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我还会回来的(1/4)
李学武听到国际饭店建设项目持续发酵决定要跑路,那是一天都没多待啊,18号就往回赶。
就到 值得一提的是,工作那么忙的顾宁还是请到了假,带着孩子随他一起去钢城多待几天。
李姝和李宁当然很高兴,如果说去奶奶家都算出远门,那去千里之外的钢城算什么 “爸爸,快看,小鸟!”
李宁站在床铺上,扒着窗子向外面看着,火车疾驰而过,他依旧能看见新奇的世界。
李姝则站在对面的床铺上,不懂装懂地指给弟弟外面是啥。
李宁信不信不重要,重要的是姐弟两个能搭上话。
这就很新奇了,李姝和李宁关心的重点都不一样,甚至看的方向都不一样,风马牛不相及。
可就算是风马牛不相及,他们的话题总能碰撞在一起。
因为再远的话题也终究会回到长途旅行上来。
“是小鸟飞的快,还是火车跑的快”
正在看书的李学武抬起头,应了儿子的提醒,笑着问道。
李宁先是很认真地看了看他,又思索着回头望向窗外。
好半晌,就在李学武以为他忘了这个问题或者不想回答的时候,他却说道:“是火车快。”
“为什么”
李学武没有纠结答案的正确与否,而是看着儿子笑问道:“你是怎么发现的”
“我们现在火车上”
李宁的小脑袋瓜依旧在飞速地运转着,每说一句都会很大声,但说完会停顿几秒钟。
“我看小鸟都没追上我!”
他从窗外收回目光,看着爸爸认真地说道:“咱们的火车把小鸟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两岁半的孩子能说这么长的句子,还有一定的思维能力,李学武已经很知足了。
问题的答案不重要,重要的是李宁在认真地思考。
“原来是这样啊”
李学武笑着点点头,说道:“你观察的真仔细啊。”
“我也看见了”
李姝在一旁叽叽喳喳地讲道:“我看见小鸟被咱们甩在后面了。”
孩子之间一定会有比较和竞争的心态,尤其是家里孩子多的情况下。
李学武家的姐弟俩还好,虽然年岁相差不大,但李姝有长姐的霸气,李宁有小弟的态度。
只要不憋着心思争老大,这个家里的孩子就打不起来。
顾宁也在看书,这会儿被两个孩子吵的不行,抬起头看了看窗外,问李学武道:“还要多久才能到”
“呵呵,才过津门啊。”
李学武将从家里带来的水果递给她,道:“来点儿”
顾宁瞅了他一眼,眼底尽是被骗了的无奈。
李学武跟她说,钢城不是目的地,路上也有风景,可风景再美也不及全家在一起的美。
要不是看着他真心希望自己和孩子去钢城陪他,顾宁如何都不会出来遭罪的。
前两年大学习活动,有不少骨干力量下去支援,或者调去了其他医院,总院这边急需人手。
为啥才参加工作没几年的她有机会读研究生,可不仅仅是因为她的出身。
外科医生,在这个年代属于高素质人才,不比后世很多手术都能通过介入手术来治疗。
心外科、脑外科等等,都是医院里的重点照顾对象。
顾宁才参加工作几年,并没有特别选定的专科。
是医院里需要她掌握心外科手术的能力,所以这两年时间里,她的研究生课程就是心外科。
带她的老教授是专业大拿,工作需要,组织强调,带着任务去学习,哪有学不好的。
顾宁的研究生学习期间依旧没有停了医院这边的工作,属于边上班边进修。
老教授从带着他们上手术,到指导他们做手术,到现在除非有疑难杂症,基本上都能撒手。
你要问这么年轻的主治医师竟然能做心外科手术了 后世可能有点悬,但现在缺少医疗环境和条件,有人能做手术就已经是幸运的了。
再一个,这个年代很少有医患纠纷,医生还能专注专业,也没有那么多的后顾之忧。
顾宁因为心思简单,专注度高,手更稳,技术进步的很快。
技术进步,手术成功率高,也让医院愈加地重视培养她。
好医生是怎么培养出来的 说起来有点残酷,是需要经手大量的病例,通过总结观察,甚至是海量的手术锻炼才可以。
她研究生还没毕业呢,手术量就已经直线上升,院里的意思就是熟能生巧,给她喂手术量。
基本上,李学武不在家的这段日子里,她每天都有两台手术。
如果按一台手术平均时长3到4个小时算,她每天的工作量都非常的高。
年轻、专注、有孩子,这三样叠加在一起,她就成了主力。
有人要问了,年轻和专注很重要,有孩子算什么条件 这年月对传宗接代还是很看重的,丁克这个概念还没有出现。
你要没有孩子,人家会讲究你身体不行,或者哪里不行。
不要孩子不行,就连组织都会找你谈话。
这算是人生的一个任务了。
顾宁不仅完成了任务,生的还是男孩,这就更让领导放心了。
都生了一个男孩了,家里总不会催着她继续生了吧 女医生只要不休假,那绝对能保证技术的连贯性。
顾宁更被医院看重的原因还有一条,那就是李学武。
这个年代单位十分看重个人生活,工作和晋升都会侧重家庭,如果家庭成分复杂,那就完了。
反过来讲,家庭稳定,夫妻二人和睦,那工作也能做得好。
为啥要这么考察 有人说这种考察办法一点都人性,太主观了。
其实不然,尤其是顾宁这个职业,在总院是会接到特殊任务的。
任务具体到有多特殊就不讲了,没有过硬的技术和心理素质,家庭背景考察不过关,组织怎么敢用她。
能被特殊培养的,一定是有道理的。
只是这份培养的恩情有些过于重了,有些人还真承受不起。
想想顾宁上班,有多少人为她的家庭服务吧,一般人哪有这种优秀且专注的学习条件啊。
顾宁的工资并不低,但在大环境下也不是富豪级别的。
是因为有李学武的支持,她才拥有了出家门就到单位的优渥条件,更拥有了孩子不用看,饭菜不用做,衣服不用洗的生活。
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当中,她的知识结构和技术能不飞速提升嘛。
是想到军功章有李学武的一半,所以顾宁主动请了假。
医院也是考虑到顾宁还很年轻,有家庭,孩子也小,李学武又常年在外地工作。
夫妻不能老是不见面,为了工作不能忘了家啊。
所以,顾宁去请假,领导想了想便允了,还叮嘱她好好玩。
好好玩玩什么 顾宁决定请假的时候就有了心理准备,没想到上车以后心里就有点后悔了。
她请了一周的假,一来一回路上就要用掉四天时间,如果再考虑休假回来的调整时间......
这假休的多没意思啊。
如果李学武早商量她,是不是两个人一起休,就在京城。
哪玩去不好,非要在火车上度过,挤在一间软卧车厢里闹腾。
“以前在厂里工作,去钢城出差觉得新鲜,并没有在意。”
李学武见她不吃,便收了回来,语气淡淡地讲道:“一天一宿嘛,平时老不坐,坐一次还觉得新鲜。”
“刚开始是硬座,后来是硬卧,到现在是软卧。”
他笑了笑,继续讲道:“有时候坐累了,躺累了,我还会找人闲聊天。”
“只是随着工作越来越忙,这样的心态也越来越少了。”
李学武抬起头,看了看车厢里的环境,道:“尤其是去钢城工作,每个月两个来回。”
“以前还能享受旅行的快乐,到现在时间是怎么过去的都忘了,全都用在了看书看文件上。”
他捡起手里的大部头,无奈地说道:“有时候我也在想,什么时候咱们全家能在一起出行,我的旅程不再是一个人。”
“有你,有孩子们的笑声,也有在一处小空间里时光。”