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7章 说对不起,说你错了(2/5)
“机场有自己的维修车间和招待所,这方面还可以,办学校吧。
董文学笑了笑,讲道:“另一个能想到的就是货物运输。”
“王新提到了一点,当年奉城有到营城牛庄的航班,甚至有五架飞机用于邮运工作。”
“要做货物运输吗”
李怀德思索着讲道:“这个成本就有点高了,普通人消费不起的。”
“这座机场摆在咱们面前是个老大难,对于沈飞来说更是。”
李学武笑着讲道:“没出手以前咱们可以谈笑风生,真正接手了,就得想好怎么实现盈亏平衡。”
“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都有一个绕不开的现实情况。”
他放下茶杯点了点桌面,道:“那就是咱们今年还能拿出多少钱来购买这座机场,接着购买运输机。”
“机场倒是好买,运输机”
董文学苦笑着摇了摇头,道:“跟北边的关系这么僵,人家哪里还会卖给咱们飞机了。”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
李学武不在意地讲道:“只要肯出钱,神仙都能请下凡。”
“不过就算北边想要卖给咱们,咱们也不能买他们的,太糙了。”
他故作嫌弃地摇了摇头,道:“傻大黑粗,除了抗造没别的优点。”
“圣塔雅集团倒是可以帮忙牵线搭桥,客机和货机都能买得到。
李学武一边思考着一边讲道:“就是麻烦了一点。”
法国现在有什么正经的好客机 哎,那可就多了,这个时候的法国在飞行器制造领域强的可怕。
法航、空客,以及红星一号的生产厂家达索航空,真是世界闻名。
这还不包括与法国有深度合作的英国宇航,就连钢飞准备生产的美洲豹和云雀三都跟宇航有关系。
就目前来说,世界上只有两架飞机,一架是图144,一架是空客a300。
当然了,这两架好飞机都还没开始生产,只是公开展示了。
这还是李学武知道的,在未来鼎鼎大名的两架飞机,其他如波音还没有那么的强势。
要说买飞机这件事比较复杂,买飞机的钱也很紧张,甚至连养飞机场的代价都很高,李学武都讲的明明白白了,李怀德为什么还在犹豫 原因不是红星钢铁集团有钱了,他烧的慌,恰恰相反,他为的不是花钱,而是在花钱的过程中获得名利。
这个时候当然还没有利益输出一说,无论是购买飞机还是购买飞机场,对于李怀德来说都得不到直接利益上的好处。
但是,拥有一座飞机场可跟拥有一架公务机是两码事。
在奉城拥有一座飞机场,对于钢铁集团在辽东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说直白一点,李怀德想要砸钱办狠事,快速提升红星钢铁集团在系统内的地位和名气。
无论是三机部还是一机部,大家都是工业系统中的一员,无论在哪个方向做出了贡献和成绩,上面的领导都能看到他的努力与付出。
“老李有点着急了。”
董文学吹了一口烟,看向坐在他对面沙发上的李学武讲道:“真买一座飞机场,对于集团来说是能够快速积累影响力,可要背的包袱太大了。”
这会儿办公室里只有他们两人,秘书就在门口盯着呢。
李学武沉默着听了他的话,迟迟没有给出回复。
董文学在李怀德办公室时的态度有些模糊,似乎没觉得购买飞机场有什么弊端,或者益处。
但当两人回到办公室以后,董文学却露出了担忧的表情。
“今年是不可能的了。”
李学武想了好一会,这才讲道:“明年也不好说,至少三五年内吧,集团还没有组建航空公司的能力。
“我说也是,现在的时机不合适,咱们也没有相关的经验。”
董文学在烟灰缸里弹了弹烟灰,强调道:“能造飞机就不错了,真要搞航空公司,那集团每年的利润将会被抽走大半。”
“哪止哦”
李学武轻笑了一声,道:“能不亏全部就算可以了。”
“一个月能有几个坐飞机的人。”
董文学想起自己仅有的几次乘坐飞机的经历,微微摇头说道:“就连购买飞机票都是个难关。”
“李主任有别的考虑吧。”
李学武并没有很懊恼,因为李怀德要花这笔钱不仅仅是要过他和文学这一关,景玉农那关更难过。
如果这个项目是李学武运作并主持的,那景玉面对必亏的局面还能有点信心,可换做是李怀德 算了吧,老李哪做过业务工作,这个项目得亏到他姥姥家去。
景玉农作为总会计师,她要是不同意,老李也只能干瞪眼。
“买飞机场”
董文学想了想,看向李学武说道:“对你的好处是最大的,集团工业在辽东一举便能实现站稳脚跟的动作。”
“现在也能站稳了。”
李学武没在意地笑了笑,讲道:“我出来这么久,也没见出什么事。”
“你还要瞒着我吗”
董文学看了他一眼,淡淡地说道:“4号高炉出现重大安全生产事故事故,我的责任逃不脱的。”
“还是以调查结果为主吧。”
李学武的声音低落了几分,他从钢城出来时特别交代杨宗芳代表他,代表厂里去看望事故伤亡职工家属。
此时的工厂比后世不同,伤亡事故是有处理程序的,不用固定主要负责人和实际负责人,因为跑不了。
“唉”
文学长叹了一声,真为自己的辽东工作经历感到心累。
这三年不能说宵衣旰食,夙兴夜寐,可他敢说自己尽力了。
时运不济、能力不足,总比蹲着茅坑不拉屎强的多。
不过真出现了安全事故,这比较也就差不多了。
董文学此时同李学武挑破了这层窗户纱,主动将责任承担过来,是有担当的表现,也是想保护李学武。
李学武这才是第一年,不能在工作履历中出现这么大的问题。
再一个,他确实难辞其咎。
倒不是说他在工程项目上得到了多少好处,或者安排了多少人。
这样讲,他能知道的,自己绝对没有中饱私囊,任人唯亲。
真的出现了事故,他也愿意承担责任,可现在的处境太尴尬了。
他既不能跟李学武解释什么,又不能跟李学武保证什么。
说多了都会伤了两人的感情,不说吧,心里又横着一根刺。
董文学确定李学武是支持他的,也是信任他的,否则也不会搁置内部检查,重点放在了事故调查上。
机关里的情况就是这样,不是一句话两句话就能说清楚的。
想一想当初刚到钢城冶金厂主持工作,他遇到了多少困难啊。
文学到任的第一天就发现机关职工下午上班普遍存在迟到情况。
他找了办公室主任,对方解释说:“咱们厂离市中心远,来回不方便,机关职工中午回去现做饭,下午上班前赶不回来。”
有意思不,冶金厂当时是有食堂的,车间工人中午就在食堂吃。
那为什么机关职工不去食堂就餐呢,非要回家现做饭,这多麻烦。
麻烦一定有麻烦的道理,麻烦是因为食堂的饭菜品质一言难尽。
当然了,也有“白衬衫”
们不愿意与“蓝工装”
们一起就餐的缘故。
红星钢铁集团机关后来的制服是白衬衫、黑裤子,以前也是,机关干部们都喜欢穿白色衬衫,年纪大的则喜欢披件蓝色外套。
车间工人配发蓝色棉质工装,看起来很美观、实用。
可在职工和工人之间,就因为着装问题区分出了高低贵贱。
职工是不敢明着说的,因为他们怕挨揍,可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形成了这种风气,在集团机关都没有的。
董文学也是想了许久,这才在厂办公会议上提出了一个意见: “那就建个机关食堂,职工中午都在食堂吃,不就省得来回跑了吗”
于是,在厂管委会主任董文学的关心指导下,食堂很快建好了。
每天中午,董主任都和职工们一起在食堂吃饭,他是很满意的。
可是吃了几天,他发现一个问题:职工们不大愿意跟自己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