一号的。
能办案,能指挥,能组织,能写书,堪称警界之星了。
现在李学武是轧钢厂的保卫处负责人,又是在轧钢厂办案,他自然是要来汇报工作的。
根据周瑶前期调查的证据,以及李学武的指导性意见,经双方共同调查判断,王敬章死于他杀。
现场获取的食物残渣,以及解刨死者胃里残留的食物残渣经过化验,判定为强力毒鼠药。
而周瑶在同宿舍管理员的询问中得知,以前管理员就是用食堂的那些饭菜做诱饵的,并且用的也是这种老鼠药。
不是巧合,也不是管理员下毒,而是现在的老鼠药就那么一两种。
老鼠吃过这个亏,就对这种食物有抵抗和畏惧行为,所以放着桌子上的食物不去动,反而相中了王敬章。
王敬章的相关情况已经告知了家属,其妻子已经从乡下往回返来处理后事了。
两人还没有办理离婚手续,所以王敬章的后事依旧是由其家人来处理。
厂里是有给处级干部丧葬费和追悼会待遇的,但现在这种情况,尤其当事人是王敬章,估计他是享受不到了。
就于东亮所说,现场没有发现其他人居住或者生活的痕迹,更没有发现作案痕迹。
初步判断为熟人作案,且是关系较为密切且充分信任的人。
李学武比较了解轧钢厂的情况,同时也跟周瑶做了询问,随后补充了一点。
那就是,既然宿舍管理员说王敬章一直把持着312的宿舍,那么根据王敬章在厂里的风评、生活作风判断,那间宿舍不可能没有其他人存在过的痕迹。
除非被故意抹除了。
而这么做的那个人,或者说当时下毒的人就是为了掩饰他的身份,将可疑物品都带走了。
所以要继续查,查跟王敬章有亲密关系的人,去过那间宿舍的所有人。
问清楚那间宿舍有什么东西,再同现在宿舍里的情况作对比,判断丢了什么东西。
查去过的人,查丢失的物,双管齐下,掘地三尺也要把这个人给挖出来。
因为案子发生在了轧钢厂,当事人也是轧钢厂的干部,且这个干部还牵扯到了保卫处正在调查的案子。
所以于东亮在来时就同周瑶商量过了,这个案子还得分两部分走。
轧钢厂内部的关系由保卫处来主持调查,毕竟更熟悉情况。
关于王敬章的社会关系调查,以及后续的技术支持则是由他们来负责。
双方协同,互相支持,争取早日破案。
周瑶是很有冲劲的,尤其这还是她正式参加工作后的第一个任务。
况且这个案子牵扯到了她的两个好朋友,她也想做些什么。
所以于东亮一提出这个建议,她便同意了,并且一同跟李学武做了汇报。
李学武听于东亮的汇报就知道这小子滑头的很,看周瑶年轻没经验,耍心眼子呢。
只要是工厂里的案子都没有简单的,他们根本不想接,更不想惹麻烦。
尤其听了周瑶的通报,死的这个还是前一段时间大学习活动的主要负责人,这就更让他犹豫了。
在分局那边早有默契,关于这一类的案子要慎之又慎,轻易不要下结论。
在他们私底下交流中,更是都说了,能躲就躲,能避就避。
现在看轧钢厂保卫科的副科长很积极的模样,他哪里还不顺坡下驴啊。
李学武瞅了他一眼,先是点点头,在周瑶积极的目光中同意了这个方案。
这个姑娘实在是太有精神和毅力了,跟这个年代的大学生一样,孜孜不倦,热心奉献。
好像永远都不知道疲惫一般。
不过点头过后李学武还是点了于东亮,说了这个案子厂领导比较重视,给他的压力也很大。
所以,李学武也挑明了说,会给分局那边打电话,有什么需要和支援的,他这边会提供帮助。
于东亮听见这个就是一阵苦笑,知道躲是躲不过去的了,面前这位不是一般人。
要说糊弄这个副科长还有可能,真到了李学武这里,他把大队长叫来也不够看的。
这位以前在分局的时候就够狠,是能直接跟郑富华和高震对话的人。
于东亮躲不过去,只能给李学武保证一定会尽力,电话就不用打了。
李学武当然不是吓唬他,案子破不了,他这个保卫处处长也是有责任的。
总不能所有的锅都给萧子洪背吧,欺负老实人有罪啊。
虽然王敬章的死给刚刚平静下来的轧钢厂添了一丝喧哗,但他和红旗社已然是过去的事了。
时代是富有激情的,可以给一群人以力量,时代也是残酷的,会让一群人忘记曾经的事。
议论被牢牢地控制在了一定的影响范围之下,也验证了厂管委会工纠队的工作能力。
李怀德给李学武打电话,完全是受厂其他领导的压力,也不想让这个人再影响了大局。
即便他已经死了。
李学武能感受到来自电话里的信心和从容,李怀德并不怕这个。
可能是工纠队和文宣队的工作做的还不错吧。
案子发生了,有影响,但不多,至少对于李学武来说是这样的。
活着的时候都不怕他,死了的就更不会在意了。
李学武现在是保卫处的一把手,又兼管着贸易工作,案子只是他负责的工作内容之一。
所以除了听取保卫科的两次汇报,他并没有过度的给予关心。
上午开了三个会,一个联合企业工作推进会,一个安全管理工作会,还有一个组织学习会。
如果单纯的管理一个部门,他不会这么忙,可谁让他“自找苦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